《神农本草经》——人纪——倪海夏

《神农本草经》——人纪——倪海夏

第一章 前言

前言:我国医学始于神农、有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复命就贷季(歧伯之师)理色脉,所以上古是先有药而后有医也,是故治病之道必先于用药,而用药之道必先于识药,此书共分上中下三种药物的说明。其中上药一百二十味,中药一百二十味,下药一百二十五味,一共定三百六十五味药,合于天数一年之日数。

第二章 药性总义 参考本草备要(清·汪讱庵)

一、五味之义──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

二、五色之义──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

三、五味之用──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

四、阴阳之义──寒热温凉是气也,酸苦甘辛咸是味也,气为阳味为阴,其气厚者为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也。味厚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气薄主发泄散表,厚则发热与温,味厚则泄降,薄则通窍,利渗湿,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五、药之相从──凡药清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味薄者升而生如春季,气薄者降而收象秋季。气厚者浮而长象夏天,味厚者沉而藏象冬天,味平者化而成象长夏,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凡药根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药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质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此上下内外之相从也。

六、药色之入经脉──
凡药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
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
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中唯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少阳,而厥阴主血,诸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此诸药入诸经之分布也。药有相需者,同类而不可离者。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此异同之义也。

七、五脏补泻之义──
肝苦急,急食甘而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此是其义也。

八、六淫主治──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此六淫主治,各有所宜,故药性须明,而施用贵审也。

九、五行相生──人之五藏应五行,子母相生,经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又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脾为肺母,肾为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并入肺与肝。此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

十、五行相克──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因为酸主收敛,敛则筋缩,苦能泻气,辛能疏散肌理,咸能渗泄。

十一、五病所禁──
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
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阴益盛,令人重而难举。
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则壅气,臃肿益甚。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
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

十二、五味所伤──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药之为物,各有其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性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以意得也。
药有以形名者,人参狗脊之类是也,有以色名者,黄连黑参之类是也,有以气名者,稀签香薷之类是也,有以味名者,甘草苦参之类是也,有以质名者,石膏石脂归身归尾之类是也,有以时名者,夏枯款冬之类是也,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类是也。
凡药火制四,煨炙炒煅也。水制三,浸泡洗也,水火共制二,蒸煮也,酒制升提,姜制温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收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藉土气以补中州。面裹曲制,抑酷性勿伤上膈。黑豆甘草汤渍,并解毒致平和,羊酥猪脂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去穰者免胀,去心者除烦,此制治各有所宜也。
一药之为用,或地道不真,则美恶迥别,或市肆饰伪,则气味全乖,或收采非时,则良苦异质,或头尾误用,则呼应不灵,或制治不精,则功力大减,用者不察,顾归咎于药之罔功,譬之兵不精炼,思以荡寇克敌,适以覆众舆ㄕ也,治疗之家,其可忽诸。
千金云:凡药须治择熬泡毕,然后秤用,不得生秤,湿润药先皆增分两,燥乃秤之。

一、上经
上药共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皆无毒多服久服而不伤人,想要轻身益气不老延年寿者皆须本于上经。

一、朱砂
【本经原文】性味甘,微寒无毒,主治身体五脏百病,可以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畏磁石恶盐水,其色真珠光色如云母,可折者良。
【产地】在我国四川湖南等山中。以辰州为最佳,故又号辰砂,属石类。
【性味】甘,微寒,有毒。
【主治】丹砂为安神要药。
【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廔诸疮。
【甄权】镇心,主抽风传ㄕ痨痵等。
【大明】润心肺,治疮痂息肉,可外涂之。
【灵贻】入心镇怯,定魂除邪。
【用量】一般水飞用以拌合他药,单服时可用二,三分。以至钱许。
【禁忌】丹砂只可生研水飞用。火炼则为水银而有毒。不可用,多服丹砂因其性质重坠,使人神定目呆。坊间名为朱砂,一般使用方式是用来拌合他药或做丸衣用,因为其功用在安神镇静,所以多被加入一些安神药中,海藏曰“如同龙骨牡蛎合用,可以养心气,同当归丹参合用,可以养心血。同枸杞地黄合用可以养神,同厚朴川椒等合用可以养脾,同南星川乌同用可以却风。可以明目安胎,也可以解毒,可以发汗,端视医师如何使用而见其功”。
因其色红,内合真汞之水,属火中有水之药性,故其象心之性,而其性属微寒,得治心病所必须之寒性,服之使人心神内敛神守,故能安眠。为补心之要药。即朱砂,由天地自然熔铸而成,阳中含阴,外露火色,内含水阴,具硫磺水银之相合之性,因属火体中含有水气,故丹砂能入心,益阴以安神,养血安神为之最。有阳中之阴药称,与人参南北称王。一般言北方属水,故多气分之药,南方属火,故多血分之药。
【炮制】取朱砂打碎,选去夹石,用磁石吸尽铁削。研成粉未。置砵内,加入适量清水研磨成糊状,然后再加入清水搅拌,使之沉淀。倒出悬浮液。只取下沉粉末,如此反复多次。至手捻之细腻则止,倒出水后,将粉末晒干即得。瓦罐装,置干燥处。

二、云母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古时在车船上可以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久服轻身延年,又名云华,云英,云液,云沙,磷石。
按:抱朴子迁药篇云──云母有五种,其多五色并具,如见青色多者名云英,宜春服之,见赤色多者名云珠,宜夏服之,多白色者名云液,宜秋服之,多黑色者宜冬服之,如见只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长夏服之,如见晶莹剔透纯白者,可以四时常服之。
【产地】产四川及各省山中,种类甚多,有黑云母及白云母等,白者良,属玉类。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云母主补肺下气,补中坚肌,除邪气,安精神。
【别录】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痨七伤,虚损少气,止痢,久服悦泽不老,耐寒暑。
【甄权】主下痢肠辟,补肾冷。
【括要】生产不下,用云母细末,调酒涂于阴门。
【灵胎】清肺明目。
【用量】一般内服数分起。
【禁忌】古称云母治百病,服食无忌,但制炼须慎,不可过量服食。
【炮制】取净生云母,置铁锅内,煅至火红透,取出,冷却研粉即得。

三、玉泉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三年色不变,一名玉桃。
畏款冬恶青竹,白玉桃如白头公。玉为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古传食玉之法来自抱朴子仙药篇云: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液。亦可饵之为丸,亦可以烧以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不可用已经做成玉器之物必伤人也,璞玉乃可用也。
【产地】玉乃石之美者,产山中,我国西南深山中多有之,以钟山蓝田产者最良,于阗国之白玉最好。
【性味】甘平,无毒。
【主治】清热解渴,安神养肌。
【别录】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明耳目。
【大明】润心肺,助喉声,滋毛发。
【括要】面身般痕,真玉日日磨之则自灭。
【炮制】取净生玉,置砂罐内,煅至火红透,取出,冷却研粉即得。

四、石钟乳
【本经原文】味甘,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又名虚中。神农辛,黄帝甘,扁鹊甘无毒,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计然云出武都黄白者善。
【产地】中国日本俱有出产,生于山中石洞穴中,我国以广西陕西等省多此洞。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石钟乳为补阳益精要药,主治肺气虚损,咳逆上气,明目利窍,补髓疗弱,消渴引饮。
【别录】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焦伤竭,强阴。
【甄权】主泄经,寒嗽,壮元气,益阳事,通声。
【括要】补五劳七伤。补骨髓,治消渴引饮。
【灵胎】入肺降逆,利窍下乳。
【用量】普通水飞用,五分至一钱。
【禁忌】石药性悍,不宜久服。
其下垂象天,石又属金,故主镇降肺气。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置铁锅内煅透,取出放凉,研粉即得。

五、涅石
【本经原文】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创,目痛,坚筋骨齿,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寿。
吴普曰矾石,一名羽泽,神农歧伯酸,扁鹊咸,雷公酸无毒。歧伯曰久服伤人骨。
【产地】产我国四川陕甘,我国南省诸山亦多有之,色白净者为明矾。
【性味】味酸,性寒,无毒。
【主治】矾石为收湿解毒止血要药,功能除湿化痰,追延坠浊,主明目坚齿,除风杀虫,蚀恶肉,生好肉,治蛇虫咬伤。
【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大明】除风去热,消痰止渴,暖水脏。治中风失音,和桃仁葱汤浴可出汗。
【甄权】生含咽津治急喉痹。疗鼻漏鼻血,瘰疬疥癣。
【宗奭】又名枯矾。贴嵌甲牙缝中治血出如衄。
【灵胎】敛气固精,杀虫止利。
【用量】普通内服数分至一钱,外用无定量。
【禁忌】虽可常用无所忌,但不可多服。
【吴克潜】编药性字典曰矾石用之甚广。今南方人多用置水缸中以解毒,其水澈底澄清。陈师古曰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痰延,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中蛊蛇虫伤蛰,取其解毒也,矾石经火炙后为枯矾,研细用做敷扑良,渗小儿脐眼,防腐收湿,矾石治一切疮痈恶毒,或为蛇虫所伤,配黄蜡二倍,溶化研细,外用亦可内服。其它配合方剂很多,举凡矾石色暗者不入药,以白而明最佳,故色白者曰白矾:色光明者曰明矾。
【倪注】枯矾可与麝香合用,因为麝香无孔不入,配合之则可去脑鼻之间的风寒与瘀伤。
【炮制】取净生白矾,研粉即得。
枯矾:
【炮制】取净生白矾,置炽锅内,煅至全部泡松呈白色蜂巢状,取出放凉研粉即得。二矾极酸,变为涩味,酸则收而引津,涩则止而不流。
胆矾:生铜中,有酸木之味,正得铜中金收之性,金性缓,能平木气。

六、硝石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
吴普曰消石,农曰苦,扁鹊曰甘,名医曰一名芒消。今之硝石。
【产地】产于东印度埃及等热带地方及我国西北。投入火中则爆鸣,立即燃烧而发鲜明之焰。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硝石主清积热利小便,治五淋。
【别录】疗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瘘蚀疮,能化七十二种石。
【甄权】破积散坚,治腹胀,破血下瘰疬。泻得根出。
【大明】含咽治喉痹。黑疸,周身皮肤眼目俱现黑色,为疸症之最重者。
【灵胎】消积解癖。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
【禁忌】忌火。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七、芒硝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
吴普曰朴硝,神农歧伯曰无毒。
【产地】生于盐卤之地,凡煎炼水硝,结出细芒者为芒硝,结出马牙状者为马牙硝,其凝于底成块者,通为朴硝。
【性味】味咸辛苦,性寒,无毒。
【主治】朴消主软坚化积,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清热泻下,外用消食化积。
【甄权】治腹胀,大小便不通,女子月经不通。
【大明】通泄五脏百病,及症结,天行热疾,头痛消肿毒,排脓润毛发。
【容川】咸味虽重,尚未至于极,故犹有寒水石之性,能大下其火。凡盐味之咸。内皆有火热之性,而水中之火即是命门之火也。微咸之味者,皆能引火下行。大咸者能助火升发也。芒硝得水中阴凝之性,味咸能软坚,下气分之热,以其得水之阴味,未得水中之阳气,故降而不升,能降气分之热,是治热要药,与大黄入血分治火要药不同。
【药征】主软坚,治心下痞坚,心下石鞭,小腹急结,结胸燥屎,大便鞭,旁治宿食腹满,小腹肿痞,诸般难解之毒。
【用量】普通三五分。
【禁忌】辛香走窜,不宜多用。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八、滑石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身热泄辟,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生。
【产地】产我国山东及西南诸省山中。色青白或黄白及银灰色。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滑石为去湿热利小便要药,主通六府九窍津液。上开肌理下通膀胱,治淋疾,水肿,黄疸。
【丹溪】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为要药。
【容川】为去暑之要药,去暑只宜清气利湿,不可用燥药,如黄连亦然,甘草也可。
【药征】主治小便不利,旁治渴也。
【灵胎】荡肠胃热,利大小便。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四钱。
【禁忌】凡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便短少赤涩,或不利,及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热水涸者,均忌,脾胃俱虚者虽不做泄亦忌,因其性滑也。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研细粉,即可。

九、胆矾
【本经原文】味酸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令人有子,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
神农酸小寒,扁鹊苦无毒,周礼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着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
【产地】产山中,为蓝色结晶。
【性味】味酸辛,性寒,有小毒。
【主治】胆矾为腐蚀催吐要药,功能蚀恶疮散症积,涌吐风痰,治咽喉口鼻疮毒及目患。
【大明】治虫牙,鼻内息肉。
【苏颂】入吐风痰药最快。
【用量】入煎剂一钱至二钱,研末服一分许。
【禁忌】胃弱人不宜多服。
【吴克潜】胆矾有腐蚀性与收敛性,故能治恶疮,吐顽痰,喉痹欲死,研末醋调灌之,大吐胶痰而愈,治狐臭,胆矾枯矾各一钱,轻粉百药煎各五分,为细末敷之效,著名方剂有铁桶膏(铜绿胆矾五倍子白芝轻粉郁金麝香)治发背将溃时,根脚走散不收者,用以涂疮四周根上效。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十、空青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养精神益肝,久服轻身延年不老,能化铜铁铅锡作金。吴普曰空青神农甘一经酸,久服有神仙玉女来侍,使人志高。
【产地】产河南山西陕西山中,色青质轻,近罕见。今名丹青。
【性味】味甘酸,性寒,无毒。
【主治】空青为一切眼目要药,主治目赤目痛,青盲耳聋,利九窍通血脉,养神益肝。
【别录】疗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
【甄权】治头风镇肝,瞳仁破者,得再见物。
【大明】钻孔取浆,点多年青盲,内障翳膜,养精气,其壳摩翳。
【用量】内服外用,分许至一、二钱,外用点目可以与贝母同用。
【禁忌】勿过量使用。一日点二次即止。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十一、曾青
【本经原文】味酸小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瘕积聚,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
【别录】养肝胆,除寒热,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味酸性小寒无毒,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瘕积聚。
【本经】养肝胆,除寒热,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十二、禹余粮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痢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
【产地】产于山岛或是池泽,乃石中黄粉。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禹余粮为固补下焦要药,主治滑泄下血,血闭血虚,四肢虚而不仁,崩露赤白。
【别录】疗小腹痛结烦疼。
【甄权】主崩中。
【大明】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露等疾,久服耐寒暑。
【灵胎】除热燥湿,止利消瘀。
【用量】入煎剂钱半至三钱,水飞用五分至一钱。
【禁忌】重可去怯,故为镇纳固补之剂,下焦有实热者忌,虚者良。
【倪注】此药多使用于下脓血利不止,常与赤石脂同用。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
【容川】是石谷中之土质,又具涩性,故以填涩胃肠,甘而微咸,甘能补正以止利,咸能入肾以涩精。

十三、太一余粮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生泰山上,石如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又名太乙余粮,与禹余粮同,唯质较佳者。
【抱朴子·金丹篇】灵丹经用丹砂雄黄雌黄石硫磺曾青矾石戎盐太一余粮,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蘸合之三十六日成。

十四、白石英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消渴,阴萎不足咳逆,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久服轻身延年。形如紫石英,选白泽长者二三寸。
【产地】产深山中。
【性味】味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肺大肠枯燥,疗肺痿肺痈消渴。
【甄权】治肺痈吐脓,咳逆上气,黄疸。
【好古】实大肠。
【用量】普通煎用二至三钱,火炙过用。
【禁忌】不可久服,寇氏曰紫白二石英攻疾可暂煮汁,未闻久服之益,仲景只为咀嚼不为细末,岂无意焉。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

十五、紫石英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轻身延年。
【产地】产深山中。
【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
【主治】主镇怯润枯,养心益肝,治女子风寒在子宫不孕。
【别录】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心,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
【甄权】养肺气,治惊痫,蚀脓。
【灵胎】补血降气。
【用量】普通煎用二至三钱,火炙过后用量宜少。
【禁忌】凡绝孕由阴虚火旺,不能摄受精气者忌用。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

十六、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掻,久服补骨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
计然曰赤石脂出河东赤色者善,列仙传曰赤须子好食石脂。
【产地】产山西山东河南,他省亦多。
【性味】性味酸辛,性大温,无毒。
【主治】为固肠收敛要药,主治赤白久痢,赤白带下,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甄权】补五脏虚气。
【括要】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胞衣,无推荡之峻。
【灵胎】功能治温,分补五脏。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
【禁忌】凡火热暴注者不宜用,滞下全是湿热,于法当利,自非的受寒邪,下利白积者不宜用,崩中法当补阴清热,带下本属湿热积滞,法当去湿除积,止涩非宜。
【容川】赤石脂粘涩又味甘,能填补止泻利,土之质也,能燥湿。
【倪注】此药常与禹余粮合用,因同属涩剂,多用于温中止血痢不止。
【药征】主治水毒下利,故兼治便脓血。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醋淬可以增强收敛之功。

十七、白青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久服通神明,轻身延年不老。

十八、扁青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创不疗,破积聚解毒气,利精神,久服轻身不老。神农雷公小寒无毒,治丈夫内绝令人有子。去寒热风痹,及丈夫茎中百病益精。
【别录】吐风痰,癫痫,平肝。
【灵胎】养肝明目。

十九、石菖蒲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主耳聋痈疽,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生池泽。
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旬七日昌始生,昌者百草之先,于是始耕,又名兰荪。即今之菖蒲也。
【产地】我国四川,今处处有之,多生水滨,可供盆栽,西洋及日本亦俱产之,根入药,一寸九节者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菖蒲为宣窍泄热,健胃行滞要药,主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治咳嗽上逆,霍乱转筋,健脾胃杀诸虫,疗襟口痢。
【别录】四肢湿痹不得曲伸,小儿温虐,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
【甄权】治耳鸣,头风泪下,鬼气,杀虫,恶疮疥掻。
【大明】除风下气,丈夫水脏女人血海冷败,多忘,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及耳痛者,作末炒,趁热裹。
【好古】心积伏梁。
【时珍】解巴豆大戟毒。
【灵胎】下逆开窍。
【用量】普通生用二三钱,干用五分至一钱半。
【禁忌】忌饴糖羊肉铁器。
【吴克潜】菖蒲南人多常用置食水中,或加矾少许,解一切毒,周颠仙曰常食菖蒲饮水,永无腹痛之疾,沉金鳌曰治禁口痢,屡用屡效,道藏经曰能治一切风,手足顽痹瘫痪不遂。正传曰九节菖蒲去毛捣末,入黑猪心一个,批开煮服,之癫痫风疾,著名方剂有菖蒲丸(石菖蒲人参丹参天冬麦冬赤石脂)。治小儿心气不足,不能言语。又醋糊丸棉裹置耳中,治耳内卒痛,聋闭不闻,有菖蒲益智丸(菖蒲远志人参桔梗牛膝附子伏苓桂心)。治健忘恍惚,破积聚止痛,安心定神聪明耳目均效。
【倪注】常用于鼻塞不通,脑部受损。内服外用皆宜。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洗净晒干,去灰尘即得。

二十、菊花
【本经原文】味苦甘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生川野及田野。
【产地】处处有之,种类很多,黄白二种入药,味苦,家庭玩赏之菊不入药,今杭州出产多,号称杭菊。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无毒。
【主治】菊花为清风热明目解毒要药,主诸风头眩肿痛,目痛翳膜,利血脉,治疔疮。
【甄权】治头目风热,风眩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调四肢。
【大明】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都可食。
【元素】养目血,去翳膜。
【容川】菊叶为治疮之要药,因其性散,能去肌肉中之风邪也。
【灵胎】平肝熄风。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味苦辣者,陈久者,不堪用,其甘者亦名甘菊,可饮可食亦入药。
【吴克潜】近世用为平肝良药,头痛目疼多因肝经风热上乘所致,菊花入肝,兼行周身,血脉不利而死肌,得菊花之利血脉皆效,特长于解毒,外科方剂用之治疔毒发背者,沉金鳌曰菊花并茎叶打汁饮,外涂内服皆可。时医用之因防邪热过久而酝酿化毒;平淡多奇功。
【附加菊叶】菊叶解毒之功胜于花,以鲜者良,捣汁敷一切肿毒,亦可内服。
【炮制】拣去杂质及梗叶,拍去灰尘即得。

二十一、人参
【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人形皆具者能做儿啼。
【产地】我国吉林辽宁产者最良,山西长子县云南姚安县安徽舒城县亦有出产,高丽产出丰。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人参为大补元气要药,功能治一切衰弱痨瘵,通行周身补五脏之气,泻五脏之火,效益多但功缓,红色曰高丽参,性温而力较峻。
【甄权】主五劳七伤,虚损痿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痫疾,冷气上逆,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者可用。
【元素】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
【容川】人参多用于病后元气伤者、用人参佐他药来调理,病人邪去正脱者,用人参佐他药调理之,现今人参多人工栽植,药力不如野参,我们可用黄耆甘草代人参,方剂中多以党参代人参。
因生于阴湿之地,禀水阴润泽之气,故味苦甘而有汁液,发为三枒五叶,阳数也,因生于阴而出阳,故于甘苦味中而有一番生阳之气。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而上达于肺,此亦生于阴而出阳,与人参同一理,因此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为津液,所以人参能生津也。人参生于北方、有阴中之阳药称,有化气补津之功。
【炮制】用湿布包裹,焖润用火烤,再晾干或烘干即可。
【药征】主治心下痞坚,痞鞭支结,旁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悸等。
【灵胎】升提元气,兼补五脏,有崇正去邪之功,然非虚者勿服。
【用量】普通五分至三钱,大剂一两。
【禁忌】肺家有热诸症及阴虚火动之候与痘疹之初发,身虽热而斑点未形,与伤寒始作,形症未定而邪热炽均忌,反藜芦。

二十二、天门冬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诸暴风湿偏痹,强肾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产地】处处有之,近以浙东产者为多,或生于暖地海滨或种植各地,藤蔓大,根似麦门冬而色白。
【主治】为清虚热润燥痰要药,主肺气咳逆,风湿偏痹益肌肤,保肺气治消渴、疗咳血。
【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利小便,冷而能补。
【甄权】肺气咳逆,喘息促急,肺痿生痈吐脓,除热气通肾,止消渴去热,中风,治湿疥,宜久服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
【大明】镇心润五脏,补五劳七伤吐血,治咳嗽消痰,去风热烦闷。
【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欲饮,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胃虚无热及泻者均忌,忌鲤鱼。
【吴克潜】曰天冬麦冬性相近,故一般方剂二药并用。仲醇曰痰之标在脾胃肺,其本在肾,若非肾家有火,炎上薄肺,煎熬津而成黏腻,则痰何自成。天冬味苦气寒,能清热保肺,下通于肾,故为消痰止咳必用要药,观此则天冬治痰乃治本元不足虚火所生之痰,而与外感咳嗽,痰饮咳嗽,虚寒痰嗽,风火痰喘等均不相同,著名方剂如天门冬散治小儿心胸烦闷,体热咳嗽。三才封髓丹治虚火上炎,梦遗失精,滋阴养血,降心火益肾水。三才丸治气血俱虚,虚劳咳嗽。天王补心丹治心血不足,津液枯涸,健忘怔忡。
秉水阴,能滋肺以清气分。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即得。

二十三、甘草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河西沙山及上郡。
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
【产地】我国四川陕西出产,江苏福建亦有,日本种植颇多,茎高二三尺。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甘草为调合周身气血要药,功能解百毒,补脏腑,泻诸火,在上去痰止咳,在中调和脾胃,在下清热利嫂,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热,入润剂则生津,入峻剂则缓正气,制药之暴性,效益甚多,为诸药之君。
【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气血,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甄权】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肾气内伤,令人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凡虚而多热者加用之。
【大明】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
【好古】吐肺痿之脓血,消五发之疮疽。
【仲醇】凡解毒必入甘草。
【吴克潜】曰九土即九州岛岛土气之精华,故能解诸毒如神,古时有炼石为丹服之者多中药石之毒,服甘草而解,故曰安和七十二种石。
【容川】味甘正入脾。守而不走,补中气,和诸药,根深四五尺,与黄耆同,但黄耆中空,属气分,是得土中之水气,甘草中实,纯得土气之厚,故深长且实,能补脾阴,益胃之阳。炙用是取其益胃,使胃气上升,如炙甘草汤。生用取其气平,如芍药甘草汤。
【倪注】甘草缓中,故遇排腹积水时忌用,因其能守,故不利于排水。
【药征】主治急迫,治里急急痛,旁治厥冷烦躁冲逆之症。
【灵胎】生用泻火,解毒炙用,和中益气。
【用量】普通生者五分至钱半,炙者三分至一钱,大剂一两左右。
【禁忌】凡中满人呕家酒家,诸湿肿满及胀满均忌,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恶远志忌猪肉。

二十四、干地黄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
鲜生地根绞汁晒干曰干生地,大者今称大生地,细者称细生地。
【产地】产陕西河南者良,生川泽黄土之地。根入药,根须之鲜者即鲜生地。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干地黄为滋阴养血要药,功能凉血热,滋肝肾,养心益肺,通血脉逐血痹。
【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露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大明】助心胆气,强筋骨,长志安魂定魄,治惊悸劳力,心肺损吐血,鼻血,妇人崩中血晕。
【元素】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除皮肤燥,去诸湿热。
【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脾气痿蹶,嗜卧,足下热而痛。
【容川】产中州,得土深水厚之性,内含润泽之湿也。原色为黄,制后为黑,故人知地黄之能滋肾阴,不知地黄实滋脾阴,内经云脾为阴中之至阴,地黄以湿归脾,脾阴足,则肝肾自受其灌溉。其不辛温,故能益水液,滋血之源,而不能变化、以成血色。以水配火,不使壮火食气,如此气纳矣。
【药征】主治血症及水病也。
【灵胎】熟地补血,生地凉血。
【用量】普通二钱至四钱,大剂二三两。
【禁忌】凡病人脾胃弱,大便泄,产后不食或泻,及胸膈多痰,气道不利者均忌,忌铜铁及茶,得清酒麦冬良。
【吴克潜】曰现市面用药有三种,鲜生地干地黄熟地黄,一物各有其用,鲜生地多用于肺胃实热,口燥烦渴,舌苔光绛色。干地黄多用于滋养阴血,血虚内热之症。熟地黄则用于补阴生精,扶养亏弱之虚。是故元素曰生地凉血,血热者须用。熟地微温,血衰者须用。
【王硕】曰男子多阴虚宜熟地,女子多血热宜生地。

二十五、白术
【本经原文】味苦,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精,神药经云:必欲长生服山精。
【产地】产河南浙江安徽及各地,为山间多年野生草,根细者如指,大者如拳,外微褐,肉白入药。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白术为健脾胃要药,功能利水去湿,和中调气,外科用托疡疮。
【别录】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眼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甄权】治心腹胀满,腹中冷痛,胃虚下利,多年气痢,除寒热止呕逆。
【大明】反胃利小便,主五劳七伤,补腰膝长肌肉,治妇人症瘕。
【好古】理胃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即呕,胃脘痛,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气逆里急脐腹痛。
【容川】内含甘润之油质,可以滋脾之阴,外发辛香之温性,故可以畅达脾之阳,尤以浙产之油质最厚,可补脾之膏油,油不粘水,故能利水,其气香味甘而苦温,能升发,故补脾温土,使脾土之气上达,和肝气以伸脾气,为补脾之正药。
【药征】主利水也,故能治小便自利,不利,旁治身烦疼,痰饮失精,眩冒下利喜唾。
【灵胎】白术补脾补气,苍术燥湿发汗。
【用量】普通半至三钱,大剂二三两。
【禁忌】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血,齿血,咽塞,便秘,滞下均忌,溃疡用之反生脓作痛,忌与蛤雀桃李松菜青鱼同食。

二十六、菟丝子
【本经原文】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产地】产朝鲜川泽及田野,我国亦有之,夏生苗,初如细丝,得地种植物而缠绕之,自绝其根,即借他物之养料以生长,子入药。
【性味】味辛甘,性平无毒。
【主治】菟丝子为补肾益精要药,主绝续伤,补不足,坚筋骨,强阴分,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腰痛膝冷。
【甄权】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消渴热中,久服去面皯,悦颜色。
【大明】补五劳七伤,治鬼交泄精,尿血,润心肺。
【灵胎】补益肝脾,接续筋骨。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肾家多火,阳强不痿,及大便燥急者,均忌,得酒良。
【倪注】现在已经是属于被管制中药,因为植物保护法。

二十七、牛膝
【本经原文】味苦酸,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急,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产我国河南一带,四川亦有出产,为山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性味】味苦酸性平无毒。
【主治】牛膝为寒湿痹痿,骨节疼痛要药,走血能补,益肝肾强筋骨,痛淋浊,引诸药下行,治膝痛,能堕胎。
【别录】疗伤中少气,男子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益精,利阴气,填骨髓,止白发,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调血结。
【甄权】治阴痿,补肾助十二经脉,逐恶血。
【大明】治腰膝软怯弱,破症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晕,落死胎。
【灵胎】舒筋行血,降气堕胎。
【用量】普通半钱至三钱。
【禁忌】牛膝误用必伤胎,经闭未久,疑似有妊者忌用,上焦药中勿用,梦遗失精,脾虚下陷,血崩不止亦忌。忌牛肉牛乳。
【附录】杜牛膝──性专走下,毫无补益,散恶血破症瘕,止痛,治淋药中宜用。
【容川】牛膝性降,因根深味苦,故能引水火下行。因根坚实,形不空,无升达之孔道,味既苦泻,故下行双足。其节如膝,能利膝胫,以其形似也。

二十八、益母草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茎主瘾疹痒,可做浴汤,一名益母。
【产地】多生于原野及近水处,叶为深裂式,茎做方形,名益母草,即充蔚子。
【性味】味辛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此药为去瘀生新,通调月经,及产后要药,根茎功用相同。
【别录】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
【吴瑞】春仁生食补中益气,通血脉,填精髓,止渴,润肝。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血崩及瞳子散大均忌,唯热血欲贯瞳仁者,可与凉药同用。
【吴克潜】曰近医多用于行血止血,如胎动下血,经行不止,小便混有鲜血,可熬膏用。
【附录】益母草性味通充蔚子,主瘾疹,可做浴汤,捣汁服用主浮肿下水,消恶毒疔肿,乳痈丹游等毒可敷之,又服汁主治胎死腹中及产后血胀闷,滴汁入耳治耳聤。

二十九、玉竹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又名萎蕤。现名玉竹。
郭璞云药草也,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而长,表白里青根大如指长一二尺,可啖。
【产地】生于山麓阴地之多年生草,各地皆有,以产南部地方者为上,其地下茎粗大有三棱,节作紫黑色。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萎蕤为治风热风湿入肌作痛要药,功能祛风清热,除湿止痛,主邪热头痛,及腰痛身痛,补劳伤。
【别录】心腹中结气,虚热湿毒肿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
【甄权】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良。
【弘景】服诸石人不调和者,煮汁饮之。
【容川】风能胜湿,风伤血则筋燥,玉竹可以润燥。
【用量】普通二钱至四钱,大剂二三两。
【禁忌】畏咸卤。

三十、防葵
【本经原文】味辛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虐,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又名梨盖。
【性味】防葵味辛苦,性寒。
【效用】根为解热利尿,镇静药,治膀胱宿水,膀胱热结,癃闭,癫狂痫症。
【甄权】主痃癖气块,膀胱宿水,血气瘤大如盆者,悉能消散。

三十一、柴胡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现名柴胡。
【产地】出关东陕西各地,今各处亦有产,分南北两种,性味相同,产银州者曰银柴胡,性味稍异。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柴胡为发表清热要药,功能散三焦肝胆诸经之热邪,主治寒热虐疾,口苦耳聋,头痛眩晕。
【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气,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急,亦可做浴汤。
【甄权】治热劳骨蒸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劳乏羸瘦,下气消食,宣畅气血,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食良。
【备要】伤寒邪热,痰热结实,虚劳肌热,十二经疮疽血凝气聚,功同连翘。
【容川】柴胡一茎直上,花清香,故能升散郁结。专治胸前逆满,太阳经气陷于胸中,不得外达,以致胸满,唯柴胡能透达,其色青,生于春而采于夏,得木火之气,从中土以达木火之气,使不侮肺也,故功能透胸前之结,仲景用柴胡以治少阳,少阳为水中之阳,发于三焦,以行腠理,寄居胆中,以化水谷,故必三焦之膜网通畅,肝胆之木火清和,则水中之阳乃由内达外,柴胡茎中虚松,有白丝通气,象人之三焦膜网,少阳木火,郁于腠理,而不达者,则作寒热,柴胡能达之,阳气得发散,且味清苦,良柴胡须用一茎直上,茎色青,叶生四面,细如竹叶,开小黄花者,乃为真柴胡,此为仲景所用。四川梓潼产柴胡最佳,价极廉。今多不知用,因药典有软柴胡,银柴胡,红柴胡等,皆以假乱真,柴胡入肝经。附银柴胡:柴胡之产于陕西银州者,色黄白而大,味甘性微寒,凡热在骨髓者,非此不除,为清热凉血之品,优于发散而推陈致新,治虚劳者酌用之。
【药征】主治胸胁苦满也,旁治往来寒热也,腹中痛,胁下痞鞭。
【灵胎】其性轻扬,能逐半表半里之邪。
【用量】普通八分至一钱,大剂三四钱。
【禁忌】凡虚人气升呕吐,及阴虚火热炎上,法同所忌。
汪昂曰:凡胁痛,多属肝旺,宜小柴胡汤。加青皮川芎白芍,左胁痛宜治活血行气,右胁痛宜消食行痰,因胁痛须开郁,故加柴胡则皆宜也。

三十二、麦门冬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坂。
陶弘景云:实如青珠,根似穬麦,故谓麦门冬。
【产地】生山谷肥地,我国陕西及江浙一带,多有之。叶绿,四季不凋,根黄白色,入药。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麦冬为润肺清火要药,主治肺中伏火,痰多,心腹结气,肺弱胃弱,津少口渴,止咳嗽,疗肺病吐脓血。
【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躄,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定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
【藏器】去心热,止烦热寒热体劳,下痰饮,合车前地黄丸服去湿痹。
【甄权】治热毒大小,面目肢节浮肿,下水主泄积。
【元素】治肺中伏火,补心气不足,主血妄行,及经水枯,乳汁不下。
【灵胎】补土生金,寒咳勿用。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麦冬性寒,虽主脾胃而虚寒泄泻及痘疮虚寒作泻,产后虚寒作泻均忌,入补药,酒浸良。秉水阴,能滋肺以清气分。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即得。

三十三、独活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此药有风花不动,无风独摇。
【产地】产我国四川陕西甘肃,或云产西羌者名羌活,或云即系一种,独活根老而气细,羌活根嫩而气雄。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
【主治】独活为风痛要药,主治头痛身痛脚痛,机关不利,风湿诸痹。
【别录】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
【甄权】治诸中风湿冷,奔喘气逆,皮肤苦痒,手足挛痛,劳损风毒齿痛。
【好古】去肾间风邪,搜肝风,泻肝气,治项强,腰脊痛。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血虚发痉,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均属内症,均忌,误用必反剧。
【容川】色黑,故兼入少阴经,以达太阳,能散背脊之风寒,同天麻与白头翁皆有风不动,无风而动。但味太辛,气太温,能散风寒,其力胜于天麻,兼能燥湿,但不如天麻之刚柔得中也。

三十四、车前子
【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因喜在牛迹中生,故又名当道也。
【产地】产泽野及路旁,处处有之,自地下生叶,从叶中抽茎,长数寸,多子。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车前子为行水泄热要药,主利小便,通淋沥,清肺肝风热,渗膀胱湿热,强阴益精明目。
【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疗赤痛。
【甄权】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压丹石毒,去心胸烦热。
【灵胎】专利小便。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者忌,肾气虚脱者忌与淡渗药同用。
【吴克潜】曰车前子能利水道而不走真气,与伏苓同功,治暑湿暴下,则泌别清浊,使小便利而泄泻自止,治五淋则渗泄湿热,使从小便下而淋自止,且以通为补,车前尤能强肾益精,如五子衍宗丸等。
【附录】车前叶──凉血除热,止吐衄,消症瘕,与车前子同功。

三十五、木香
【本经原文】味辛。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
【产地】我国云南贵州两广皆出产,其根外面灰黄,内部灰白,有香气入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
【主治】木香为开胃调气要药,功能行三焦之气,宣扬肠胃之滞,主治心腹诸痛呕吐泄泻,消痞积,辟邪气。
【别录】消毒,杀鬼、精物、温虐、蛊毒,气劣气不足,肌中偏寒,引药之精。
【大明】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安胎。
【甄权】九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症块,胀痛,壅气上冲,烦闷羸劣,女人血气刺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
【元素】散滞气,调诸气,和胃气,泄肺气。
【丹溪】行肝经气,煨熟实大肠。
【好古】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主浮,渗小便秘。
【灵胎】辟邪逐疫。
【用量】普通五分至二钱。
【禁忌】肺虚有热,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均忌。
【吴克潜】曰木香调气定痛,功力甚佳,治中下二焦气结滞而不运,宜槟榔为使,故治痢疾腹痛,有木香槟榔丸之设也。
【宗奭】曰此专决泄胸腹间滞塞冷气。他则次之,得橘皮蔻仁生姜相佐,效尤速。
【弘景】曰木香疗毒肿消恶气有验,今唯制蛀虫丸中用之,至于木香配合之成方颇多,著者有木香丸(香附黄柏胡黄连木香),治腹痛食伤,气郁作痛,诸虫痛,盖佐以苦寒之药,则不仅治冷痛也。香连丸(木香黄连)治痢疾为调和之剂,木香丸(木香附子卤砂)治寒疝绕脐作痛,结鞭不消,木香饼(生地木香作饼),热熨贴之,治结肿成核,消乳中结核酸痛等,均有灵效。
【容川】木香之理气,以其香气归脾,而味兼微辛,气浮味沉,得木气之温,力能疏土,茎是五枝五节,合于脾之数。其气浮味沉,能理上中下三焦。

三十六、山药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又名薯豫。又名薯蓣。又名淮山。
【产地】产河南及浙江等地,他处亦多有之,为山野自生之宿根蔓草,根入药。
【性味】味甘性温平,无毒。
【主治】山药为补虚扶弱要药,主益肺脾,清虚热,治虚羸,长肌肉,补心益肾,疗健忘遗精,生捣敷痈疮,消肿硬。
【别录】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
【甄权】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
【大明】强筋骨,主泄精健忘。
【丹溪】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恶甘遂,不宜与面同食。
【容川】味甘有液,得土之湿气,功能补脾阴即补脾之水以补湿,因其色白,得土中之金气,故有益肺之功,带酸之性故兼入肝肺。

三十七、薏苡仁
【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
【产地】产我国直隶陕西及安南等地,他处亦多有种植,仁白,咬之觉粘者良。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无毒。
【主治】薏苡仁为除湿行水,健胃补肺要药,主除筋骨邪气,拘痹不仁,利肠胃,消水肿,祛风湿,治脚气。
【别录】除筋骨中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藏器】炊饭做面食,主不饥,温气,煮饮止消渴,杀蛔虫。
【甄权】治肺痿,肺气积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破毒肿。
【孟铣】祛干湿脚气大验。
【药征】主治浮肿也。
【灵胎】养胃舒筋,除湿泄热。
【用量】普通三钱至六钱。
【禁忌】大便燥结,因寒转筋,及孕妇忌。
汪讱庵曰,泻水所以益土,故健脾益土,所以生金,故补肺清热,扶土所以抑肝木,故治风热拘挛。宗奭曰,本经言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但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故挛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以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则筋急者,此盖受寒使人筋急,不可以用薏苡仁,寒热使人筋挛,若但受热不曾受寒,亦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此药力极缓和,凡用须加倍,即见效。又经疏谓孕妇忌服,不识何故,或未必然也。又日医记载其能治疣,颇功效。
生于茎上,化气下行,故能引肺阳达下。
【炮制】取去壳之仁,清水洗净晒干,拣去杂质即可。
【容川】此药生于水中,味极淡,不补又不涩,专于渗利。凡味淡气薄皆能降而渗利,其属阳之阴,不行在上之窍,而行在下之清窍,故能利小便。
【附录】苡仁根──主下三焦,能堕胎,治黄疸,卒心腹烦满,胸胁痛。

三十八、泽泻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其叶如车前草,味亦相似。
【产地】产我国福建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生于水泽池沼,根作圆球形,色黄,入药。
【性味】味甘咸,性寒无毒。
【主治】泽泻为渗湿利尿要药,主风寒湿痹,逐膀胱三焦停水,通淋沥,止遗泄,利小便,消肿胀。
【别录】补虚损,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甄权】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宣通水道。
【大明】主头眩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尿血,主难产,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
【元素】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
【东垣】去肤中留垢,心下水痞。
【药征】主治小便不利冒眩也,旁治渴。
【灵胎】消水利肿。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候,均忌。
古方常以配合补剂用,因欲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宗奭曰多服昏人眼,以行去其水也,凡服泽泻散,未有尿不多者,尿既多肾气焉得实。海藏曰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昏目,是可知泽泻之能明目,在能渗湿,若已中病而用之过量,则诛伐无过,使肾气虚而昏目,药本在治病救偏,过量则害,百药皆然,岂独泽泻而已。著名方剂有疏凿饮(泽泻商陆赤小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伏苓槟榔生姜)治水气通身浮肿。烦燥喘渴,小便不利。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二两)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者。五苓散(伏苓猪苓白术泽泻肉桂)治水分有热,小便不利,烦渴或水饮内停,脐下悸者。
生于根下,则化气上行,引肾阳以达上。
【炮制】拣去杂质,大小分开,浸泡四小时,热天加少量明矾,冬天不用。捞出,沥干除水,用盐水喷洒,晒干,火烤使色现微黄色,取出,冷却即得。

三十九、远志
【本经原文】苦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产地】产陕西河南,为山野自生之常绿草,其根入药。
【性味】味甘苦性温无毒。
【主治】远志为强心益智要药,功能治神虚怔忡,痰涎咳逆。
【别录】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隔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之才】杀天雄附子乌头毒,煎汁饮之。
【甄权】治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坚壮阳道。
【好古】肾积奔豚。
【灵胎】补心通窍,益智除邪。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三钱。
【禁忌】凡心经有实火为心家实热应用黄连生地者,禁与参术等助阳气药物同用,畏珍珠藜芦得伏苓良。
【容川】其性与桂枝同,但桂枝四达,远志则系根体细瘦,故主入心经,以散心中之滞血。味苦亦入心,兼有辛温之性,故能补心火。

四十、龙胆
【本经原文】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
【产地】山野自生之宿根草,其叶经霜雪不凋,根茎黑暗褐色入药。
【性味】味甘涩,性大寒,无毒。
【主治】龙胆草为涤邪火除湿热要药,功能健胃清热,治痢杀虫,主治肝火胆火胃火,下焦湿热。
【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
【甄权】治小儿壮热骨蒸,惊痫入心,时疾热黄,痈肿口干。
【大明】客忤疳气,热狂,明目止渴治疥疮。
【元素】去目中黄及睛赤肿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
【东垣】退肝经邪热,除下焦湿热之肿,泻膀胱之火。
【容川】味苦而坚涩,兼水火之性,故能泻肝胆之火。且龙胆草根多而深细,故泻火并兼降利,能清热以利少阳三焦与胆之火。
【倪注】去中焦肝胆脾胃之湿热。
【灵胎】泻肝胆火。
【用量】普通五分至钱半。
【禁忌】胃虚血少,脾胃两虚作泻,病虚有热均忌。
龙胆草大苦大寒,所治多湿热之病,洁古曰下行之功与防己同,酒浸则能上行外行,柴胡为主龙胆为使,治目疾必用之药。因性大寒故不可久服,恐伤胃气。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泥砂,捞出,沥干,稍闷,除去残茎,切0.5-1厘米,晒干或烘焙,去灰即得。

四十一、细辛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岐伯曰无毒。色白者善。
【产地】产我国陕西及关外,今北地多有之,为多年生草本,叶下开花,状似杜衡,唯苗叶经冬则凋,根外淡褐而内白色,气味辛烈。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细辛为风痛要药,功能深入散风袪寒,主治咳逆上气,风湿,痹痛,头痛,齿痛,泄热破痰,开窍行水。
【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滞积,除喉痹,鼻塞不闻香臭,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甄权】添胆气,治咳嗽,去皮风湿痒。风眼泪下,除齿痛,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弘景】含之去口臭。
【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吴克潜】曰细辛主治诸痛,但用不可过剂。宗奭曰治头面风不可缺此。元素曰以独活为使治少阴头痛如神。张子和曰治头痛,太阳经则羌活,少阴则细辛,阳明则白芝,厥阴则川芎吴萸,少阳则柴胡。成无己曰胆气不足,细辛补之。著名方剂有伤寒论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等。
【容川】细辛形细色黑,故入少阴经,味大辛,能温散少阴之风寒,而少阴为寒水之脏,寒则水气上泛,细辛散少阴之寒,能达水中之阳,故能逐水饮。
【药征】主治宿饮停水也,故治水气在心下而咳满,或上逆,或胁痛。
【灵胎】疏风散邪,驱逐寒气。
【用量】普通三分至一钱。
【禁忌】升燥发散性烈,凡内热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均忌。

四十二、石斛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产地】产我国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多自生于山谷湿润之石上,日人用以栽种,出产丰,茎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石斛为除热益阴要药,主养脾胃,益心肾,补虚劳,退虚热,治自汗盗汗,小便余沥,脚痛痹弱。
【别录】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肤肉,逐皮肤邪热,疿气脚湿,疼冷痹弱,定志除惊。
【甄权】益气除热,男女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疼,补肾益力。
【日华】壮筋骨,暖水脏,益智清气。
【灵胎】养胃生津,补虚除痹。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多服能寒胃,至大便塘薄,入姜一二片为辅,则无此弊,清肺补脾也,恶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蚕。
【附录】鲜石斛—石斛茎之鲜者,以铁皮鲜石斛为最良,治胃中大热,津液干竭,凉肺生精,胜于石斛。
钗石斛—石斛之状似金钗者,较之寻常石斛凉性多而黏性少,滋阴降火,于小儿胃热尤宜。
川石斛—石斛之产于四川者,其茎紧小,清热之功较着。

四十三、巴戟天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智益气。
【产地】产四川者最佳,多山林内,叶经冬不枯,根似联珠,入药。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巴戟天为补气益精要药,功能祛风除湿,强筋骨,壮元阳,治遗精。
【别录】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补五劳,益精,利男子。
【甄权】男子夜梦鬼交泄精,强阴,下气,治风癞。
【日华】治一切风,疗水胀。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相火炽,思欲不得,便赤口苦,目昏目痛,烦燥口渴,大便燥结者均忌,恶雷丸丹参,得覆盆子良。此药治肾亏最佳,故遗精滑精者宜,阳痿者良,有虚火者禁忌。
【容川】色紫而根实,能温肝,足厥阴主风,属阴中之阳,药气温者即阴中之阳,故入肝。

四十四、白英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寒热八疽消渴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
【产地】生川泽,为野生蔓草,全草可用。
【性味】根苗叶味甘,性寒。
【效用】白英为解热药,治风疹,丹毒,黄疸及热虐。有补益之效。
【弘景】叶做羹饮,可疗劳。
【藏器】烦热,风疹,丹毒,瘴虐寒热,小儿结热,煮汁饮之。

四十五、白蒿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
【产地】到处皆有,以水生蒌蒿最好,辛香而美。

四十六、天麻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今之天麻。
【产地】产四川及各地山野林中之阴地,苗名赤箭,根即天麻。
【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天麻为祛风镇痉要药,功能治诸风头痛头眩,风湿痹,小儿精痫拘挛。
【甄权】治冷气麻痹瘫缓不随,语多恍惚,善惊失志。
【大明】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鬼疥(病),通血脉,开窍。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三钱。
【禁忌】风药多燥,风能胜湿故也。凡病人觉津液少,口干舌燥,咽干痛,大便涩,及火炎头晕,血虚头痛,似中风症皆忌。
东垣曰肝虚不足者,天麻川芎以补之。罗天益曰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因此天麻有养血之功。汪昂云风药中必兼养血药,以制其燥,养血药须兼收风药,宣其滞也。古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举凡能宣血之滞,故能发痘疹。

四十七、奄闾子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张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产地】处处有之,状似蒿艾,其茎可以盖覆奄闾,故名。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奄闾主五脏瘀血,风寒湿痹,身体诸痛,明目益气消食。
【别录】疗心下坚,隔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
【甄权】益气,主男子阴痿不起,治心腹胀满。
【大明】腰脚重痛,膀胱痛,及骨节烦痛,不下食。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用之治扑打损伤效,罕有用于调理者。

四十八、析蓂子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痛,补五脏益精光,久服轻身不老。

四十九、蓍实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益气充肌,明目聪慧先知,久服不饥不老轻身。
【灵胎】此因其物之所能,以益人之能也,昔圣人幽赞于神明而生耆,此草中之神物也,服之则补人之心神,自能聪慧前知,食肉者鄙,不益信夫。能益智通灵。

五十、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灵芝)
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生霍山。
黑芝—味咸平,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元芝。生恒山。
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龙芝。生太白。
白芝—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魂,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玉芝。生华山。
黄芝—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金芝。生嵩山。
紫芝—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木芝。生高夏地上,色紫形如桑。
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五十一、卷柏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久服轻身和颜色。一名万岁。
【产地】产陕西山东等地,多附生深山石壁,叶细似柏,生于地上者曰地柏,茎高数吋。【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卷柏生用平,主破血通经,炙用性温,治肠风脱肛。
【别录】止咳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痿躄,强阴益精。
【甄权】通月经,治ㄕ疰(由病死之人传染的病)鬼疰,腹痛百邪,鬼魅啼泣。
【大明】镇心,除面皯,头风,暖水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多用于止血药中,其他方剂罕用。

五十二、蓝实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解毒,杀蛊蚑,注鬼,螫毒,久服头不白轻身。又今俗名青黛。
【产地】从属于大青科名蓝草者之蓝叶制出,体轻质细,药用最良,今多见于园艺。
【性味】味咸性寒无毒。
【主治】蓝实(青黛)为解散热毒要药,主散五脏郁火,治时疾热狂与大青同功,并敷热疮虫咬,头生黄水疮,治小儿丹毒。
【甄权】填骨髓,明耳目,利五脏,调六腑,通关节,治经络中结气,使人健少睡,益心力。
【苏颂】疗肿毒。
【别录】蓝叶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
【时珍】主解班蝥,芫青,朱砂,橒鸡,砒石毒。
【备要】外敷治痈疽蛇犬毒。
【用量】普通三分至钱半。
【禁忌】凡血证非血分实热,而由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空上炎,发为唾咯吐血诸证,切不可用青黛等,盖血得寒则凝,则寒热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
【附录】蓝汁—蓝叶之汁,主一切毒,百毒药,天行热狂,游风热毒肿毒,吐衄血,金疮血闷,烦渴,女人产后血晕。
蓝淀—蓝汁中合有石灰者,主解诸毒,敷热疮,小儿秃疮热肿。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更胜于蓝。

五十三、川穹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一名川芎。
【产地】产四川陕西及江南各地,为多年生草本,或自生或栽种,根为块状结节,味辛烈,入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川芎为顺气行血要药,功能行气开郁,入肝理血,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主治头痛及妇女一切气郁血郁,心腹痛,腰脚软,破宿血,养新血,补肝散风。
【别录】除脑中冷痛,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
【甄权】脚膝软弱,半身不遂,胞衣不下。
【大明】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吐血,鼻血,溺血,脑瘫,发背,瘰疬瘿赘痔瘘疮疥,长肉排脓,消瘀痰血。
【好古】搜肝风,补肝血,润肝燥,益肝虚。
【容川】川芎之味更辛苦于当归,得木火之性尤烈,苦而兼辛,有生血之功,质不柔润,性专走窜,故专主行心肝之血。苦者火之味也,苦而兼辛,则性温而有生血之功,苦而不辛,则性凉而专主泻血,温者阴中之阳,是风木本气,故入肝经,根又主上升故能至于巅顶,以散风寒,气滞血瘀,寒热身疼,女子经闭不通,当行血中之气。
【用量】普通三分至钱半。
【禁忌】其性疏散,不宜久服,反能损肝,畏黄连,伏雌黄。

五十四、蘼芜
【本经原文】味辛性温,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除蛊毒鬼注,去三虫,久服通神。即川芎之苗也。
【别录】身中老风,头中久风,风眩。
【苏颂】作饮止泄泻。
【时珍】蘼芜花入面脂用。

五十五、黄连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辟,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产地】产四川者良,雅州者尤可贵,云南及他省亦有之,为山野多年生草本,日本产者劣,然多流入我国。根色黄,故名。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黄连为清火除湿健胃要药,功能治湿滞,解热毒,益肝胆,厚肠胃,主治肠辟下痢,天行热疾,胎毒疳疾,效益甚多。
【别录】五脏冷热,久下泄辟脓血,止消渴,大惊,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大明】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燥,润心肺,长肉止血,天行热疾,止盗汗,并疮疥,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安疣杀虫。
【好古】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容川】黄连之味正苦,入心经以泻火。清火之药,是水交于火也,故能止血,凡药得苦味者,其中必含水性,故能降火,此为水火互根之理。其质枯而不泽,其纯于苦味而无气,故守而不走,为去暑之要药。
【倪注】按此药专治热与利湿,凡出现热症皆可用,但是须要辨明是属于何种热,例如虚热,则须在去热药中增加补虚的药物,像黄连阿胶汤;如是实热,则须在去热的药中加去实的药物,像三黄泻心汤之类,学者按此推之,即可善用黄连。黄连大寒,得水之性,故去热。与阿胶鸡子黄为填离清坎之药,故治心内之热。
【药征】主治心中烦悸也,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
【灵胎】除热燥湿,明目止利。
【用量】普通三分至一钱。
【禁忌】血少气虚,致惊悸烦燥,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泻,真阴不足内热均忌。

五十六、络石
【本经原文】味苦温,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
又名耐冬,云花,为野生常绿藤本,茎有气根,藉以攀缘于他物上。此药以石上生者为最佳,故又名石龙藤。
【产地】产山谷阴湿之地,为自生常绿之草,茎入药。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络石主利筋骨关节,治风热痈肿,能凉血退热,舒筋活络。
【别录】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久服明目润泽。
【藏器】主一切风,变白宜老。
【苏敬】蝮蛇疮毒心闷,服汁并洗之,刀斧伤疮,敷之愈。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忌服,恶铁落,畏贝母菖蒲。
【附方】喉痹肿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用络石草一两,水煎一大碗,细细吞下,少顷即通。

五十七、蒺藜子
【本经原文】味苦温,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又名刺疾藜。
【产地】到处皆有。
【性味】味苦性温。
【别录】主身体风痿,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做磨粉。
【大明】主身益精,疗水脏冷,小便多,止遗沥泄精,溺血肿痛。
【毅民】白疾藜治睛球凹陷,及睛生障翳,视物模糊。
【容川】利湿,此以金行水也。
【时方】腰脊引痛——捣末为蜜丸,胡豆大,酒服二丸日三。
年久失明——阴干捣散,食后水服方寸匕。(外台)

五十八、黄耆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产地】我国山西陕西均有出产,山西绵上者佳,茎卧地成蔓状,叶为羽状复叶,根肥大,短而理横,味苦者不堪入药。
【性味】味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黄耆为补气要药,功能助肺气,实皮毛,升清气,泻火气,补虚损五劳,痘疮不起,外症治痈疽,托毒止痛。
【别录】女人子脏冷,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甄权】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内补。
【日华】助气,壮筋骨,长肌肉补血,破症癖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侯不匀。痰嗽,头风,热毒,赤目。
【元素】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实皮毛,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之痛。
【好古】太阴虐疾,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
【容川】禀北方水中之阳气以生,以北耆最佳,人身之阳气皆从肾与膀胱之气海出发,上循三焦油膜,以达于肺,而为呼吸,分布于皮毛,则为卫气,北耆之体极松,内行水道之孔更大,故知其气盛,黄耆之根长数尺,深入土中,吸收土下之水以上其苗叶,气即水也,故其气盛而能补气,色黄如三焦油膜,故为三焦之良药,能拓里达表,行三焦之水气,又皮色黑,是水火之色也,色黄味甘,乃土之色味也,得味厚故能补,黄耆入土最深,得土之气最厚,故又大补脾,所以黄耆归脾经,又能通利三焦也。与升麻不同,升麻味不厚,故能升不能补。
【药征】主治肌表之水,故能治黄汗盗汗皮水,又旁治身体肿或不仁者。
【灵胎】内补脾胃,外托疮毒。
【用量】普通生者钱半至三钱,炙者八分至三钱,大剂一二两。
【禁忌】黄耆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忌,又能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闷,肠胃有积滞者忌,又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上焦热甚,下焦虚寒,及病人多怒肝气不和,并痘疮血分热者均忌。
【倪注】一般言黄耆专于补气,凡气虚之症皆可用,又治自汗,补中气之不足,外科及痘科多以之托里透脓,肾亏溺血亦治之。
【附录】黄耆皮——性味功用同黄耆,善走表逐水湿,治虚浮及脚肿。
【炮制】拣去杂质,刮去粗皮,洗净捞出,沥干水分,切片晒干,再筛去灰即得。炙黄耆,用蜂蜜与水置锅中炒至干,取出冷却,即是。

五十九、肉苁蓉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一名肉松容。
【产地】生于各处高山,为一种寄生植物,茎富肉质,叶细如鳞。
【性味】味甘酸咸,性温无毒。
【主治】肉苁蓉为益髓壮阳要药,功能治精血不足,阳痿不举,女子绝产阴痛,润枯燥,滑大肠。
【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甄权】益髓悦颜色,大补壮阳,治女子血崩。
【大明】男子绝阳不兴,女人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血,遗沥,女子带下阴痛。
【容川】象人之阴,味咸入肾,温润而强阴,能助肾中之阳,益命门之火也。
【灵胎】补精益气,养血润肠。
【用量】普通二钱至四钱。
【禁忌】凡泄泻,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均忌,忌犯铁器。
【泡制】洗净,大小分开,浸泡4~8小时,捞出,润透,切6毫米纵片,用清水漂4~6小时,捞出,晒干或烘干即得。
【酒制】取肉从蓉片,加白酒调匀,置密闭容器内,隔水蒸至酒被吸尽,停火稍闷,取出晒干即得。一般酒制后,较能温肾助阳。

六十、防风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产地】产蒙古及山西河南等地,根黄白色,入药。
【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
【主治】防风为伤风头痛要药,功能散表发汗,主诸般风,周身痛,搜肝泻肺,散风胜湿。
【别录】烦满胁痛,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大明】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冷泪,及瘫痪,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元素】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主上部见血。
【吴克潜】防风善表散,故用以解毒,如砒毒,乌头毒。芫花毒,野菌毒,诸毒药,又防风本制黄耆,黄耆得防风而功最大,治风邪久留不去,表虚自汗不止。
徐之才曰得葱白行周身,得泽泻橐本疗风,得归芍阳起石禹余粮治妇人子脏风,元素曰治风去湿之仙药也。
【容川】防风辛而味甘入肌,气香而温,故入脾。散肌肉之风寒。
【灵胎】专治风邪。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似中风,产后血虚发痉,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塘泻不因寒湿,二便秘涩,小儿慢惊,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均忌。

六十一、蒲黄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
【产地】香蒲为生于池沼之宿根草,处处有之,蒲黄乃蒲花之花粉,入药。
【性味】味甘辛,性平,无毒。
【主治】蒲黄为凉血活血散结除热要药,生用消瘀通经,疗扑打损伤,炒黑用止血止崩,止带止遗。
【甄权】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泻血,利水道,通经络,止女子崩中。
【大明】妇人带下,月侯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妇下血,坠眙,血运,血症,儿枕气痛,颠扑血闷,排脓,疮疖,游风肿毒,下乳汁,止泄精。
【用量】普通七分至二钱。
【禁忌】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忌。
蒲黄配合五灵脂,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不省人事,亦治妇人痛经,单用炒黑,止一切血均效。

六十二、香蒲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香蒲为生于池沼之宿根草,处处有之。
【性味】味甘,性平。
时医多用蒲黄,鲜少用香蒲。

六十三、续断
【本经原文】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产地】产我国山西陕西四川一带,为原野自生多年生草,其根细长,作赤黄色,入药。
【性味】味苦,性微温,无毒。
【主治】续断为补益筋骨要药,主伤中,腰脊痛,折跌续筋骨,疮痈止痛生肌,破瘀生新,补肝肾,安胎气,并治产后诸病。
【别录】妇人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腕伤恶血腹痛,关节缓急。
【甄权】去诸温毒,通宣血脉。助气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妇人产后一切病,胎漏,子宫冷,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
【容川】此物多筋,故治绝伤,因其筋象骨节,故主接筋骨;去骨节间之风寒。
【灵胎】补益劳伤,强续筋骨。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
【禁忌】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大辛热药用于胎前,又气味颇劣,颇不宜于胃,恶雷丸。
此药多用于金疮折跌,现多用于妇女胎产良药,因其补益筋骨,破瘀生新。
【仲醇】欲行血理伤,当与当归牛膝肉桂延胡索同用,欲止血疗崩中补不足,则与白胶阿胶地黄麦冬杜仲人参山茱萸杞子黄耆五味同用,欲安胎则与凉血补血顺气药同用,欲疗金疮,则与金疮药同用。

六十四、漏芦
【本经原文】味苦咸寒,主皮肤热,恶创,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聪目明,不老延年。
【产地】生于向阳之地之草木植物,秋后则草枯而变黑,异乎他草,根苗皆入药。
【性味】味苦咸,性寒,无毒。
【主治】漏芦为泄热解毒要药,主治恶疮热毒,湿痹,扑损,能排脓止血,通经脉。
【别录】止遗漏,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大明】通小肠,泄精尿血,肠风,赤眼,小儿壮热,扑损续筋骨,乳痈瘰厉金疮,止血排脓,补血长肉,通经脉。
【括要】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能预解时行痘疹毒,取其寒胜热,又入阳明故也,无则以山栀取代之。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妊娠禁用,疮疡阴证平塌不起发者,真气虚也,法当内塞,漏芦苦寒,非所宜投。

六十五、营实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痈疽恶创,结肉跌筋,败创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
【产地】处处有之,亦名蔷薇,茎多刺,花红色,亦有白色黄色者,子即营实,入药。
【性味】味酸,性温,无毒。
【主治】营实主痈疽,下停水。
【效用】营实为清热解毒要药,治痈疽恶疮,热毒阴蚀,蔷薇根能清热生肌,缩尿。
【别录】蔷薇根主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打,生肉复肌。
【括要】口舌縻烂,蔷薇根煮汁温含,口疮日久,延及胸前生疮,三年以上不愈者,用此效,杨梅疮筋骨毒痛,取根皮煮汁多饮效,下疳用黄花蔷薇叶焙研洗之敷之良。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用以配大黄,行水之效甚著,普通方药罕用之。

六十六、天名精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产平原川泽,处处有之,纲目属湿草类。
【性味】味甘苦性平无毒。
【主治】天名精主治瘀血症瘕,诸毒疔肿,破血生肌杀虫,内外皆可用。
【别录】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
【唐本】破血生肌,止鼻衄,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皆之立已。
【注】血瘕,留着肠胃之外及少腹间,下有积气,坚牢如石,女子多因经行未尽,饮食过度,血留经络而得之,治法不一。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时珍曰有小毒,生汁吐人。

六十七、决明子
【本经原文】味咸平,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产地】山野自生之草本植物,产陕西山西一带,今处处可移植,与草决明为截然二种。
【性味】味甘苦咸,性平。
【主治】决明子为泻肝明目要药,能补肝虚泻肝经风热,主头风头痛,治一切眼病。
【别录】疗唇口青。
【甄权】治肝热,风泪赤眼,每旦取一匙洗净,空心吞之,百日后夜见物光。
【日华】助肝气益精,以水调末涂肿毒,治太阳穴头痛,又贴胸心止鼻洪,作枕头治头风明目。
【灵胎】明目益精。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恶麻仁,疗目疾外,其他用者鲜,惟外治可以疗蛇伤虫刺。

六十八、丹参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产地】产陕西一带,今各处俱有之,叶对生,作心脏形,根紫赤色,入药。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丹参为通经要药,功能活血调经,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宿血恶露。
【别录】养血,去心腹痛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
【弘景】清酒饮,疗风痹,足软。
【大明】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结疼痛。四肢不遂,头痛赤眼,热温狂闷,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带,调月经,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一切肿毒。
【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灵胎】养血消瘀。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大剂一两。
【禁忌】孕妇无故忌,畏咸水,反藜芦。
丹参为女子调经良药,故有一味丹参功兼四物之称,产后养血去瘀,能入心养血,故天王补心丹中用此味治劳心过度,神志不宁,烦热健忘,怔忡。又言丹参入心又曰赤参。

六十九、茜根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现名茜草。
【产地】生山谷中,为多年生蔓草,亦可种植根形如圆柱,色红褐入药。
【性味】味酸咸,性寒无毒。
【主治】茜草为凉血通经要药,主吐血下血,月经不通,月经不止,治骨节风痛,折跌损伤,凉无病之血,行已伤之血。
【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蛊毒,久服益精气,可以染绛,又苗根主痹及热中,伤跌折。
【甄权】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
【大明】止鼻洪尿血,产后血运,月经不止,带下,扑损瘀血,泄精,痔瘘疮节,排脓,酒煎服。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钱。
【禁忌】病人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忌。
茜草一名血见愁,其理血之效可知,俗方用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仲醇曰治疸,此治因蓄血而发黄的疸,不专于湿热者也。
黑发方:茜根一斤,生地三斤,加水熬成膏,每日酒服半匙,一月发尽黑。
【容川】色赤味苦,根长,故下行之力必重,专能降泄行血。

七十、飞廉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骨节热,胫重酸疼,久服令人身轻。
【产地】陶弘景曰处处有之,极似苦芙,叶多缺刻,叶下茎多有皮起。
【性味】飞廉根及花味苦,性平。
【主治】飞廉花根为去风湿止痛活血药,能下乳汁及杀虫。
【别录】头眩顶重,皮间邪气,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可煮、可干用。
【苏敬】主留血,疗疳蚀,杀虫。
【萧炳】小儿疳痢,为散水服,大效。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里有寒,又兼下痢者禁用。

七十一、五味子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产地】产高丽及我国山东陕西一带,江浙间亦有,有南五味北五味黑五味诸种,就中以北五味最良,子赤黑色,含有滋润,入药。
【性味】味酸(皮甘肉酸核辛苦,都具咸味,五味俱备)性温无毒。
【主治】五味子为肺虚咳逆上气要药,主敛肺滋肾,祛痰止咳,生津止渴,敛汗退热,治劳伤,补不足。
【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甄权】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
【大明】明目,暖水脏,壮筋骨,治风,消食,反胃,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
【好古】治喘咳逆,壮水镇阳。
【容川】五味子酸敛肝木,得金收之性,使木气不上逆,则水火二者皆不上冲于肺,其味酸而质润,囊大而中空,有肺中空虚之象,又生于叶间,其性轻浮,故专攻敛肺生津。这是药能敛肝故能敛肺也。性极沉。
【药征】主治咳而冒者也。
【灵胎】敛肺补肾。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大剂倍用。
【禁忌】咳初起脉数,有实火,及肝家有动气,肺气有实热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均忌。五味子本兼滋补及收敛之长,故祛痰止咳治肺气虚而似实者,效倍之。东垣曰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宜与干姜同治之,又五味收肺气,乃火热必用之药,故治咳嗽,有痰加半夏,喘加阿胶。丹溪曰五味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即是除热,补肾即是暖水脏,故乃火热嗽必用之药,黄昏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敛而降之。

七十二、旋华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益气,去面皯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今名旋覆花。
【产地】为野生多年蔓草,处处有,花及根供药用。
【性味】旋花之花,根,茎,叶俱甘滑微苦,性温。
【主治】旋花为固精强壮药并可合金疮,补劳损。
【别录】续筋骨,合金疮。
太乙金锁丹:功于秘精益髓,龙骨,覆盆子各五两,莲花蕊四两,栀子花三两,欠实米100粒,共为末,另以金樱子200枚,去皮臼杵捣烂,水七升煮浓汁一升,加药粉杵为丸梧子大,每空心盐酒服下30丸,服至百日,极效。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二钱。
【禁忌】无。
【容川】旋覆花味微咸,花黄色,滴露而生,得金之气多,得水之气少,故润肺而利金降痰。

七十三、兰草
【本经原文】味辛平,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
【产地】产池泽畔,处处有之,庭园亦可栽种,叶入药。
【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兰草为消炎除恶荡涤肠胃要药,功能推陈致新,生津止渴,治消渴,辟秽毒。
【别录】除胸中痰癖。
【东垣】其气清香,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痹。
【元素】辛平能散肺气郁结,芬芳能去胃气郁滞。
【汪机】兰草走气分,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与泽兰同走血分,能消水肿,除痈毒,除症破瘀,为妇人要药。
【好古】消痈肿。调月经,煎水解中牛马毒。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无。
我国药物同名甚多。因兰草又名省头草。今药房所谓佩兰,其名亦省头草,解释为籣草为较老草,佩兰为较嫩草,同为一株。

七十四、蛇床子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创,久服轻身。
【产地】产于海滨或下湿地。我国江北及关外皆有之。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
【主治】蛇床子为疏风去湿强阳益阴要药,主治下焦留湿,男子阳痿湿痒,女人阴肿痛痒。恶疮湿癣。外用煎汤浴良。
【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久服令人有子。
【甄权】治男子女人虚湿痹,毒风屌痛。去男子腰痛,浴男子阴,去风冷,大益阳事。
【大明】暖丈夫阳气,女人阴气,治腰胯酸疼,四肢顽痹,缩小便,去阴汗,湿癣,齿痛,赤白带下。小儿惊痫,扑损瘀血,煎汤浴大风身痒。
【灵胎】专治下体湿毒之病。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肾家有火,下部有热。及阳易举者,虽有湿,宜酙酌用之。恶丹皮,巴豆,贝母,伏硫磺。

七十五、地肤子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聪目明,轻身耐老。
【产地】生田野间,处处有之,子落则老茎可以为少帚,故又名落帚。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地肤子为利小便要药,主膀胱热,通利五淋,强阴益精,治下焦虚而有热良。
【别录】主皮肤中热气,使人润泽,散恶疮疝瘕,强阴。
【甄权】治阴卵颓疾;去风热,可做汤沐浴,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
【日华】治客热丹肿。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三钱。
【禁忌】老人小便短而频数,是膀胱气化不足,小肠火偏弱也,法当补小肠火;如乌药艾叶,不可独用地肤子。
【附录】地肤子煎——煎水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煎水服利小便诸淋,解恶疮。

七十六、景天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大热,火创身热烦邪恶气华,主女人漏下赤白,轻身明目。
【产地】多自生于高山上,庭中盆景俱可栽种,叶入药。
【性味】味苦甘,性寒。无毒。
【主治】景天主治肿疡蜂螫,能吸脓拔毒。消毒止血药,火疮,丹毒,风疹、狂热赤眼,脑膜炎头痛。
【括要】治虫毒蜂螫,傅肿伤,吸脓拔毒。
【甄权】风疹恶疮,小儿丹毒及发热。
【弘景】疗金疮止血。煎水浴小儿,去烦热惊风。
【用量】普通一钱,外用无定量。
【禁忌】为外用药,少内服。

七十七、茵陈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今名茵陈蒿。
【产地】生于山野或河岸沙石之多年生草,其叶状似青蒿而背白,茎叶枯,则由陈茎再生,故名茵陈。
【性味】味苦性平微寒,无毒。
【主治】茵陈蒿为黄疸要药,功能除湿利尿,主治脾胃湿热,天行时热,周身发黄,以此为君。
【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藏器】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
【大明】石茵陈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疼痛,瘴虐,女人症瘕,并闪损乏绝。
【药征】主治发黄也。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四钱。
【禁忌】蓄血发黄者忌用,伏卤砂忌火。

七十八、杜若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下逆气,温中风,入脑户,头肿痛,多涕泪出,久服益精明目,轻身。一名杜衡。
【产地】山中阴地之多年生草,叶做心脏形,似细辛,惟经冬不凋,与细辛异,根入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杜衡主治发热头痛,能催吐,近世用者不多。
【甄权】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项间瘿瘤之疾。
【括要】下气杀虫,利小便,发汗通经,将根末吹入鼻中,能做轻嚏。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
【禁忌】使人呕恶,不宜多用。

七十九、沙参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
【产地】产北方沙地,故又号北沙参,叶椭圆有锯齿,根粗大,似参而质松,产南方者为南沙参,体虚力逊。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沙参为清补肺气要药,功能清肺中之热,祛肺中之痰。补肺中之气,治久咳,退邪热,安神,南沙参力减。
【别录】疗胸痹,心腹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又云主头肿痛,益气长肌肉。
【甄权】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大明】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灵胎】补中益气。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四钱。
【禁忌】脏腑无实热,肺虚客寒作嗽者均忌,反藜芦,恶防己。
【元素】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故举凡属肺家有虚热。嗽痰咳血,潮热似痨症,用之甚佳,如属风寒初客肺,浊痰未成,此时宜解表为先。

八十、白兔藿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蛇虺蜂藌猘狗蔡肉蛊毒。

八十一、徐长卿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温虐,久服强悍轻身。
【产地】生山东陕西甘肃,如细辛微粗而长,徐长卿乃人名,尝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徐长卿主辟邪恶,近时用者不多,功与鬼督邮相近。
【别录】鬼疰精物邪恶气,杀百虫蛊毒老魅注易,立走啼哭。悲伤恍惚。
【用量】普通八分至钱半。
【禁忌】治鬼之药多有毒。用之宜慎。

八十二、石龙刍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注,恶毒,久服补虚羸,轻身,耳目聪明,延年。一名龙须草。
【产地】生长泽地,产山西河南一带,茎以九节多珠者良。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龙须草为泻心经之热,通利小肠膀胱要药,主治小便不通,小便带血;茎中热痛及淋闭。
【别录】补内虚不足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疗疣虫肿不消食。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小便不通不因于热者勿用。

八十三、薇衔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吐舌,悸气贼风,鼠瘘痈肿。今名鹿衔草。
【产地】产我国陕西河南,叶似充蔚。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鹿衔草主治风湿痹,逐水。益筋节,疗痿躄,婴儿先天不足。
【别录】暴症,逐水。疗痿躄。
【藏器】妇人服之,绝产无子。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待孕之妇忌服,绝产。

八十四、云实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泄利,肠辟,杀虫蛊毒,去邪恶结气,止痛除热,主见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通神明。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主治】云实为止泻,截虐,杀虫要药。
【苏颂】治虐多用。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寒利者禁忌。

八十五、王不留行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处处有之,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性走而不守,虽有王命,不能留行,故名之。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王不留行为行血要药,走血分通血脉,行月经,下乳汁,催生定痛,治金疮。
【别录】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塞,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
【甄权】治风毒,通血脉。
【元素】下乳汁。
【日华】游风风疹,妇人经血不匀,发背。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钱。
【禁忌】走而不守,血症慎用,孕妇忌之。
民间方治妇人乳少,因气郁者:王不留行,穿山甲,炒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之,后食猪蹄汤。此名涌泉汤。

八十六、升麻
【本经原文】味甘辛,主解百毒,杀百老物殃鬼,辟温疾障邪气毒蛊,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厉,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
【产地】产益州山谷中,今四川陕西淮南溪涧阴地皆有之,根紫黑色、体轻,入药。
【性味】味甘苦,性平无毒。
【主治】升麻为升阳散毒要药,功能升清气,散浊邪,治斑疹疮毒,时气寒热,阳明胃经风邪。
【甄权】小儿惊痫,热拥不通,疗痈,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大明】安魂定魄,鬼附啼泣,疳疮游风肿毒。
【元素】治阳明头痛,补脾胃,去皮肤风邪,解肌肉间风热,疗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好古】牙根浮烂恶臭,太阳鼻衄,为疮家圣药。
【用量】普通八分至一钱半。
【禁忌】凡吐衄多痰,阴虚火动,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等病,均忌。误用多致危。
【容川】升麻味甘,能升脾胃之气,其能升之理则因根中有孔道,引水气上达于苗,故性主升,然无四散之性,因为是根之性,升麻根大于苗,故根之得气也厚,故专取其根。

八十七、青蘘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补脑髓。坚筋骨。久服耳目聪明,不饥不老增寿,乃巨胜之苗也。今称胡麻,此植物叶名青蘘,种子名胡麻。
【产地】处处有之,昔从胡来,故曰胡麻,今名脂麻有黑白黄三种,其大者曰巨胜子,入药。
【性味】青蘘性味如上,胡麻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胡麻主长肌肉,补虚羸,滋润五脏,利大小肠,其油亦作解毒用。
【别录】胡麻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虐,大吐后虚热羸困。
【日华】补中养气,润养五脏,补肺气,止心惊,利太小肠,耐寒暑,逐风湿气,游风头风,治劳气,产后羸困,催生落胞,细研涂发令长,白蜜蒸饵治百病。
【廷飞】炒食不食,风病人久食,则步履端正,语言不蹇。
【苏颂】生嚼涂小儿头疮,煎汤浴恶疮,妇女阴疮大效。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多用为服食,少以入药,如入药,大便塘泄者忌之。
【附录】麻油主利大肠,产妇胞衣不下。
【别录】天行热闷,膈内热结,服一合,取利为度。
【藏器】下三焦热毒气,通大小肠,治蚘心痛,敷一切恶疮疥癣,杀一切虫,取一合和鸡子二个,芒硝一两,搅服,少时即泻下热毒。
【孟铣】士良曰外科熬膏多用之,以其能凉血解毒,止毒生肌也,虞鍑曰生用消疮毒,熟用利肠胃。

八十八、姑活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大风邪气,湿痹寒痛。久服轻身益寿耐老,一名冬葵子。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冬葵子及叶,根味皆甘,性滑。
【主治】为冷滑解热药,主滑胎易产,治热痢,通尿疗淋。
【别录】疗妇人乳内闭。肿痛,根治恶疮疗淋,利小便。解蜀椒毒。
【甄权】冬葵苗煮汁服利小肠,治时行黄病,干叶为末及烧灰服治金疮出血。
【思貌】此脾之菜也,宜脾,利胃气,滑大肠。
【用量】一钱至三钱,大剂一两。
【禁忌】无。可做菜肴。
【附方】肉锥怪疾——手足忽长倒生肉刺,痛不可忍,但食冬葵叶即可。
消中尿多——尿崩,日夜尿七八升。冬葵根浓煎。每日平旦服二升。
妊妇下血——葵子水煎服,日三。
妊妇水肿——小便不利,身重,恶寒,起即头眩。冬葵子,伏苓等分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利即愈。
胎死腹中,葵子为末,酒服方寸匕,口襟不开者,灌之即生

八十九、别羁
【本经原文】味苦微温,主风寒湿痹,身重四肢疼酸。寒邪历节痛。
【产地】生蓝田,今俗亦绝耳。

九十、屈草
【本经原文】味苦,主胸胁下痛邪气腹间寒热,阴痹,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因方药无人用,今无人识者。

九十一、淮木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久咳上气,伤中虚羸,女子阴蚀漏下,赤白沃。
【产地】今人已不识此物,至为可惜。

九十二、牡桂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
桂之供药有两种,一曰菌桂,又称小桂,其皮为肉桂,或称筒桂:一曰牡桂,又称大桂,或单称桂,其皮为官桂,其枝为桂枝。
【产地】产安南及我国云南两广等地。
【性味】味辛甘,性温无毒。
【主治】桂枝为发表解肌要药。主温经通脉,表虚中风,治手足痛风,伤寒头痛,无汗能发,有汗能止,行肺气,散寒邪,调和营卫,横通肢节。
【别录】心痛胁痛胁风,温经通脉,止烦出汗。
【甄权】去冷风疼痛。
【丹溪】横行手臂治痛风。
【元素】去伤风头痛,开肌理,解表发汗,去皮肤风湿。
【容川】色赤味辛,入心肝助火,但桂枝实因苓泽之利水,方能入水以化气,可以导心火以下交于水,故多用之以降冲逆之气,加入补血药中,因而能温通血脉,桂枝能散四肢,质较坚实,故桂枝能兼走筋骨。味辛又得土之气,故能散血脉肌肉中之风寒。
【药征】主治冲逆也,旁治奔豚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身痛。
【用量】普通三分至钱半。
【禁忌】凡阴虚火炎,温病大热,喉症血症均忌。
【倪注】桂枝为古今皆用之要药,治疗甚广,与麻黄柴胡荆芥防风生姜葱白等同用,治风寒束表,与桑枝附子牛膝威灵仙伏苓防己等同用,治关节疼痛。与白芥子厚朴杏仁半夏等同用,治上气咳逆。与白芍同用解肌和中,与葛根同用发汗退热,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桂枝了。
【炮制】拣去杂质。刮去粗皮,刷去灰尘即得。

九十三、菌桂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又名肉桂。
【产地】产安南及我国云南两广等地,木高大,皮入药。
【性味】味辛甘,性大热,有小毒。
【主治】肉桂为温补要药,主扶火助阳,温中逐寒,能引火归元,治上热下寒,破沉寒痼冷,疗霍乱转筋,心腹诸痛,疝瘕奔豚。
【好古】补命门不足,能益火消阴。
【元素】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去荣卫中风寒,表虚自汗,春夏为禁药,秋冬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
【汪昂】木得桂而枯,又能抑肝风而扶脾土,脾虚恶食、湿盛泄泻,补劳通经。
【灵胎】补助阳气,驱逐阴邪。
【用量】普通三分至一钱。
【禁忌】忌生葱石脂及火炙,凡阴虚内热。液少口干者慎用,食木实或瓜类中毒,及闭口蜀椒中毒,俱用肉桂煎汁饮之可解。
肉桂——一般生用冲服之,力更大。
禀地二之火,入血分,但仲景取其化气,非是化血。肉桂导心火下交于水,须有附子来振肾阳以蒸动其气,此肉桂之能化气也,因为附子。
【炮制】拣去杂质,刮去粗皮,刷去灰尘即得。肉桂大辛大温,虽得金味,实为木火之性,故主入心肝血分,能助血之化源,桂皮尤能上行。张仲景之复脉汤,用桂枝。取其入心助火,以化血也。
【容川】肉桂比枝味更厚,气更凝聚。乃木之极致,大辛则大温,能益心火,为以木生火之专药,其实是温肝之品。肝为心之母,虚则补其母也,心肝皆司血分,故肉桂又为温血之要药,仲景用肾气丸,是接引心肝之火使之下归于肾。
【倪注】一般桂枝多用于动脉有循环问题,能行阳达表。
【附录】桂心主补阳活血,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日华】主九种心痛,腹内冷气痛不可忍,咳逆结气雍塞,脚痹不仁,止下利,杀三虫,治鼻中息肉,破血通利月闭,胎衣不下。
【甄权】主引血化汗化脓,内托痈疽痘疮,治噎膈满腹。

九十四、松脂
【本经原文】味苦温,主疽恶创,头伤白秃,疥搔风气,安五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产地】产于松树之脂,处处有之。
【性味】松脂味苦甘,性温。松子味甘,性微温。松花味甘,性温。松节味苦,性温。
【主治】松脂为袪风寒湿,止痛,生肌,杀虫药;治痈疽恶疮,风痹,死肌,疥癣,蛀齿。松子为祛风,滋润强壮药;治骨节风痹,气虚头眩,肺燥咳嗽,及老人虚闭。松花为驱风,镇静药;治头眩脑肿。松节为驱风,止痛药;治历节风痛,风痹,脚弱。
【别录】松脂除胃中伏热,咽干消渴,风痹死肌,炼之令白,其赤者主恶痹。
【甄权】松脂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
【大明】松脂除邪下气,润心肺,治耳聋。
【弘景】松节酿酒,主脚弱骨节风。
【灵胎】除湿火敷疮疡。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燥热症者忌。
【附方】肿毒疮疖——翠玉膏:松脂八两,铜绿二两,麻油二两,雄猪胆汁三个,先溶松脂,乃下油胆,倾入水中扯拔,每用摊贴,不须再换。
历节风痛——松节酒:松节二十斤,酒五斗,浸二十一天,每服一杯,日五六服。(外台)
头旋脑肿——三月取松花连苔如鼠尾者,切一升,以绢袋浸三升酒中,五日后,空心暖饮五杯。(普济)
肺燥咳嗽——风髓膏:松子仁一两,胡桃仁二两,蜜半两,和研膏,每服二钱。(外台)

九十五、槐实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创,妇人乳瘕,子藏急痛。
【产地】槐树处处有之,其花与实均入药。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槐花为凉血要药,主五痔肠风,解毒杀虫,凉大肠,润肝燥,治吐衄,崩中,痢疾,漏下。
【大明】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研服。
【灵胎】清湿火疗疮痔。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病人虚寒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均忌。
【附录】槐角子即槐实,味苦性寒,无毒,主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治五痔瘘疮(熬膏丸入谷道,日三易),邪热,妇人乳瘕,子脏急痛,补绝伤,疗火疮,阴疮湿痒,大热难产,能明目补脑,除头脑心胸间热,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车船上晕者。

九十六、枸杞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产地】处处有之,其子名枸杞,根皮名地骨皮,均入药。
【性味】味甘苦,性平,无毒。
【主治】枸杞子为滋肾养肝要药,生精润肺要药,主五内邪热,周痹风湿,坚筋骨,补精气,治虚劳,明目。
【别录】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强阴,利大小肠。
【甄权】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
【孟铣】坚筋骨,耐老,除风去虚劳,补精气。
【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中。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有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肠滑者忌。

九十七、柏实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湿痹,久服令人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今名柏子仁。
【产地】处处有之,山野最宜种植,树高大可做木材,叶侧生者入药,名侧柏叶,实名柏子仁,亦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柏子仁为滋润要药,主养心气,润肾燥,除风湿,治痹痛,疗恍惚虚损,养肝舒脾。
【别录】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
【甄权】治头风腰肾中冷,膀胱冷,浓宿水,兴阳道,去百邪鬼魅,小儿惊痫。
【好古】润肝。
【灵胎】养心气,润肌肤。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肠滑做泻,膈间多痰,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做泻者均忌。
【吴克潜】曰柏子仁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既养心肾,兼益脾肾,凡补脾药多燥,唯此独润而气味清香,故脾约宜之,燥脾药中,加用最良,著名方剂有柏子养心丸(柏子仁,枸杞子,麦冬,当归,石菖蒲,伏神,元参,熟地,甘草),治劳欲过度,心血亏损,精神恍惚,怔忡惊悸,及健忘遗精等症。柏子仁汤(柏子仁,人参,伏苓,陈皮,甘草,麝香少许),治肠胃中津液枯少,脉虚微无力,大便艰涩者。柏子仁散(柏子仁,远志,人参,桑寄生,防风,琥珀,当归,生地,甘草)治产后败血挟邪攻心,乱语狂言,乍见鬼神等症。柏子仁丸(柏子仁,干地黄,伏苓,织壳,覆盆子,北五味,附子,石斛,鹿茸,酸枣仁,桂心,沉香,黄耆)治妇人臂痛,筋脉挛急,遇寒则剧者。

九十八、茯苓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产地】产我国云南及各省山中大松树下,年久而巨大者良,有白色者,有微赤者,皆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茯苓为利水行痰,通补兼长要药,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治烦满咳逆,水肿淋沥,能除湿益燥,开胃平呕,除虚热,安心神。
【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气。
【甄权】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心腹胀满,小儿惊痫,女人热淋。
【大明】补五劳七伤,开心益志,止健忘,暖腰膝,安胎。
【元素】止渴利小便,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
【东垣】逐水暖脾,生津导气,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肌理。
【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药征】主治悸及肉瞬筋惕也。旁治小便不利,头眩烦躁。
【灵胎】补脾生津,化痰利水。
【用量】普通钱半至四钱,大剂二三两。
【禁忌】恶白敛,畏地榆雄黄秦艽鳖甲,忌米醋及酸物,凡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精滑均忌,入补药,宜乳蒸晒干用。
【吴克潜】伏苓能行气而和缓,利水而不伤正,故通补皆宜,古今方中用者很多,著名方剂有伏苓半夏汤(伏苓,白术,半夏,神曲,大麦芽,陈皮,天麻,治胃气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伏苓四逆汤(伏苓,人参,甘草,干姜,生附子,治伤寒太阳证厥而心下悸,汗下后烦燥者)。四苓散(伏苓,猪苓,泽泻,陈皮,一方有白术无陈皮,治湿热霍乱,胸闷胀痛,溺涩烦渴)。伏苓甘草汤(伏苓,甘草桂枝生姜,治伤寒太阳证汗出不渴,或厥而心下悸,或咳而遗溺,或小便不利)。伏苓厚朴汤(治伤寒伤风,夹痰呕逆。及吐泻后喉涎牵响,脾胃气虚,饮食减少)。伏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太阳证发汗后,脐下悸,欲做奔豚)。伏苓杏仁甘草汤(治水邪射肺,阻其出气,治胸痹短气)。伏苓补心汤(伏苓,桂枝,炙甘草,紫英石,人参,麦冬,大枣,赤小豆,治心气不足,悲愁恚怒,烦热,面黄衄血,喉痛舌强,妇人气血两虚)等。
【附录】赤伏苓:性质功用与白伏苓同,尤能利窍行水,破结气,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凡外感证多用之。
伏苓皮:主利水道,开肌理,治水肿肤胀,行水而不耗气,胜于大腹皮。
【容川】伏苓得木之气,又能疏土,故能化气行水。

九十九、榆皮
【本草原文】味甘平,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久服轻身不饥。今名榆白皮。
【产地】榆树处处有之,树之白皮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滑利,无毒。
【主治】榆白皮为泄滞去着,利水消肿要药,主大小便不通,利五淋,渗湿热,治肠胃邪热,水肿,痈肿,外敷疗癣湿,头疮。
【别录】疗肠胃邪热气,消肿,治小儿头疮痂疕。
【甄权】滑胎,利五淋,治喘疗不眠。
【大明】通经脉,捣涎傅癣疮。
【孟铣】生皮捣和三年醋泡封,暴患赤肿,女人妒乳肿,日六七易效。
【用量】普通二三钱。
【禁忌】此能利窍渗湿热,去有形之积,气盛而壅者宜之,若胃寒而虚者,久服恐泄真气。

一○○、酸枣仁
【本经原文】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产地】产我国山西河南等地,多生山野间,或作棘实,,乃棘树之实也,实之大者名酸枣仁,入药。
【性味】味酸,性平,无毒。
【主治】酸枣仁为宁心敛汗要药,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烦心不眠,虚汗烦渴,治四肢酸痛湿痹,益肝养筋。
【别录】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
【甄权】筋骨风,炒仁研汤服。
【药征】主治胸膈烦躁,不能眠也。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肝胆心脾有实邪热者,禁用,以收敛故也。

一○一、檗木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下漏下,赤白阴阳蚀疮。今名黄柏。
【产地】产我国四川,故亦称川柏,他处亦有之,日本输入者劣,树皮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黄柏为除热杀虫,坚肾益阴要药,主结热,黄疸,诸痿,瘫痪,治诸疮痛,泄痢,下血,泻膀胱相火,疗淋浊白带,肠胃结热。
【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赤起,目热赤口疮。
【甄权】男子阴痿及传茎上疮,治下血如鸡鸭肝片。
【藏器】热疮疱起,虫疮,血痢,止消渴,杀蛀虫。
【元素】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坚肾壮骨髓,疗下焦虚,诸痿瘫痪,利下窍,除热。
【大明】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疣心痛,鼻衄,肠风下血,后急热肿痛。
【东垣】泻伏火救肾水,治冲脉气逆,不渴而小便不通,诸疮痛不可忍。
【丹溪】得知母降阴火,得苍术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得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
【灵胎】清热燥湿。
【用量】普通五分至二钱。
【禁忌】恶干漆,伏硫磺,阴阳两虚,脾胃薄弱者均忌。

一○二、干漆
【本经原文】味辛温,无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产我国四川安徽等地,为漆树之脂,自然干者入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干漆主破瘀血,续筋骨,治风寒湿痹,积滞,疝瘕,心痛,闭经。
【别录】干漆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疣虫。
【甄权】杀三虫,主女人经脉不通。
【大明】治传尸劳,除风。
【元素】削年深坚结之积滞,破日久凝结之瘀血。
【灵胎】养筋骨,祛风湿。
【用量】普通五分至二钱。
【禁忌】畏川椒紫苏鸡卵及蟹,忌油脂,然大伤营血卫气,若胃虚大疮及无瘀血者均忌用,中其毒者,杉木紫苏漆姑草并可解之,凡人畏漆者,嚼蜀椒涂口鼻可免。

一○三、五加皮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行,疽创阴蚀。
【产地】产我国陕西江浙湖南等地,五叶者良,根皮入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五加皮为祛风湿壮筋骨要药,主疼痹风弱,五缓虚羸,小儿行迟,疝气腹痛,治瘀留皮肌,阴痒囊湿。
【别录】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甄权】破逐恶风,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兼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
【大明】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
【苏颂】酿酒饮治风痹,四肢挛急。
【雷斅】作末浸酒饮,治目僻眼瘫。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下部无寒湿邪而有火,及肝肾虚而有火,均忌。

一○四、蔓荆实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筋骨间寒热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产我国河南甘肃江浙等地,子入药。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无毒。
【主治】蔓荆子为搜风凉血要药,主利九窍,散风邪,明目坚齿,治风头痛脑鸣,湿痹拘挛。
【别录】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甄权】治贼风,长髭发。
【大明】利关节,治痫疾,赤目。
【元素】太阳头痛头沉昏闷,除昏闷,散风邪,凉诸经血,止目精内痛。
【好古】搜肝风。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钱。
【禁忌】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血虚有火者忌,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容川】蔓荆子气烈,味辛而气发散,而质轻,故主散头目之风。

一○五、辛夷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五脏身体,寒风头脑,面皯,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
【产地】处处有之,庭园可以种植,树高大,苞入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辛夷为升阳治上要药,主头脑各病,鼻渊鼻塞,行胃气,宣肺气。
【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
【大明】通关脉,治头痛,憎寒体襟,搔痒,入面脂生光泽。
【灵胎】疏肝散风。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凡气虚人忌,偶感风寒鼻塞亦忌,头脑痛属血虚火炽亦忌,齿痛属胃火者亦忌,恶赤石脂,畏菖蒲黄连蒲黄石膏。
此药性升,故主头面各疾,可引诸药上升至头面,经曰脑渗为涕,王冰曰胆液不澄,则为浊涕,如泉不已,故名鼻渊。
【容川】辛夷花在树梢,其性极升,而味辛散,故能散脑鼻之间风寒。
【炮制】拣去杂质及柄,去灰即得。

一○六、桑上寄生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其实明目轻身通神。
【产地】产我国广西.或云处处有之,但寄生杂树者多,寄生桑树者少。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桑上寄生为补肝肾坚筋骨要药,主腰痛背强,益血脉,安胎孕,治女子内伤不足,怀孕胎漏,产后余疾。
【别录】去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主金疮,去痹。
【容川】此药味酸枝繁,具木之性,生于桑树之上,桑者,木中之金也,寄生附之,故独得金木之间气,且根不粘土,纯感风气而生,故为清散风木之要药。此药附木而生,象胆附肝,味酸苦,得木火之味,能清肝胆之火,治风热,筋脉结等症,胆通三焦之网膜,外连于筋,寄生如藤附木,象人之筋,故治之。
【甄权】主怀孕漏血不止,令胎牢固。
【灵胎】驱风养血安胎。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忌见火。

一○七、杜仲
【本经原文】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产我国陕西四川等地,树皮中有银丝如棉,故亦名锦杜仲,入药。
【性味】味辛甘,性温,无毒。
【主治】杜仲为健筋骨补腰肾要药,主腰膝酸痛,体虚强直,治胎漏胎堕,精气亏弱。
【别录】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甄权】肾冷旅腰痛,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重。
【大明】治肾劳腰脊挛。
【东垣】能使筋骨相着。
【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汪机】治胎漏胎堕。
【容川】杜仲柔韧,象人之筋膜,能伸能缩,极其坚韧,包紫黑,味纯厚,故入肝肾,以强人筋骨。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大剂二三两。
【禁忌】恶元参蛇蜕,肾虚火炽者忌,当知母黄柏同用。
常用于胎前能安,胎后能补。

一○八、女贞子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又名女贞实。
【产地】处处有之,生川谷中,叶隆冬不凋,实入药。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女贞子为除热益精要药,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健腰膝,治白发。
【用量】普通一至三钱。
【禁忌】气味俱阴,老人当入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剂,不然恐腹痛作泻。

一○九、木兰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疱酒皻,恶风瘨疾,阴下痒湿,明耳目。
【产地】处处有之,庭院可种植。
【性味】木兰皮味苦,性寒。
【主治】木兰皮为解热,行血,祛湿药。治面疱,酒糟鼻,水肿,酒疸,重舌,及阴下湿痒。
【别录】疗中风伤寒,及痈疽,水肿,去臭气。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体寒之人禁。
【附方】面上疱——木兰皮一斤,细切酒渍百日晒干,栀子一斤,共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肘后)。
酒疸发斑——赤黑黄色,心下懊痛,足胫肿满,小便黄,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木兰皮一两,黄花二两,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后)。

一一○、蕤核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心腹邪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久服轻身,益气不饥。
【产地】产我国陕西河南等地,核仁入药。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蕤核主心腹邪热结气,治目赤痛伤泪出,翳膜,眦烂,生用疗多睡,熟用治不眠。
【别录】破心下结痰痞气,齆鼻。
【甄权】治鼻衄。
【吴普】强志,明耳目。
【藏器】生治足睡,熟治不眠。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能补肝虚,今人多用治眼疾,然非火风暴眼所宜用也。

一一一、陈皮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又名橘皮。
【产地】产我国广东,即广橘皮,以晒干陈久为良,故名陈皮。
【性味】味苦辛,性温,无毒。
【主治】陈皮为宣通疏利要药,主行气健胃,去湿化痰,能发散清热,消积水气。
【别录】下气止呕咳,治气冲胸中,吐逆霍乱,疗脾不能消谷,止泄,除膀胱留热停水,起淋,利小便,去寸白虫。
【甄权】清痰涎,治上气咳嗽.开胃主气痢,破症瘕痃癖。
【药征】主治唉逆也,旁治胸痹停痰。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忌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阴虚咳嗽生痰,忌与半夏南星等同用,虐非寒甚者忌。
成无己曰陈皮和百药,脾为气母,肺为气籥,凡补药涩药必用陈皮以利气,凡用陈皮取其发散皮肤也,故陈皮之用在于行气,气行则领导百药,有痰者因气行而化,有湿者亦因气行而消,其它因食积及饮食之毒亦无不因气行而消解,气虚不能归元,则仅存之气不可再行而耗之,故忌。
【容川】陈皮亦木实也,能治胃,兼治脾,但兼辛香,又能上达于肺。织壳不辛香,故不走肺,厚朴辛,而气太沉,故不走肺。因肺通于大肠,故厚朴可泄肺气。其气不轻不重,故可降上焦与中焦之气。

一一二、发髲
【本经原文】味苦温,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痓,仍自还神化。
【产地】乃人身头上之发也,处处有之。
【性味】味苦,性温,无毒。
【主治】发髲主益阴泄热,治小便不利,五癃关格,小儿惊痫,血闷血晕,去瘀血,止好血。
【别录】合鸡子黄煎之消积水,疗小儿惊热百病。
【大明】止血闷血运金疮伤风血痢,入药烧存性用,煎膏长肉,消瘀血。
【苏敬】乱发烧灰,疗转胞小便不通,赤白痢,痈肿疔肿骨疽。
【丹溪】乱发消瘀血,止舌血,补阴甚捷。
【用量】普通三五分。
【禁忌】发灰气味不佳,胃弱者勿服。

一一三、龙骨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
【产地】多产于我国山西四川等处山岩中,为一种化石。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龙骨为固敛正气,镇纳浮阳要药,主安心神辟惊烦,治泄痢脓血,崩带遗精,镇喘逆,敛虚汗,收疮口,疗脱肛。
【别录】心腹烦满,恚怒,气伏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四肢痿枯,夜卧自惊汗出,止汗,缩小便,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白龙骨主多寐泄精,小便泄精。
【甄权】逐邪气,安心神,止夜梦鬼交,虚而多梦纷纭,止冷痢,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
【日华】怀孕漏胎,止肠风下血,鼻洪吐血,止泻痢渴疾,健脾,涩肠胃。
【药征】主治脐下动也,旁治烦惊失精。
【灵胎】敛气涩血,定志安神。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
【禁忌】收摄太过,若非久痢虚脱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误用,多致溺赤涩痛,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川椒,忌鱼及铁器。
龙骨今所用者皆石质也,过去有人误解为龙之骨化石,实则为化石之一种,质细而性纯,如同禹余粮亦为石之一种,故二者功能相近,常与牡蛎合用。系土中石类,潜藏于土中,是天水之阳,以归地下,故能潜纳肾气.收敛心神.因其潜纳之性也。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泥沙即得,煅龙骨即置铁锅中,煅透,即得。

一一四、麝香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虐,虫毒,痫痓,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
【产地】产我国青海西藏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似鹿而小,牡麝之脐部有囊,分泌奇香之质,曰麝脐香,结成颗粒者曰当门子。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麝脐香为开关通窍要药,主内透骨髓,外彻皮毛,走窜开通。治中恶,痞满,风毒,风痰,暴痛卒闭,疗痰厥惊痫,鼻塞耳聋目翳。
【别录】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去面黡,目中肤翳,妇人难产,堕胎。
【日华】治蛇蚕咬,沙蛊溪瘴毒,辟蛊气,杀脏腑虫,治虐疾,吐风痰,疗一切虚损恶病,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下。
【弘景】佩服及置枕间辟恶梦,及ㄕ疰鬼气,又疗蛇毒。
【药性】热水研服一粒,治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止小便利,又能蚀一切痈疮脓水。
【好古】疗鼻窒不闻香臭。
【孟铣】除百病,治一切恶气,及惊怖恍惚。
【灵胎】除邪辟秽,开窍杀虫。
【用量】普通数厘至分许。
【禁忌】凡病之属于虚者,当补益,概勿施用。劳怯及孕妇均不宜佩带,忌蒜及近鼻嗅之。
【吴克潜】中医之用麝香乃因其有开窍之功,一般毛孔闭塞者麻黄以通之,腠理闭塞者葛根以通之,荣卫闭塞者桂枝以通之,风塞者独活羌活以通之,血塞者延胡郁金以通之,肺气塞者桔梗前胡以通之,心气塞者菖蒲远志以通之,胃气塞者藿香川朴以通之,肝气塞者香附川芎以通之。但是此类用法可以一脏一腑一经为治,并非闭塞之重者。当诸邪深入,或内病暴作,内则经络全被遏阻之势,外则诸窍亦有闭塞之象,是故心神失其主,神志为蒙,此时势非麝香通之不可,著名方剂有麝香天麻丸(麝香天麻防风川芎天南星菊花,治风痰气厥,头痛目眩、四肢倦怠,睡卧不宁),麝昏蟾酥丸(麝香蟾酥轻粉乳香砒石雄黄巴豆寒水石治痈疽发背.疔疮内毒),及至宝丹紫雪丹苏合丸牛黄清心丸等。

一一五、牛黄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除邪逐鬼。
【产地】牛黄生于病牛胆中,状如鸡子黄,多出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有小毒。
【主治】牛黄为泻热定惊,利痰清心要药,主惊痫,寒热中恶,口襟,小儿惊邪,痘疮发狂,治痰迷,痉急,斑痧疮毒,益肝胆,定魂魄。
【别录】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久服令人不忘。
【甄权】安魂定魄,辟鬼邪,卒中恶,小儿夜啼。
【日华】主中风失音,口襟,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思貌】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除百病。
【灵胎】化痰定痫,泄热除邪。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
【禁忌】恶龙骨龙胆(钱乙方中不忌)地黄常山蜚蠊,畏牛膝干漆,风热未深者忌用。

一一六、熊脂
【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风痹不仁,筋急,五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白秃,面皯,久服强志,不饥轻身。
【产地】熊身上之脂肪。今已经不用。

一一七、白胶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一名鹿角胶。
【产地】鹿之角茸。产我国东北西北地区。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补中益气,长肌增髓,止痛安胎.黑须发。强筋骨,壮腰膝,生精血,治伤中,虚损,劳嗽,吐血,尿血,下血,多汗淋露,腰痛羸瘦,四肢作痛,崩中带下,疗疮疡,肿毒。
【别录】疗虚劳洒洒如虐,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数利,泄精溺血,破瘀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久服耐老,不可近丈夫阴令痿。
【日华】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炙末空心服方寸匕,壮筋骨。
【灵胎】补督脉,强肾气。
【用量】普通七分至钱半。
【禁忌】壮年慎用,阴虚火旺者忌。麻勃为使畏大黄,不可嗅,有虫恐入鼻内,药不能治,男子阴茎近入,易于痿弱。
鹿茸——味甘咸性温无毒.鹿茸为大补真阳要药,主养血益阳,强筋健骨,生精充髓,治男子虚劳,老人精衰,腰膝无力,滑精眩晕,妇人崩漏带下。
鹿角——味咸性温无毒,主益气补阳,强骨髓,续绝伤,治腰脊痛,心腹痛少腹血急痛,脱精尿血,夜梦鬼交、疗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恶疮痈疽,煮成粉名鹿角霜,治脾胃虚寒,呕逆食少便塘。
【吴克潜】曰鹿茸为纯阳之物,性温而燥,专补元阳,凡男子虚怯老人阳亏允为合宜,若吐血尿血等症,由于阴虚火旺下焦有热者居多,误用鹿茸必致反剧,故鹿茸治血症乃治阳衰气虚而不摄血者。治痈疽亦为阴症而火衰者,研习者须知。

一一八、阿胶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虐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产地】原产山东东阿县,用阿井之水将牛皮或驴皮煎熬而成,今者阿井之水久演,处处皆有出产,多以驴皮熬胶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阿胶为养阴清热要药,主清补肺脏,滋益肝肾和血液,坚筋骨,治风痛.虚劳喘嗽吐血,妇人血枯经闭,崩中带下。
【别录】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药性】坚筋骨,益气,止痢。
【药征】主治诸血症,故兼治心烦不得眠者。
【容川】阿胶以水济火,是以坎填离,此阴汁得心火化为赤,即为血,益阴气,使阳不动、保持厥阴之本体,阿胶得阿井伏流之水性,故能伏水中之阳。
【灵胎】养肝滋血,补脾安胎。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气味虽平和然其性黏腻,胃弱作呕吐,脾虚食不消者均忌。

一一九、丹雄鸡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通神,杀毒辟不祥头,主杀鬼,东门上者尤良。肪主耳聋,肠主遗溺,肶胵裹黄皮,主泄利,尿白主消渴,伤寒寒热,黑雌鸡主风寒湿痹,五缓六急,安胎,翮羽主下血闭,鸡子主除热火疮痫痉,可作虎魄神物。鸡白蠹肥脂。即鸡一种。
【产地】处处有之。
【灵胎】疏肝养窜,鸡金消积。
【白雄鸡】味酸甘性微温无毒。主调中除邪,下气疗狂,安五脏利小便。
【乌雄鸡】味甘性微温无毒,主补中止痛,除心腹恶气,治风湿麻痹,诸虚羸,安胎,疗折伤。
【黑雄鸡】味甘酸性温平,无毒,主风寒湿痹五缓六急,破恶血,补新血,安胎,治产后虚羸,除邪辟恶痈疽排脓,酒浸饮,令人肥白。
【黄雄鸡】味甘酸咸.性平无毒,主伤中消渴,小便数而不禁,肠辟泄痢,补盖五脏绝伤,添髓生精,助阳气,疗五劳,益气力,去冷气,消水癖,治产后虚羸,煮汁煎药服佳。
【乌骨鸡】味甘性平无毒,主补虚劳羸弱.治消渴,益产妇,治女人崩带,一切虚损诸病,大人小儿襟口痢,并煮食饮汁,验鸡舌黑者良。
【用量】普通为服食之品,入药无定量。
【禁忌】鸡肉不可合葫蒜葱芥子食,不可合犬肉食,不可合獭肉兔肉鱼汁食,多食动风发疾,小儿五岁以下不宜食,忌与糯米同食。
【鸡内金】味甘性平无毒,主化积,治反胃,疗泄痢尿血下血,崩中带下,小儿食虐疳积,大人淋沥,消导酒积,外敷治一切口疮,牙疳腿疮,谷道生疮。
【鸡屎白】味苦性微寒无毒,主行水消积,治鼓胀,疗转筋入腹,破石淋二便,下气破血,治伤寒,寒热中风,贼风风痹,白虎风,贴风痛头痛,止遗溺,灭般痕,小儿客忤惊啼,解金银毒,酒服疗乳妒乳痈乳头破裂,外敷秃疮耳疮瘰疬。
救急方——古人急救吊死或勒死之人时,将活雄鸡一只,腹部切开,趁热直接放置到死人的脖子位置,病患保持平躺姿势,可以救助于危急之时。

一二○、雁肪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久服益气不饥,轻身耐老。即野鸭。
【产地】野鸭之脂。
【性味】味甘平无毒。
【主治】四肢拘急,半身不遂等偏风。
【用量】无一定剂量,可做食用。
【禁忌】勿与犬肉猪肉牛肉等并煮,主腹泻。

一二一、石蜜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产地】产四川浙江等地,即白沙糖之凝结成块者。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石蜜主和中益脾,润心肺解酒毒,治目中热膜,燥热咳嗽,心腹胀热,口干渴。
【唐本】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孟铣】治目中热膜明目,和枣肉巨藤末为丸含之,润肺气,五脏生津。
【灵胎】养胃和中。
【用量】普通做食品,入药无定量。
【禁忌】无。
【吴克潜】曰糖之赤者为赤沙糖,白者为白沙糖,凝结成块者为冰糖,入药用冰糖最良,膏泛丸多用之。时珍曰蔗糖甘寒,能泻大热,素问甘温除大热意也,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所谓积温成热也,又白糖霜主润心肺,和中消痰,解酒生津,大约功专润泽,赤沙糖主心腹热胀,润心肺大小肠热,解酒毒,又为和血去积之药。

一二二、蜂子,蜂蜜,蜂蜡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大黄蜂子主心腹胀满痛,轻身益气,土蜂子主痈肿。
【产地】产我国南方诸省岩岭间,今江浙之间多自养蜂,出蜜佳,国外产者亦佳。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蜂蜜为润脏腑要药,主益气补中,滋养脾胃,调和营卫,治五脏不足,肠胃燥结,肌肉疼痛,除心烦,疗肠辟,作榳入谷道,导便秘。蜂蜡为止血,安胎,补益药,治孕妇胎动下血有殊效,又为硬膏基础剂。蜜蜂子为补虚,解毒药,治麻风病及肠寄生虫结聚腹痛,滇越等地常以油炸佐膳。
【别录】蜂蜜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
【藏器】蜂蜜治牙齿疳虫,唇口疮,目肤赤障,杀虫。
【孟铣】蜂蜜治心腹血气刺痛,及白痢,同生地黄汁各一匙服,即下。
【本经】蜂蜡主下利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
【甄权】蜂蜡主孕妇胎动,下血不绝欲死,以鸡子大煎三五沸。投美酒半升立愈,又主白发镊去,消蜡点孔中即生黑发。
【本经】蜜蜂子治头风,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
【别录】蜜蜂子治心腹痛,面目黄,大人小儿腹中五虫从口吐出者。
【藏器】蜜蜂子主丹毒风疹,腹中留热,利大小便涩,去浮血,下乳汁,妇人带下病。
【用量】可做食品,无定量。
【禁忌】无。
【附方】阴头生疮——以蜜煎甘草涂之。
肛门生疮——白蜜一斤、猪胆汁一枚相和,微火煎令可丸,作挺长约三寸,大如手指,涂油纳肛门内,卧令后重,须臾通泻。
热油灼痛——以白蜜涂之。
肝虚雀目——黄蜡溶汁,入蛤粉相合所得,冷却,每以二钱夹入猪肝内煮之,乘热食肝饮汁,日二,以平安为度。
大风厉疾——须眉已无,皮肉已烂成疮者: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各一分,白花蛇,乌梢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僵蚕并炒,各一两,地龙炒半两,蝎虎(守宫),赤足蜈蚣各15条,丹砂一两,雄黄 一分(醋炒),龙脑半钱,共为细末,每服一钱匕,蜜汤调下,月三五服。(圣济)。

一二三、蜜蜡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下利脓血,补中益气续绝伤,治金创,益气不饥耐老,今用之甚稀。
【性味】味淡甘,性温。
【主治】止血,安胎,补益要药,治孕妇胎动下血有殊效,又为硬膏基础剂。
【甄权】蜜蜡主孕妇胎动,下血不绝欲死,以鸡子大煎三五沸,投美酒半升服立瘥。又主白发镊去,消腊点孔中,即生黑者。

一二四、牡蛎
【本经原文】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虐,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产地】产浅海泥沙中,右壳小而薄,左壳大而凸,常连缀重迭,附于岩石。
【性味】味咸,性平,微寒,无毒。
【主治】牡蛎为软坚利水,敛汗固肠要药,主益肝肾,除老血,治伤寒,留热在骨间,化痰破积,去胁下坚满。涩大小肠。清热安神。
【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营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心痛气结,止汗止渴,除老血,疗泄精,涩大小肠,止大小便,治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藏器】粉身止大人小儿盗汗,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孟铣】治女子崩中,止痛,除风热风虐,鬼交精出。
【李珣】男子虚劳,补肾安神,去烦热,小儿惊痫。
【好古】去胁下坚满,瘰疬,一切疮。
【药征】主治胸腹之动也,旁治惊狂烦躁。牡蛎黄连龙骨同治烦躁,而各有所主也,心口黄连所主,脐下龙骨所主也,而部位不定,胸腹烦躁者,牡蛎所主也。
【用量】普通三四钱。
【禁忌】恶麻黄细辛吴萸伏磠砂,凡病虚而有寒者忌,肾虚无火,寒精自出者亦忌。

一二五、龟甲
【本经原文】味咸平,主漏下赤白,破症瘕虐痎,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久服轻身不饥。
【产地】处处有之,生池泽及海水中,其甲即龟甲,肉亦入药。
【性味】味甘咸,性平,无毒。
【主治】龟板为益阴滋血要药,主补心肾,益大肠,去瘀血,续筋骨,治久虐,劳复,血痹,湿痹,症瘕,产难,久痢久泻。
【别录】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久服益气资智,烧灰治小儿头疮难燥,女子阴疮。
【甄权】烧灰治脱肛。
【弘景】壳主久嗽,断虐。
【肃炳】壳炙末酒服,主风脚弱。
【日华】治血麻痹。
【丹溪】下甲补阴,主阴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
【容川】龟之性伏,其精在板,能通任脉,任为离中之阴,以下交于督,合为既济之象,故龟板益阴滋心肾。与鹿茸是对子。以水配火,不使壮火食气,如此气纳矣。
【用量】普通二至四钱。
【禁忌】妊娠及病人虚而无热者,均忌,凡使用时须研极细,否则留滞肠胃,能变症瘕,鳖甲亦然,合猪肉菰米瓜笕食损人。
常见方剂有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败龟板治阴亏火旺,肺痿咳血,唉逆烦热易饥,骨蒸盗汗,足膝疼热虚劳等症,能降阴火,益肾水,龟鹿二仙膏,败龟板鹿角枸杞人参,主大补精髓,益气养神,治视物不清,加味芎归汤,治横生倒产,交骨不开。用以催生良。
【龟肉】味甘酸,性温,无毒。主筋骨疼痛,年久寒嗽,泻血血痢,酿酒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瘫缓不收,煮食治疗身肿痿折。

一二六、桑蜱蛸
【本经原文】味咸平,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今名桑螵蛸。
【产地】处处有之,乃螳螂所作房,着生于桑枝上者,入药。
【性味】味咸甘,性平,无毒。
【主治】桑蜱蛸为固肾益精要药,主遗尿,滑精,治白浊疝瘕,肾衰阴痿,通五淋,疗便浊。
【别录】疗男子虚损,四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久服益气养神。
【甄权】炮熟空心食之,止小便利。
【吴克潜】桑螵蛸为小儿梦中遗尿要药,得覆盆子菟丝子益智仁补骨脂等甚效,合龙骨疗滑精,著名方剂有桑螵蛸散(盐灸桑螵蛸远志肉龙骨盐炙菖蒲人参伏神醋炙龟板当归)治男子因女劳,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色,心神恍惚,有实效。
【灵胎】养血逐瘀,补肾利水。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膀胱有热,小便短数者忌之。

一二七、海蛤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
【产地】产海滨,为蛤类之壳,经海水漂集海边泥沙中者,细小如棋子,光润莹净。
【性味】味苦咸.性平,无毒。
【主治】海蛤粉为软坚润下要药,主老痰,热痰,痰气喘咳,消瘿核,散肿毒,止呕逆,利小便,治妇人血病。
【丹溪】主热痰湿痰老痰顽痰,疝气,白浊带下,香附末姜汁调服,主心痛。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
【禁忌】畏甘遂芫花,虽善消痰积血块,然脾胃虚寒者宜少用。

一二八、文蛤
【本经原文】主恶疮,蚀五痔。
【产地】产东海之滨,壳表有文彩者佳。
【性味】味咸,性平,无毒。
【主治】主咳逆胸痹,腰痛胁急,女人崩中漏下,止烦渴,利小便,化痰软坚,敷治口鼻中蚀疳,恶疮五痔。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外用无定量。
【禁忌】畏甘遂芫花,虽善消痰积血块,然脾胃虚寒者宜少用。

一二九、蠡鱼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
因过去诸多论述,各自意见不同,故今已无人能识,编者认为应是指鲤鱼,因为排列在下一位的药就是鲤鱼胆。
本草衍义亦认为是鲤鱼。
【产地】江南一带最多,以黑鲤鱼入药为最佳。
【性味】鲤肉甘味,性平。
【主治】黑鲤鱼有排水,利尿,消肿之效,治咳逆,黄疸,水肿,脚气肿痛,妊妇水肿。
【别录】鲤鱼煮食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治水肿脚满,下气。
【日华】鲤鱼治妊娠身肿,及胎气不安。
【藏器】鲤鱼作脍温补,去冷气痃癖气块,横关伏梁,结在心腹。
【用量】为食物,无定量。
【禁忌】无。
【附方】水肿——大鲤鱼一尾,赤小豆一升,同煮食肉饮汁,一顿尽服,当下利,尽即愈。
妊妇水肿——如上方。
水肿满胀——鲤鱼一尾,破开不见水及盐,以生白矾末五钱入腹内,火纸包裹,外以黄土泥涂之,煨熟,一日食尽,屡验。

一三〇、鲤鱼胆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强悍,益志气.功同青鱼胆。
【产地】即鲤鱼体内之胆。
【性味】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各类目疾,能明目。
【甄权】鲤鱼胆点眼治赤肿翳痛。
【肘后】鲤鱼胆点雀目燥痛即明。
【容川】以类入肝胆,味苦又生水中,正得水性.为治肝胆火之正药,故治喉目。
【附方】赤眼肿痛——鲤鱼胆五枚,黄连末半两,和匀,入蜂蜜少许,瓶盛,安饭上蒸熟,每日点目眦,日五七次。
阴痿——鲤鱼胆,雄鸡肝各一枚,为末,雀卵和丸小豆大,每吞一丸。

一三一、藕实茎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即莲子也。
【产地】处处有之,产湖泽池塘,家园多种植,花名荷花,亦名莲花,根茎曰藕,叶梗曰荷叶荷梗,均入药。
【性味】味甘涩,性平,无毒。
【主治】莲子为健脾,养胃,清心,固精,资益气血,主补中倍力,除烦养神,治白浊梦遗,女子崩带,疗久痢,脾虚泄泻。
【孟铣】主五脏不足,伤中,益十二经脉血气。
【大明】止渴去热,安心止痢。治腰痛及泄精,多食令人欢喜。
【苏颂】捣碎和米作粥饭食轻身益气,令人强健。
【嘉谟】安靖上下君相火邪。
【灵胎】滋血脉,养脾胃。
【用量】普通三至四钱。
【禁忌】莲子甘平无毒,于诸疾并无所忤,第生者食之过多,微动冷气胀人,熟者食之过多,涩大便,莲藕忌犯铁。

一三二、大枣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产地】产我国山东山西河北等省,他处亦有,生枣晒干,即名大枣。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大枣为补中益气,和解百药要药,主养脾平胃,调荣卫,生津液,润心肺,治虚损。
【别录】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癖。(痢疾的古名)
【孟铣】小儿患秋痢,与蛀枣食之良。
【大明】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洽虚损,除肠胃癖气。
【之才】杀乌头附子天雄毒。
【药征】主治挛急引强急也,旁治咳嗽奔豚烦躁,身疼胁痛,腹中痛。
【灵胎】补脾和中。
【用量】普通二至三钱。
【禁忌】生枣多食,令人热渴膨胀、动脏腑,损脾元,助湿热,忌与葱鱼同食,大枣多食,壅气助湿,凡中满者,小儿疳病者,齿痛及患痰热者,均忌。
【吴克潜】古方中多用大枣,因欲调和营卫,使气血流通津液输布,百药都须其协助,因此方中多用姜枣甘草等,经云: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大枣甘温,专补脾胃,令津液自生,使十二经脉皆通畅,今医以温脾健胃时多选用红枣,滋阴养胃则用黑枣,而红枣即大枣,黑枣生于南方,黏液多而温性少,又名南枣,著名方剂有大枣汤(大枣十五枚,附子一枚,甘草一尺,黄耆四两,生姜二两,麻黄五两)治历节疼痛甚良。
【容川】大枣禀火之赤色,亦入心以养血,肉黄,得火生土之性,故纯于补脾胃。

一三三、葡萄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
【产地】处处有之,多种植园区山地之间,美法诸国盛产之。
【性味】味甘涩,性平,无毒。
【主治】葡萄主补身益气养血,治筋骨湿痹,作酒用良。
【别录】逐水,利小便。
【甄权】除肠间水,调中治淋。
【苏颂】时气痘疮不出,食之或研酒饮之效。
【灵胎】补益筋骨,滋养肌肉。
【用量】普通做食品,入药无定量。
【禁忌】多食令人卒烦闷眼暗,东南商人食之多病热,西北人食之无恙。

一三四、蓬蘽
【本经原文】味酸平,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久服轻身不老.今名覆盆子。
【产地】处处有之,多生于山野向阳之林木中。
【性味】味甘酸,性微温,无毒。
【主治】覆盆子为补涩要药,主益肾脏,缩小便,起阳事,固精液,治遗尿遗精。
【藏器】食之令人好颜色,榨汁涂发不白。
【甄权】主男子肾精虚竭阴痿,能令坚长,女子食之有子。
【宗奭】益肾脏,缩小便,取汁同少蜜煎为稀膏,点服治肺气虚寒。
【括要】补虚续绝,强阴健阳,悦泽肌肤,安和五脏,温中益力,疗劳损风。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至三钱。
【禁忌】小便短涩者不宜。(今之前列腺肿大或是癌症均不宜。)

一三五、鸡头实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今之欠实。
【产地】处处有之,产水泽中,俗名鸡头米。
【性味】味甘淡,性平,无毒。
【主治】欠实为固本益精要药,主泄泻遗精,带下白浊,治湿痹腰脊膝痛。
【日华】开胃助气。
【容川】微甘而涩,能收湿气,故健脾。
【灵胎】补脾益胃。
【用量】普通二至三钱。
【禁忌】生食动冷气,小儿不宜多食,以难化也,故食欠必细嚼,使华液流通,转相灌输,其功胜于乳汁。

一三六、胡麻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
【产地】处处有之,昔从胡来故曰胡麻,今名脂麻,有黑白黄三种,其大者曰巨胜子。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胡麻主长肌肉,补虚羸,滋润五脏,利大小便,其油亦作解毒用。
【别录】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虐,大吐后虚热羸困。
【日华】补中养气,润养五脏,补肺气,止心惊,利大小肠,耐寒暑,逐风湿气,游风头风,治劳气,产后羸困,催生落胞,细研涂发令长,白蜜蒸饵止百病。
【廷飞】炒食不生风病,风人久食则步履端正,语言不蹇。
【苏颂】生嚼涂小儿头疮,煎汤浴恶疮;妇人阴疮大效。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多用为服食,少以入药,便塘者禁之。
【容川】麻油因其油质,故主滑利,但性不热,故行缓,无辛,故气不走窜,故下大便也缓。

一三七、麻蕡
【本经原文】味辛平,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下血寒气,多食令人见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轻身。今名麻勃(花粉),火麻仁(果仁)。
【产地】大麻处处有之,种者尤多,生圆形坚果,中含扁平之仁,即为麻子仁,入药,其花粉即麻勃。
【性味】麻仁味甘,性平。麻勃味辛,性温。
【主治】麻仁为滑润,行血,除风,强壮药,治大便燥,乳汁少,热淋经闭。麻勃为除风,通经,健脑药。
【别录】麻仁治中风汗出,逐水气,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沐发长润。
【开宝】主补虚劳,润五脏,疏风气,治大肠风热结涩,利大小便。
【孟铣】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治关节不通,发落,产后余疾。
【士良】主润五脏,利大肠风热燥结及热淋。
【日华】补虚劳,逐一切风气;长肌肉,益毛发,通乳汁,止消渴,催生难产。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大便塘者禁忌麻仁,患疔肿者忌麻勃,见之致死,用胡麻针砂烛尽为末,醋合敷之,可解。
麻勃药性——主一百二十种恶风,黑色遍身苦痒,逐诸风恶血,治女人经侯不通。
【附方】产后秘塞——老人虚秘,麻仁,紫苏子等分,淘净研细,再以水研滤取汁,煮粥饮之。(本事)
月经不通——二三月或半年者,麻仁,桃仁等分,研匀,老酒浸一宿后,日饮一升.(普济)
发落不生——麻仁研汁煮粥频食之。(圣济总录)
大风癞疾——大麻浸酒,研取白汁,滤去渣,纳瓶中,煮数沸,每饮一杯。(圣惠)
健忘——麻勃一升,人参二两,为末,蒸令气遍,每卧服一刀圭。(范汪)
【容川】麻仁油滑,而无辛烈之性,故但能润降,不能速下。

一三八、冬葵子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
【产地】处处有之,苗叶做菜茹,味甘美为百菜主。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冬葵子为润燥滑肠利窍要药,主通行荣卫,行津液,利二便,下乳滑胎,治癃闭,水肿。
【别录】疗妇人乳内闭肿痛。
【孟铣】出痈疽头。
【弘景】下丹石毒。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葵菜心有毒伤人不宜食,葵性滑利不益人,病后食之令人失明。
葵菜——功同葵子,孕妇食之,胎滑易生,散脓血,治带下,疗手足长倒生肉刺痛不可忍者奇效。
菜根——功同葵子,小儿吞钱不出,煮汁饮之妙,治疮疽恶毒。

一三九、苋实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青盲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久服益气力,不饥,轻身。

一四○、瓜蒂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虫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即甜瓜之蒂也。
【产地】处处有之,取甜瓜之苦蒂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上焦之实症,以吐取之,浊痰壅塞,全身水肿等实症。
【倪注】主治因上焦不通造成之全身性水肿,专治膈上之疾,中风浊痰不出,无法吞咽。仲景方之瓜蒂散。
【药征】主治胸中有毒,欲吐而不吐也。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钱。
【禁忌】凡虚弱之人禁忌之。吐后不止,可服半夏解之。

一四一、白瓜子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热带地区处处有之。今名冬瓜。其子为白瓜子。
【性味】甘寒。
【主治】泻寒热,甘益脾,利二便,消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子能补肝明目。现药物中所用之瓜子,皆冬瓜子也。

一四二、苦菜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
【产地】处处有之,凌冬不死,诗云谁谓荼苦,即此物也。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苦菜主明目,除热,治痈疮,黄疸,调经脉,去邪气。
【别录】肠辟,渴热中疾,恶疮,久服耐饥寒。
【嘉佑】调十二经脉,霍乱后胃气烦逆,久服强力,虽冷甚益人。
【臓器】捣汁饮除面目皮及舌下黄,其白汁涂疔肿拔根,滴痈上利溃。
【纲目】主明目诸痢血淋痔瘘。
【用量】普通二至三钱。
【禁忌】脾胃虚寒人不可食,不可共蜜食。

贰、中经
本草经卷二,吴普等述,孙星衍,冯翼同辑。
中经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去病补羸者本中经。

一四三、雄黄
【本经原文】味苦平寒、主寒热鼠瘘,恶创疽痔死肌,杀精恶物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神仙。
【产地】产我国西部,南省亦有。
【性味】味辛苦,性温,有毒。
【主治】雄黄为蚀疮杀虫要药,主辟邪气,疗诸疮,解毒,为外科要剂,亦可内服。
【别录】疗疥虫疮,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诸蛇毒,解藜芦毒。
【大明】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虫兽伤。
【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用量】普通内服数分,外用无定量。
【禁忌】雄黄性热有毒,外用易见长,内服难免害,凡服之中病即止,无过剂也,能柔五金干汞,转硫磺,伏粉霜(以轻粉升成之霜。)与雌黄同,或云雄黄变铁,雌黄变锡。
【吴克潜】按雄黄于疮痬螫外科,最为急用,以其性能杀虫解毒也,吴俗于五月五日饮雄黄酒,并洒之室角以驱五毒,但须要知道雄黄虽有腐蚀之力,能蚀恶肉以杀虫治疮,但过用终不免侵蚀好肉,故不可多服,外科亦须审慎使用,著名方剂有安虫丸(干漆雄黄巴豆霜),治吐沫水后腹中必虫痛。雄黄解毒丸(巴豆雄黄玉金)治急喉痹咽喉不通,胸膈气促,金锁匙(朴消雄黄大黄)治一切风热,咽喉闭塞为末,吹入喉中。

一四四、石硫黄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
【产地】产火山地带。
【性味】味酸,性温,有毒。
【主治】硫磺为补阳要药,主治脾胃虚寒,寒痹冷癖,命门火衰,能发汗以祛寒痰,及疏利大肠,通常性便秘,杀虫,治疮疥。
【别录】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痛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虫疮,止血杀疥虫。
【甄权】下气,治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寒热,生用治疥癣,炼服主虚损泄精。
【大明】壮阳道,补精骨劳损,风劳气,止嗽,杀脏虫邪鬼。
【吴普】治妇人血结。
【李珣】长肌肤,益气力,老人风秘,并宜炼服。
【容川】能燃,是水中之火也,其味酸,是得木味,水中之阳,发则为木,故味酸而能燃,又是水中之木也,为温下焦肝肾之猛药。
【灵胎】驱寒燥湿。杀虫化金。
【用量】普通五分至二钱。
【禁忌】硫磺为救急妙药,但中病便当已,不可尽剂,畏细辛朴消,中硫磺毒,黑铅煎汤解之,或是食鸭肉可解之。

一四五、雌黄
【本经原文】味辛平,主恶创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炼之,久服轻身,增年不老。
【产地】产地同雄黄。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主恶疮杀虫虱,身痒,邪气诸毒,治身面白驳,散皮死肌,血气虫积心腹痛,为外科要药,与雄黄功相仿。

一四六、水银
【本经原文】味辛寒,主疥瘘痂伤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镕化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
【产地】产山西陕西山中。
【性味】味辛,性寒,有毒。
【主治】水银为杀虫要药,主治杨梅疮毒,及皮肤诸病,润肠下死胎。
【别录】以傅男子阴,阴消无气。
【藏器】利水道,去热毒。
【大明】主天行热疾,除风,安神,镇心,治恶疮疥,杀虫,催生下死胎。
【宗奭】治小儿惊痫热潮。
【灵胎】除湿热,解疮毒。
【用量】普通多配合丸散方用,内服约数分,外用无定量。
【禁忌】水银性沉,与金银诸物同,吞服金银水银者,皆足以致命,饵服者须慎之。

一四七、石膏
【本经原文】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坠痛,除邪鬼,产乳金创,又名寒水石。
【产地】产浙江江苏山东,他省亦有出产。
【性味】味甘辛,性微寒,无毒。
【主治】石膏为清凉解热要药,主治肺胃三焦气分之热,大渴热狂,能解肌发汗,又能清热止汗。
【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甄权】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和葱煎茶去头痛。
【大明】治天行热狂头风旋,下乳,揭齿益齿。
【元素】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痛。
【容川】得石之性多,味虽咸而不甚,且此山之石即能生水,流而为泉,是故此石纯具水性,禀天水之寒,故能清热。
【药征】主治烦渴,旁治谵语烦躁身热。
【用量】普通三钱至五钱,大剂二三两。
【禁忌】伤寒中风太阳症,少阳症之往来寒热等均忌,真寒假热之症或因里虚引起之虚热症亦忌,有金疮下乳亦忌,胃家寒症者亦忌,恶巴豆畏铁。

一四八、慈石
【本经原文】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今名磁石。
【产地】产山中能吸铁。
【性味】味辛,性寒,无毒。
【主治】磁石为补肾强阴要药,取其能引肺气入肾,使阴阳安宅,镇惊,明目,通耳,益精。
【别录】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之。
【甄权】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明之。
【大明】治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眼昏,除烦躁,小儿误呑针铁等,即研细末以筋肉莫令断与末同呑下。
【灵胎】补肾降火,强筋壮骨。
【用量】入煎剂二钱至四钱,水飞用三分至八分。
【禁忌】凡石药皆有毒,独磁石冲和无悍猛之气,然体重,难于消化,渍酒优于丸散,凡使火炙醋淬,研末水飞,或醋煮三日夜用,恶丹皮杀铁消金。
久则化铁,为铁之母,药性为,石属金,铁为水,故磁石本兼金水两性,而归于肾,故其主治肾,能自肾中吸引肺金之气,以归于根。
【炮制】捡去杂质,捣碎,置铁锅中,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晾干,研粉即得。

一四九、凝水石
【本经原文】味辛寒,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久服不饥,又名寒水石。
【产地】生于卤地积盐之下,精液渗入土中,年久至泉,结而成石,清莹如水晶,亦有带黑色者。
【性味】味辛亦做咸,性寒,无毒。
【主治】凝水石主明目固齿凉血降火,时气热盛,腹中积聚,疗汤火伤(烧研敷)。
【别录】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止渴,水肿,小腹痹。
【甄权】压丹石毒风,解伤寒劳复。
【用量】普通煎剂一钱至三钱。
【禁忌】性寒,虚寒之体不宜,入肾走血,除热之功与诸盐同,畏地榆,解丹石巴豆毒,制丹砂,伏玄精石。

一五〇、阳起石
【本经原文】味咸微温,主崩中漏下,破子臧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
【产地】产深山山谷,或曰,惟齐山有之。
【性味】味咸,性微温,无毒。
【主治】阳起石为补命门壮阳道要药,功能疗阴痿,男女下部虚冷,补不足。
【别录】疗男子阴头寒,阴下湿痒,去汗臭,消水肿,令人有子。
【甄权】补肾气,精乏腰痛,膝冷湿痹,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
【大明】治带下瘟疫,冷气,补五劳七伤。
【好古】补命门火不足。
【灵胎】助阳益气。
【用量】普通水飞用,五分至一钱。
【禁忌】凡阴虚及阳痿属于失志,以致火气闭密,不得发越而然,与崩漏由于火盛,而非虚寒者,均忌,忌羊血,凡使用火灸酒淬七次,研细水飞用,不入汤药,又石药冷热皆有毒(因不易消化),非可久服之物。为云母石之根,其山冬不积雪,夏则生云,积阳上升,故凡病人阳气下陷,阳物不举者,用以升举阳气,此以阳助阳。
【炮制】拣去杂质,捣碎,置铁锅中,煅透,趁热倒入酒渍淬,取出晾干,研粉即得。

一五一、孔公孽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伤食不化,邪结气,恶创疽瘘痔,利九窍,下乳汁。

一五二、殷孽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烂伤瘀血泄利寒热鼠瘘症瘕结气,今少用。

一五三、铁精
【本经原文】平主明目,化铜铁落,味辛平,主风热,恶创,疡疽创痂,疥气在皮肤中,铁主坚肌耐痛。
【产地】铁精或铁落为錬铁时锤打所落之皮甲。
【性味】味辛,性平。
【主治】铁精为解热,安神,补血药,能除风热,治风痉,癫痫,善怒发狂。
【别录】除胸膈中热气,食不下,止烦,去黑子,可以染皂。
【大明】治惊邪癫痫,小儿客忤,消食及冷气。
【苏敬】炒热投酒中饮,疗贼风痉,裹以熨腋下,疗狐臭有验。
【用量】普通内服一厘至五厘,煎服者虽数钱亦可,近时多用以融化他药中服之。
【禁忌】铁性重坠,有碍消化,服原质者宜慎之,患肿者服之,一生须忌盐。

一五四、理石
【本经原文】味辛寒,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

一五五、长石
【本经原文】味辛寒,主身热,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下三虫,杀蛊毒久服不饥。

一五六、肤青
【本经原文】味辛平,主虫毒及蛇,菜肉诸毒,恶创。

一五七、干姜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珠汗,逐风湿痹,肠辟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产地】处处有之,即以母姜切片,在冬日于风日中透干制成者。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干姜为除寒散结要药,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四肢逆冷,中寒霍乱,冷痛疝气,寒泻腹痛,开脏腑,宣脉络。
【别录】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甄权】治腰肾间疼痛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宣诸络脉,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
【大明】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肠脏,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红,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
【容川】干姜炮制则温而不烈,性轻而上浮,而四逆理中,则干姜不炮,取其性烈,乃能去寒,能温土中之阳,阳出则阴消,为治寒湿之药,补火之药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能补脾之火,是以土治水。
【药征】主治结滞水毒也,旁治呕吐咳,下利,厥冷,腹痛,胸痛,腰痛。
【灵胎】驱寒除湿,和血通气。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大剂上两许。
【禁忌】生姜干姜炮姜禁忌同,久服伤阴损目,误服劫津耗液,凡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胀痛均忌。

一五八、枲耳实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

一五九、葛根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
【产地】处处有之,江浙尤多,花名葛花,子名葛谷,根制粉名葛粉,捣汁名葛汁,均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葛根为发汗解肌升阳散火要药,主消渴大热,伤寒中风,治头痛,泄泻,开胃气,解酒毒。
【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
【甄权】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解酒毒。
【大明】治胸膈烦热发狂,止血痢,通小便,排脓破血,傅蛇虫毒,毒箭伤。
【之材】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藏器】生者堕胎,蒸食消酒毒,可断谷不饥,作粉尤妙。
【开宝】作粉止渴,利大小便,解酒去烦热,压丹石,傅小儿热疮,捣汁饮治小儿热痞。
【苏敬】猘狗伤捣汁饮,并末傅之。
【容川】葛根其根深,能以地中水气,上达于苗叶,其苗极长,象人身之太阳经,从膀胱水中,达阳气于经脉,以卫周身,故入太阳经。葛根气味较平,故发散而不伤血,根深能引水气,上达苗叶,故兼能升津液以治太阳之痉。其根色纯白,属金,又能吸水气上升,是金水相生之物,故又能引津气治阳明之燥,故入太阳阳明二经。与升麻不同,葛根根实,故升津不升气,升麻根空,有孔道以行气,故升气而不升津。
【药征】主治项背强也,旁治喘而汗出。
【用量】普通二钱至六钱。
【禁忌】多用反伤胃气,升散太过也,丹溪曰已见红密点,不可服葛根升麻,恐表虚反增斑烂。
【吴克潜】认为葛根为解热之剂,与麻黄桂枝同为伤寒要药,然麻黄发汗解表,乃解太阳皮表之邪以退热,桂枝发汗解肌,乃调和营卫解肌腠之邪以退热,麻黄治表实(汗不得出),桂枝治表虚(汗出恶风),而葛根发汗,主治则在病将由太阳而入阳明,热甚或呕或痢,必须汗出以解之,此三药之发汗不同之处。
【倪注】葛根为升津之要药,故仲景使用于太阳痉病,与下热痢,因能升津也,口襟用之也因其升津之性也,故伤寒论中之葛根汤实为仲景先师为温病立下之处方,今之温病学家误解仲景先师无温病之识,故曰北方无温病,为南方有之,因此分出温病学,殊不知伤寒论中的葛根汤就是治疗温病的第一优先方。
【炮制】捡去杂质,劈成0.6—1厘米厚长条块,去灰屑即得。

一六〇、瓜篓根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今名天花粉。
【产地】产我国陕西者良,他处亦有之,为山野自生之蔓草,根名天花粉,实名瓜篓实,皮名瓜篓皮,中含仁甚多,名瓜篓仁,俱入药。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瓜篓实为润肺降气要药,主袪痰止嗽,涤胸中垢腻,润心肺及胃,治吐血,天花粉主消渴,烦满大热,通乳消肿。
【别录】主胸痹,悦泽人面。
【纲目】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肿疮毒。
【大明】子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
【吴克潜】瓜篓根实,皆能润肺治痰,此其同也,其中仁以清胸中痰火,润肠涤秽之功为主,其根治时热大渴,痈疮肿毒。皮能润肠消炎并行。一般治痰剂有宣有下有消有攻有润,而瓜篓实为润也,润剂之别是瓜篓清而润,苏子温而润,莱服子消而润,麦冬补而润,牛蒡杏仁散而润,补以治痰则有五味子之收敛,除湿健脾以治痰则有半夏之温而燥。
【倪注】按伤寒杂病论之用根为生津要药,滋润太阳经之燥与胃经之燥,实为去心包积痰之要药。
【容川】花粉清热,入气分,色白味苦而有液,故泻热之功轻,入胃生津之力重。瓜篓实能治膈间之结气,因篓之膜似人胸之膈膜,又似人腹之象,又治大腹之气,因子有油而气烈,包有瓠而味苦,捣烂合用,能解膈膜之痰火
【药征】主治胸痹也,旁治痰饮。治消渴。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脾胃虚寒作泄者忌,恶干姜畏牛膝,反乌头,忌铁。

一六一、苦参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湿,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产地】产河南四川,各地山野及田畔湿地亦俱有之,根黄白色类牛蒡,甚苦,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苦参为燥湿胜热健胃杀虫积要药,主治积聚,症瘕,恶疮,疳症,泄血中热,清湿养阴。
【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除伏热,肠辟,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虫。
【甄权】治热毒风,皮肌烦躁,生疮,赤癞,眉脱,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
【弘景】渍酒饮治疥杀虫。
【苏敬】治恶虫胫酸。
【纲目】杀疳虫,炒存性,米饮服,治肠风泻血并热痢。
【括要】遍身风疹,痛不可忍,肺热生疮,遍身皆是;瘰疬结核,下部疮瘘,诸般实症用之有效。
【灵胎】清心肝火,去小肠热。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久服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忌。

一六二、当归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治咳逆上气,温虐,寒热洒洒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一名干归。
【产地】我国西部皆有出产,以陕西四川为最良。
【性味】味甘苦辛,性温,无毒。
【主治】当归为补血清血要药,主一切血虚血浊,治瘘弱,痹痛,诸疮,破恶血,生新血,补女子诸不足,为调经良药。
【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
【甄权】止呕逆虚劳寒热,下痢腹痛,齿痛,女人沥血腰痛,崩中补诸不足。
【大明】治一切风一切气,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症癖胃冷。
【好古】主瘘痹嗜卧,足下热痛,冲脉为痛,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容川】当归辛苦,得地火之味,其气微温,得木之性,质多油,此因得地之湿,故能助心生血,以行于肝,其功专生血。归首之性升,故主生血,尾之性降,故主行血,性温润,可以去寒结。风能胜湿,风伤血则筋燥,当归能润燥。其味辛温,火也,其汁油润,水也,一物而具二者,是水交于火所化之物也,恰与血之生化相同,故主补血。
【灵胎】补血养血,润肺润肠。
【用量】普通二钱至五钱,大剂一至二两。
【禁忌】性滑润,泄泻者慎用,脾胃薄弱者忌,用时须它药来佐。

一六三、麻黄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温虐,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
【产地】我国西北部皆有出产,以山西大同为最良,其它如印度及西伯利亚南非洲皆有产。
【性味】味苦,性温散,无毒。
【主治】麻黄为发汗解散要药,功能退热平喘利水,主伤寒表实无汗,治肺实喘逆,通利水道。
【别录】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止好睡,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
【甄权】治身上毒风疹痹,皮肉不仁,主壮热温疫,山岚瘴气等。
【大明】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肤。
【元素】去营中寒邪,泄卫中风热。
【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
【容川】虽其茎直上,但却如草之丛生,故能上升又能外散,其茎空,直达而上,且无大味,纯得天轻阳之气,故专主气分。一般取其苗,以其苗细长中空,象人毛孔,而气轻扬,故能发汗,能通阳气,直走鼻皮毛,其根坚实味涩,故能止汗。
【炮制】捡去杂质,去尽木质及残根,喷淋清水,微润,切1.5厘米段片,晒干或烘干,去灰即得。
【药征】主治喘咳水气也,旁治恶风恶寒,无汗,身疼,骨节痛,一身黄肿。
【灵胎】发汗止喘。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大剂三钱。
【禁忌】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忌之,诸虚有汗,肺虚痰嗽,气虚发喘,均忌。
【倪注】麻黄为发汗第一要药,能退热平喘利水,皆其解散之功,凡风寒初袭肌表,不得解散则发为头痛项强恶寒诸症状,发其汗则风寒得以解散,诸症自除,举凡外感初起之发热,多由汗不得出,因势利导使汗出而热解,此本经之所言去邪热也,又肺受风寒不解,则咳气上逆,用麻黄利水道,外为发汗,是故痰水因而下行,风寒因而得以宣泄,因病根解除,咳气上逆自愈,若以之点眼,可使瞳孔放大,此因其能散。今麻黄配桂枝能散营分之寒邪,配膏能泄卫分之风热,皮肉不仁,著名方剂如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大青龙汤。因麻黄根能止汗,节亦止汗,故欲发汗,则须去根与节。

一六四、通草
【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一名附支。又名白通草。
【产地】产于江南,多生山侧,茎入药。
【性味】味甘淡,性平,无毒。
【主治】通草为利水退热要药,主泄肺热利阴窍,舒胃气,除水肿,治五淋,下乳催生。
【东垣】主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泻肺。
【苏颂】解诸毒,虫毒。
【汪机】明目退热,下乳催生。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
【禁忌】虚脱之人与孕妇禁忌。
【容川】白通草象人身之油膜,故能通达油膜,上可以通乳,下可以通小便。

一六五、芍药
【本经原文】味苦,平,有小毒。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一名白木。
【产地】处处有之,为多年生草本,山野自生,或种植,因芍药花美也,根做纺锤形,外淡褐色而内白色,其稍赤者名赤芍。
【性味】味苦酸,性平,无毒。
【主治】白芍为泻肝安脾,缓中去水要药,功能养血散瘀清热利肠,止腹痛,治痢疾,治胎产前后诸病,为女科良药。
【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大明】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治风补劳,退热除烦,益气,惊狂头痛目赤,明目,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
【元素】泻肝安脾,收肺气,止泻痢,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
【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鼻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血痹即血凝于肌肤而为痹)。
【容川】为春之花,而根微酸,故主能敛肝木,降火行血。苦性较轻,故白芍只微降,大黄则降力大。味苦能泻血,其色白,故又能行气分之水。
【药征】主治结实而拘挛,旁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咳逆下利肿脓。
【灵胎】平肝止痛。
【用量】普通二钱而五钱,大剂一两以上。
【禁忌】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肠胃中觉冷,均忌,反藜芦恶芒硝,鳖甲,小蓟。

一六六、蠡实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皮肤寒热,胃中热气。风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轻身。花、叶,去白虫,喉痹。一名剧草。一名三坚。一名豕首。又名马蔺子。
【产地】产我国陕西河南一带多有之,为山野自生之宿根草,实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蠡实主治皮肤寒热,一切疮疖,产后血晕,寒疝诸疾,利大小便。
【别录】止心烦满,利大小便,长肌肤肥大。
【苏敬】疗金疮血内流,痈肿有效。
【大明】妇人血气烦闷,产后血晕,并经脉不止,崩中带下,消一切疮疖,止鼻衄吐血,通小肠,消酒毒,治黄病,杀蕈毒,傅蛇虫咬。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不详。

一六七、瞿麦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句麦。
【产地】为山野河边自生之宿根草,子黑色扁平,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瞿麦为利水破血要药,主五淋,治小便癃闭,月经不通,降心火,利小肠。
【别录】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
【大明】主五淋,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瞿麦性猛利,善下逐,凡肾气虚,小肠无大热,胎前产后一切虚人患小水不利,及水肿鼓胀脾虚者均忌,能堕胎孕妇忌用,恶螵蛸,伏丹砂。
王执中曰五淋大抵皆属湿热,热淋用八正散(瞿麦篇蓄车前滑石甘草山栀仁木通大黄),血淋宜小蓟牛膝膏,肾虚淋宜补肾,不可独泻,老人气虚者。宜参术加木通山栀,亦有痰滞中焦作淋,宜行痰兼通利药,最忌发汗,汗之必便血。

一六八、玄参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无毒。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一名重台。又名黑参,元参。
【产地】处处原野多产之,根直而肥大,生时本白色,切片后即变黑。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元参为清火退热要药,功能治一切实热,狂热,燥热,肿疡,瘰疬。
【别录】暴中风伤寒,身热又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虐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
【甄权】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暴结热,散瘿瘤瘰疬。
【大明】治游风,补劳损,心惊烦躁,骨蒸,传尸邪气,消肿毒。
【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灵胎】育阴滋水。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四钱,大剂一二两。
【禁忌】凡血少目昏,停饮支满,血虚腹痛,脾虚泄泻,均忌。恶黄耆干姜、茴香山萸,反藜芦勿犯铜铁。

一六九、秦艽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一名秦瓜。
【产地】产我国陕西河北河南等地,生山谷中,根做土黄色,以有罗纹相交者良。
【性味】味苦辛,性平,无毒。
【主治】秦艽为治风湿要药,功能清风热治湿热,主寒热身酸痛,黄疸酒毒,养血,荣筋,安胎。
【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甄权】利大小便,疗酒黄,黄疸,解酒毒,去头风。
【大明】傅尸骨蒸,治疳疾及时气。
【元素】除阳明风湿,及手足不遂,口襟牙痛,口疮,肠风泻血,养血荣筋。
【好古】泄热,益胆气。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下部虚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均忌。
【吴克潜】秦艽味苦能杀虫、故外科亦用之,时珍曰:阳明有湿则身体疼烦热,阳明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沉金鳌曰感受风寒发热,遍身疼痛,必以秦艽治之,以其能散结除邪也。
【容川】秦艽肌纹多,左右交缠。故治左右偏风,筋脉疼痛之症,利于续接经脉。

一七○、百合
【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生山谷。
【产地】处处有之,生山谷中,种类颇多,以味苦者为真,白花者为良,根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百合为清凉退热要药,主润肺宁心,清热止咳,补中益气,治百合病,肺病,吐血。
【别录】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
【甄权】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心下急满痛,脚气热咳。
【大明】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颠邪狂叫惊悸,产后血狂运,杀虫毒气,胁痈乳痈发背诸疮肿。
【元素】温肺止嗽。
【灵胎】补肺益气。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中寒者勿服。
如天下之下垂,本天清之气。皆入气分。以敛肺气。
【炮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即得。

一七一、知母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一名蚳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蝭母。
【产地】我国河内川谷濒河,及解州滁州多产之,为多年生草根横生,类万年青。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知母为清凉解热要药,功能泻肺火,清胃火,下水消肿,利二便。
【别录】疗伤寒久虐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疽,多服令人泄。
【甄权】心烦燥闷,骨热劳往来,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烦。
【大明】热劳传尸疰痛,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安心止惊悸。
【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痰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好古】泻火而上清肺金,滋水而下润肾燥,治命门相火有馀。
【容川】知母叶至难死。拔之犹生,即知其得水气多,故能清气分之热。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能滑肠,泄泻者忌,阳痿及易举易痿,脾弱饮食不化,胃虚不思食,均忌,勿犯铁器,得黄相及酒良。

一七二、贝母
【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一名空草。
【产地】产四川山西等地,为圆球形之根。色白入药,今浙江亦有之,称浙贝母,功用稍异。
【性味】味辛苦,性平无毒。
【主治】贝母为袪痰治咳要药,功能散结泄热,润肺清火,治烦热疮疡。
【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恶,风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
【大明】消痰润心肺。末和沙糖丸含之,止嗽,烧灰油调,传人畜恶疮,敛疮口。
【容川】色白性平,利胸肺之痰气。
【药征】主治胸膈郁结痰饮。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寒湿痰食痰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及痰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法宜用辛温燥热者,均忌贝母。

一七三、白芝
【本经原文】味辛,温,无毒。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一名芳香。一名虈。
【产地】处处有之,根有轮节或隆起,外面色淡黄褐。气味甚香。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白芝为散风表汗要药,功能通窍去湿,疗风行血,止头痛,和肠胃,烧之辟邪气。
【别录】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头眩目痒。
【甄权】能蚀脓,止心腹血刺痛,女人沥血腰痛血崩。
【大明】治目赤努肉,去面皯疵般,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一切痈疮疥癣,止痛排脓。
【元素】解利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
【灵胎】驱风燥湿。
【用量】普通五分至钱半。
【禁忌】呕吐由于火,漏下赤白,阴虚火炽。病由血热所致者,均忌。恶旋覆花,制雄黄硫黄。
【容川】白芝辛香,色白入肺,入阳明陉,根性又主升,故能升散肺与阳明之风寒。

一七四、淫羊藿
【本经原文】味辛,寒,无毒。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一名刚前。
【产地】产四川北部,据云其地有淫羊,一日百遍合,乃食此霍所至,叶为卵圆形类杏叶,入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或作小寒)
【主治】淫羊霍为壮阳益精要药,功能治阳痿茎痛,坚筋骨,利小便。
【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有子。
【大明】治丈夫绝阳无子,女人绝阴无子,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强心力。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凡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均忌。得酒良。

一七五、黄芩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诸热,黄疸,肠辟,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
【产地】产山谷间,亦为园圃之多年生草,根深黄色带褐。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黄芩为清热要药,功能去心肺大小肠诸经之热,肝胆之火。主治黄疸,肠辟泄利,风热,湿热:天行热疾,女科养阴安胎。
【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甄权】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解热渴。
【容川】黄芩味苦,中多空虚,有孔道,人身惟三焦;是行水气之孔道主相火,故主清相火,火逆呕苦、黄芩为正药。此药苦而色绿,故能入瞻。
【药征】治心下痞也,旁治胸胁满,呕吐下利也。
【灵胎】清热止利。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过服损胃,血虚寒中者忌。

一七六、狗脊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一名百枝。
【产地】产山野湿地自生之宿根草,根黑色,长而多岐似狗脊,故名。
【性味】味苦甘,性微温(或作平),无毒。
【主治】狗脊为益气血,强筋骨要药,功能治肝虚肾亏,脚弱腰痛,筋肉拘急,失溺淋露。
【别录】疗失溺不节,男女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暗,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
【甄权】男子女人毒风软脚,肾气虚弱,续筋骨,补益男子。
【灵胎】去寒湿,强筋骨。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四钱。
【禁忌】肾虚有热,小水不利或短涩黄赤,口苦舌干,均忌,恶香附败酱草。

一七七、石龙芮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风寒湿痹,心腹邪气,利关节,止烦满。久服轻身、明目、不老。一名鲁果能。一名地椹。
【产地】产山东等地,生川泽石边,子入药。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石龙芮主治风寒湿痹,利关节,养胃气,能强阴益精。
【别录】平肾胃气,补阴气不足,失精茎冷,令人皮肤光泽有子。
【大明】逐诸风,除心热燥。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宜大戟为使,畏茱萸蛇蜕皮。

一七八、茅根
【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其苗,主下水。一名兰根。一名茹根。
【产地】生于原野路傍之宿根草,产楚地,今处处皆有。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白茅根为止血利尿要药,功能止吐血行瘀血,治消渴水肿,不伤胃气。
【别录】下五淋,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大明】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不宜遇铁。胃寒脾湿者忌之。

一七九、紫苑
【本经原文】味苦,温,无毒。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厥,安五脏.一名青菀。
【产地】为山野多年生草本,产我国中部,庭园亦可栽植,其花美丽,根状似细辛,其质柔轫,入药。
【性味】味苦辛,性温,无毒。
【主治】紫苑为祛痰止咳要药,主治咳逆,痰涎,吐脓血,益肺气。
【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甄权】治尸疰,补虚下气,劳气虚热,百邪鬼魅。
【大明】调中消痰,止渴润肌肤,添骨髓。
【好古】益肺气,主息贲。
【用量】普通七分至钱半。
【禁忌】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也,忌独用多用,即用亦须与二冬百部桑皮等苦寒药参用,方无害以其性温也。

一八○、紫草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一名紫丹。一名紫芙。
【产地】为山野自生之宿根草,园圃亦可栽种,产于寒地野生之根为良。
【性味】紫草味甘咸,性寒,无毒。
【主治】紫草为痧痘要药,功能凉血,活血,透发解毒,治恶疮天花,麻疹及小儿疮疖与面皻。
【别录】通水道,疗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皻。
【甄权】治疮癣。
【灵胎】淸血除邪。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钱,大剂一两。
【禁忌】痘已出而红活及白陷,脾胃肠虚寒大便塘者忌服。

一八一、败酱
【本经原文】一名鹿肠.味苦,平,无毒。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生川谷。
【产地】处处有之,生川谷间。
【性味】味苦(或作咸),性平(或作寒),无毒。
【主治】败酱草主治赤眼,障膜,弩肉,聤耳,痈肿结热,破凝聚血,化脓为水。
【别录】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痛。
【甄权】治毒风瘰痹,破多年凝血,能化脓为水,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
【大明】治血气心腹痛,破症结,催生落胞,血运鼻衄,吐血,赤白带下,赤眼障膜,弩肉,聤耳,疮疖疥癣,丹毒,排脓补瘘。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忌葱,性专下泄,无瘀者忌。

一八二、白鲜皮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头风,黄疸,咳逆淋漓,女子阴中肿痛。生川谷。
【产地】处处有之,以四川者为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白鲜皮主治头风黄疸,天行时疾。
【别录】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甄权】治一切热毒风,恶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
【大明】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其花同功。
【用量】钱半至三钱。
【禁忌】不详

一八三、酸浆
【本经原文】味酸,平,无毒。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产难,吞其实立产。生川泽及人家田园中,一名醋浆。又名洛神珠。灯笼草。
【产地】田园之中。
【性味】其根及苗味苦,性寒。酸浆果味酸,性平。
【主治】其苗,叶,根,茎皆为解热,排水药,治百日咳,黄疸,小便赤涩,果能催生。
【别录】酸浆果主治烦热,定志益气,利水道,难产吞之,立产。
【弘景】酸浆捣汁服,治黄病多效。
【唐本】灯笼草治上气咳嗽,风热,明目,根茎花实并用。
【苏颂】酸浆果食之除热,治黄疸,尤宜小儿。
【用量】一般一钱至四钱。
【禁忌】孕妇禁忌。

一八四、紫参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治牛病。生山谷。一名牡蒙。
【产地】珍珠菜之地下茎谓之紫参,多产于深山溪涧之旁,色紫黑。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紫参为破血通经要药,功能治心腹寒热积聚,产后恶露不行。
【别录】疗肠胃大热,唾血衄血,肠中聚血,廱肿诸疮,止渴益精。
【甄权】治心腹坚胀,散瘀血,治妇人血闭不通。
【好古】主狂虐温虐,鼽血,汗出,治血痢。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畏辛夷。

一八五、槀本
【本经原文】一名地新。味辛,温,无毒。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生山谷。名鬼卿。
【产地】野生草本。
【性味】味苦辛,性温。
【主治】鬼卿为祛风寒镇痛要药,治大寒犯脑头痛齿亦痛,女人阴寒肿痛,体肤风湿。
【东垣】头面身体皮肤风湿。
【大明】治皮肤疵皯,酒皻,粉刺,癫疾。
【元素】治太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连齿颊。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热病头痛,血虚头痛,均忌服。
【附方】头屑干洗—槀本,白芝等份共末,夜擦旦梳,垢自去。

一八六、石苇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生山谷石上。
【产地】产我国山西安徽福建等地,多生山中石上及阴湿之地,他处亦多有之,叶入药。
【性味】味甘,(或作苦),性寒,(或作平),无毒。
【主治】石苇为利尿治淋要药,主清肺火以滋源,通膀胱以利水,益精气,治淋闭。
【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
【日华】治淋沥遗溺。
【苏颂】炒末冷酒调服,治发背。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
【禁忌】制丹砂矾石,得菖蒲滑石射干良。

一八七、卑薢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生山谷。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甘苦性平。功能除浊分清。
【主治】入足阳明厥阴,祛风去湿,以固下焦,补肝虚,坚筋骨,益睛明目。恶疮梅毒及淋浊。
【本草】主治风寒湿痹。腰痛久冷,关节老血。膀胱宿水,阴痿,茎痛,遗浊,痔瘘,恶疮。
【别录】阴痿失溺,老人五缓,关节老血。
【甄权】冷气节痹,腰脚瘫缓不遂,手足惊挚,男子腰痛,久冷,膀胱宿水。
【用量】有黄白二种,黄长硬,白虚软,软者佳。一般用四至五钱,大剂量用一两。
【禁忌】下焦有寒之人忌用。阴虚内热者禁服。

一八八、白薇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虐洒洒、发作有时。生平原、川谷。
【产地】产陕西及关外,生平原川谷间,茎叶俱青,根黄白色入药。
【性味】味苦咸,性平,无毒。阳明冲任之药。
【主治】白薇为凉血退热要药,功能清虚火,除胃热,主治身热肢满,风温灼热,汗出热不退,妇人身热,伤中淋露。
【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
【弘景】治惊邪风狂痣病,百邪鬼魅。
【本草】主治中风,身热支满,忽忽不知人,血虚,热淋,温虐,洗洗寒热酸痛。妇人伤中淋露,产虚烦呕。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钱。
【禁忌】恶大黄,大戟,山茱,姜枣。

一八九、水萍
【本经原文】味辛,寒,无毒.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久服轻身。生池泽水上.一名水花或浮萍。
【产地】处处有之,浮生于河泽水面.无根,叶大而面青背紫者谓之浮萍,有须根数条。
【性味】水萍味辛,性寒,无毒。
【主治】水萍为解热,发汗,利水,祛湿药。能消皮肤肿痒,治水肿,风疹,丹毒,小便不利,目赤翳膜,外治敷疮肿。
【别录】主风湿,麻痹,脚气,打扑损伤,目赤翳膜,口舌生疮,衄血。
【藏器】捣汁服,主水肿,利小便。
【大明】治热毒,风热,热狂,熁肿毒,汤火伤,风疹。
【元素】下气,以沐浴生毛发。
【灵胎】其性清浮,治在肌表。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钱。
【禁忌】发汗力猛,证非大实大热者,不可轻用,表虚自汗者尤忌。
【附方】水气洪肿——小便不利者,浮萍日干为未,每服方寸匕,日二。
身上虚痒——浮萍末一钱,以黄芩一钱,用四物汤煎汤调下。

一九○、王瓜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生平泽田野及人家垣墙间.一名土瓜。
【产地】产山东平泽田野,各地亦存栽种,多蔓生墙垣问,根及子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或作小毒)。
【主治】王瓜根主泻热,利水,行血,益气,治天行热疾,消渴,痞满,热结,黄疸变黑,妇女经闭。
【别录】疗诸邪气,热结鼠瘘,散痈肿流血,妇人带下,下乳汁不通,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治马谷刺人疮。
【大明】天行热疾,酒黄病,壮热心烦闷,热劳,排脓,消扑损瘀血,破症癖,落胎。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
【禁忌】能使人吐下,不宜多服。

一九一、地榆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无毒。治妇人乳痉痛、七伤、带下十二病,止痛,除恶肉,止汗气。消酒,明目,治金疮。生山谷。
【产地】生山间向阳之地,今处处平原川泽亦有之,根直而柔,入药。
【性味】味苦(或作苦甘酸),性微寒,无毒。
【主治】地榆为止血收敛要药,功能止吐血下血久痢,妇人崩带。
【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消酒除渴,明目。
【开宝】止冷热痢,疳痢极效。
【大明】止吐血鼻衄,伤风,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并水泻。
【容川】地榆首之气味厚,故行血更有力,尾之药味薄,故行血之力轻。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至四钱。
【禁忌】性寒下行,脾胃虚寒作泄,白痢久而胃弱,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作泄,均忌,恶麦冬,丹砂,硫黄,雄黄。

一九二、海藻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生东海池泽。一名落首。
【产地】产海岛中,为藻类之产于海中者,种类颇多,入药用马尾藻。
【性味】味咸,性寒,无毒。
【主治】海藻为除热软坚要药,主瘿瘤瘰疬,治瘫肿老痰,通血脉,利小便。
【别录】疗皮间积聚,暴溃瘤气,结热,利小便。
【甄权】辟百邪鬼魅,治气急心下满,疝气下坠,疼痛卵肿,去腹中幽幽作声。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脾家有湿者忌。
【容川】海藻昆布皆生于水中,味微咸,又具草之质,是禀水木二气而生,故能清火润肝。

一九三、泽兰
【本经原文】一名龙枣。味苦,微温,无毒。治乳妇衄血,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生诸大泽旁。一名虎兰。
【产地】生于溪涧或湿地,叶类薄荷,根紫黑色,叶与子根(地笋)皆入药。
【性味】味苦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泽兰为女科要药,功能行血消水,主养血气,破宿瘀,消症瘕痈肿,胎前产后诸病。
【甄权】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妇人血沥腰痛。
【大明】胎前产后百病,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通小肠,长肌肉,消扑损瘀血,治鼻血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
【灵胎】清湿热,治水肿。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破血通积,大虚不宜。

一九四、防己
【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治风寒,温虐,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通腠理,利九窍。生川谷。一名解离。
【产地】产我国四川陕西及贵州,有汉防己及木防己两种根俱入药。
【性味】味辛苦,性寒,无毒。
【主治】防己为通膀胱利小便要药,主行全身祛风行水,泻下焦血分湿热,治水肿,淋病,散痈肿恶结。
【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通腠理,利九窍,止泄,散痈肿恶结,诸瘑疥癣虫疮。
【甄权】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拘痛,散留痰肺气喘嗽。
木防己主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散结气痈肿温虐,风水肿,去膀胱热。
【容川】能去湿热,属苦降之品,其形中空,纹如车轮,能外行腠理,内行三焦,能通水气。味似龙胆,能利水行。
【元素】治中下湿热肿泄脚气,行十二经。
【药征】主治水也。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
【禁忌】凡肾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舌苦干,肾虚小便不利,及产前后血虚,虽有下焦湿热,均忌。

一九五、款冬花
【本经原文】一名颗东。一名虎须。一名菟奚。味辛,温,无毒。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生山谷及水傍,一名橐吾。
【产地】产我国陕西山河西北诸地,为山野多年生草,庭园亦可栽植,百草中惟此不顾冰雪,至冬即生芽而花,故名。
【性味】味辛甘,性温,无毒。
【主治】款冬花为润肺祛痰止嗽要药,主治咳逆上气,肺痿肺痈,寒热邪气。
【别录】消渴,喘息呼吸。
【甄权】疗肺气心促,急热劳咳,连连不绝,涕唾稠粘,肺痿肺痈吐脓血。
【大明】润心肺,益五脏,除烦消痰,洗肝明目,及中风等疾。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咳逆消渴喘急,皆火炎气逆之病,款冬隆冬独秀,辛散而润,甘缓而和,故虚实寒热皆可用,无禁忌。
【容川】此药生于冬月冰雪之中,而花又在根下,乃坎中之阳象,故能引肺中阳气下行,而为利痰止咳之要药。

一九六、丹皮
【本经原文】一名鼠姑。味辛,寒,无毒。治寒热,中风,瘛瘲,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生山谷,一名鹿韭。
【产地】牡丹处处皆有,庭院亦多种植之,花开美丽而大,为群花之王,色有红白紫等。其根部之皮入药。
【性味】味辛苦,性微寒(或作性温),无毒。
【主治】丹皮为理血要药,功能清伏火,凉血热,通月经,排瘀血。主治胎前产后,冷热气血之病,为女科良剂。
【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腰痛,风襟癫疾。
【甄权】治冷气,散诸痛,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
【大明】通关腠血脉,排脓,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治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元素】治神智不足无汗之谷蒸,衄血吐血。
【容川】其色味如红花,而根性主下达,与花不同,故主内及泄中下焦之血。气属阳,血属阴,瘀血阻气,则阳不入阴,蒸热汗出,宜破其血,使气得入于血中,则不壅热,丹皮主之。气通则热不蒸,此为治热之变法也。色赤味苦,泻火,即能泻血。
【灵胎】疏肝气,通经脉。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入血凉血能行血,凡女子血崩,及经血过期不尽,均忌与行血药同用。忌蒜及芫荽铁器。

一九七、马先蒿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寒热,鬼疰,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生川泽,一名马屎蒿。

一九八、积雪草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熛,皮肤赤,身热。生川谷。

一九九、女菀
【本经原文】味辛,温,无毒。治风寒洒洒,霍乱,泻利,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生川谷或山阳。

二○○、王孙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生川谷及城郭垣下。吴名白功草。楚名王孙,齐名长孙。

二○一、蜀羊泉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无毒。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廯虫,龋齿。生川谷,又名羊泉。全草可用。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味苦,性寒,
【主治】为杀虫灭菌药,治疗疥廯,白秃,漆疮及蛀齿。
【别录】女子阴中内伤。皮间积实。
【苏敬】主小儿惊,生毛发,捣涂漆疮。
【用量】一般二至四钱。
【禁忌】多外用,少内服。

二○二、爵床
【本经原文】味咸,寒,无毒。治腰脊病不得着床,俛仰艰难。除热,可做浴汤。生川谷及田野。又名香苏。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味咸性寒。
【主治】散瘀血,镇痛药,治腰痛及杖疮。
【苏敬】疗血胀下气,治杖疮捣汁涂之。

二○三、假苏
【本经原文】味辛,温,无毒。治寒热,鼠,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生川泽。一名鼠蓂。又名荆芥。
【产地】多生野地,处处有之,气味芳香,茎与叶皆入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荆芥为发表要药,功能祛风理血,发汗退热。主治寒热头疼诸风疮毒。亦为妇人胎前产后良剂。
【藏器】去邪除劳渴,冷风出汗,煮汁服之,捣烂醋和,敷疔肿毒。
【甄权】单用治恶风贼风,口面歪斜,遍身瘰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辟邪毒气,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助脾胃。
【志良】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日华】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皆可食,并煎茶饮之,以豉汁煎服,治暴伤寒能发汗。
【苏颂】治妇人血风,及疮疥为要药。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钱。
【禁忌】凡表虚有汗,血虚寒热,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均忌。

二○四、翘根
【本经原文】味甘,寒,有小毒。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生平泽。

二○五、桑根白皮
【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主除寒热,出汗。桑耳,平。黑者。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王不留行散)
【产地】处处有之,其根皮入药。
【性味】味甘辛,性寒,无毒。
【主治】桑白皮为泻肺火行水道要药,主肺气喘满伤中,益气,开胃,消痰,解渴,治咳嗽吐血,去肺中水气,水肿腹满。
【别录】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
【甄权】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大明】调中下气,消痰止渴,开胃下食,杀腹脏虫,止霍乱吐泻,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及敷鹅口疮,大验。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肺虚无火,因风寒而嗽者均忌。

二○六、竹叶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根,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汁,治风痉。实,通神明,轻身,益气。
【产地】为暖地山中之常绿苞木。
【性味】味辛平,性寒。
【主治】竹叶为解热,祛痰,止渴,镇静药,止消喝,热狂烦闷及小儿警痫。压丹石毒。
【别录】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甄权】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
【大明】消痰,治狂热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风,头痛,止惊悸,温痔烦闷,妊妇头旋倒地,小儿惊痫天吊。
【容川】因叶在四旁,则主四散,故能清肌中之热,竹茹象人之筋脉,则清脉络之热以和血,秉天水之寒气,故治一切热。
【用量】五钱至一两。
【禁忌】寒症忌用。

二○七、吴茱萸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温,杀三虫。久服轻身。生川谷。一名毅。
【产地】处处有之,或曰,吴地最良,故名,其子紧小,气味芳烈。
【性味】味辛,性温,有小毒。
【主治】吴茱萸为下气开郁,除风寒湿要药,主温中逐寒,驱风散热,止痛疗痹,治心腹冷痛,下焦冷气,中寒中恶,呕吐泻利,亦杀虫,治口舌生疮。
【别录】利五脏,去痰冷逆气,饮食不消,心腹诸绞痛,中恶心腹痛。
【甄权】霍乱转筋,胃冷吐泻,腹痛,产后心痛,治遍身瘰痹刺痛。腰脚软弱,利大肠壅气,肠风痔疾,杀三虫。
【大明】下产后余血,治肾气脚气,水肿,通关节,起阳健脾。
【容川】味辛气烈,去湿极速。
【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药征】主治呕而胸满。
【灵胎】驱肝风,逐肺寒。
【用量】普通三分至钱半。
【禁忌】多食伤神,令人起伏气,咽喉不通,动火昏目发疮,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凡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均忌用吴茱萸。
【容川】吴茱萸辛而带苦,子性又主下降,故主降水饮,行滞气。专治肝寒之吐逆,此药虽不上头,然可以降肝胃之寒,使不上冲入头,故仲景用之治头痛如破,此为治脏腑而经脉自治也。

二〇八、栀子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生川谷。一名木丹。
【产地】处处有之,我国南方及四川尤多产,实又名卮子盖象卮形也。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栀子为泻火要药,主五内邪气时热,心烦懊憹,泻三焦火,清胃晚血,治五种黄病,通小便,解消渴。
【别录】疗目赤热疮,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
【甄权】去热毒风,除时疾热,解五种黄病,利五淋,通小便,解消渴,明目,主中恶,杀蟅虫毒。
【元素】治心烦懊憹不得眠,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
【丹溪】泻三焦火,清胃晚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容川】栀子味苦象心包。故能泻心包之火。性苦寒,有皮膈,象心包,内之子赤,正属心之色,其花色白,当属肺金,结子成赤,当属心火,是为从肺入心,正治心中烦热之药。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以制节心火之太过,栀子花白子赤,正是以肺金而归制心火也,故仲景治心中懊憹必用栀子豆豉汤。
【药征】主治心烦也,旁治发黄。
【灵胎】清胃热,泻肺火。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脾胃虚弱,血虚发热,心肺无邪热,小便闭由膀胱气虚,均忌。

二〇九、芜荑
【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行毒,去三虫,化食,逐寸白,散腹中嗢嗢喘息。生川谷,一名芜菇。

二一○、织实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产地】产陕西河南等地,周礼有云,橘逾淮而为织,即此是也,其实成熟时,早采者为织实,皮厚而中坚;晚采者为织壳,皮薄而中虚,皆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织实为破气行痰要药,主破结实,消胀满,治胸胁痰癖,心下痞痛,消食散血,去胃中湿热。
【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塘泄,明目。
【甄权】解伤寒结胸,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
【元素】消食,散败血,破积坚,去胃中湿热。
【药征】主治结实之毒,旁治胸满胸痹,腹满腹痛。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钱。
【禁忌】肺气虚弱,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壅喘急,咳嗽不因风寒入肺气壅,及咳嗽阴虚火炎,与一概胎前产后,均忌。
【容川】织壳为木实,有木之质,木能疏土,故归脾胃,其味比厚朴轻,故理胃气。

二一一、厚朴
【本经原文】味苦,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生山谷。
【产地】产我国四川河南陕西湖南等地,树皮入药,以厚肉者为良。
【性味】味苦辛,性温,无毒。
【主治】厚朴为下实散满,袪湿健胃要药,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气血痹,湿霍乱,治中风伤寒头痛,反胃,冷痛,腹满喘咳,杀肠中虫。
【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厚肠胃。
【甄权】治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去结水,破宿血,化水谷,止吐酸水,大温胃气,治冷痛,主妇人虚而尿白。
【大明】健脾,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及五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脏不安,杀肠中虫,明耳目,调关节。
【好古】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
【药征】主治胸腹涨满也,旁治腹痛。
【容川】厚朴本皮,味比织壳更重,故理脾气,故仲景用织壳治心下满,用厚朴治腹痛,此为此二药轻重之别所在。厚朴行大肠之气,故肺气得泄。仲景治喘有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即因于此。
【用量】普通七分至二钱。
【禁忌】恶泽泻磁石寒水石,忌豆,性能耗气,凡脾胃虚者忌之,孕妇无故亦忌用。

二一二、秦皮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无毒。治风寒湿痹,洒洒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生川谷。
【产地】产我国陕西河南等地,树皮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秦皮为收敛除热要药,主痢疾带下,男子少精,治风湿痹,目中翳膜,除肝热,补下焦。
【别录】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久服皮肤光泽肥大有子。
【甄权】痛风泪不止,作汤浴小儿身热,煎水澄清洗赤目极效。
【容川】此药象人之皮,味苦兼降湿热。故仲景用治皮肤发黄之症。
【用量】一般二至五钱。
【禁忌】里寒之症不用。

二一三、秦椒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毒。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生川谷。
【产地】椒之一种,产我国陕西甘肃,今处处有之。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主治】秦椒主温中去寒,除风邪气,治风湿痹,喉痹吐逆,疝瘕老血。
【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
【甄权】治恶风遍身四肢,疗痹,口齿肿胀摇动,女人月闭不通,产后恶血痢,多年痢,疗腹中冷痛,生毛发,灭般。
【用量】普通五分至钱半。
【禁忌】用椒红,去目,恶栝楼防葵,畏雌黄,闭口者有毒勿用。参看蜀椒条。

二一四、山茱萸
【本经原文】味酸,平,无毒。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生山谷。一名蜀枣。
【产地】产我国山东河南等地,与吴茱萸甚不相类,树实入药。
【性味】味酸,{或辛酸},性平,或作性温,无毒。
【主治】山茱萸为滋阴助阳,养血涩精要药。主逐寒湿痹,安五脏,通九窍,暖腰膝,添精髓,治阳痿遗精,血弱体痛。
【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鼻塞,目黄耳聋,面疱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强力。
【甄权】治脑骨痛,疗耳鸣,补肾气,兴阳道,坚阴茎,添精髓,止老人尿不节,治面上疮,能发汗,止月水不定。
【大明】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症结。
【元素】温肝。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至三钱。
【禁忌】命门火燥,强阳不痿者,膀胱热结,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同功。
【容川】山茱萸酸而质润,故专入肝,滋养阴血。

二一五、紫葳
【本经原文】味酸,微寒,无毒。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症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生西海川谷及山阳。一名芺华,一名陵苕。
【产地】产山野,或栽植庭园,亦名凌霄花。
【性味】味酸,性微寒,无毒(或作有毒)。
【主治】紫葳主行血通经,祛瘀血,治淋沥,清血中伏火。
【甄权】产后奔血不定,淋沥,主热风风痫,大小便不利,肠中结实。
【大明】酒齄热毒风,刺风,妇人血膈游风崩中带下。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
【禁忌】花不可进鼻闻,伤脑,花上露入目昏蒙。
二一六、猪苓
【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治 痎虐,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生山谷。一名猳猪屎。
【产地】产我国四川及其它省山中,多生枫根下,结成块状。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猪苓为行水渗湿要药,主肿胀腹满,热渴懊憹,治淋肿,白浊子淋,尿闭,开腠理,泻膀胱。
【甄权】解伤寒瘟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
【元素】治渴除湿,去心中懊憹。
【好古】泻膀胱。
【药征】主治渴而小便不利也。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四钱。
【禁忌】猪苓利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元素曰,淡渗大燥,能亡津液,无湿者忌之。

二一七、白棘
【本经原文】味辛,寒,无毒。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生川谷。一名棘针。

二一八、龙眼
【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生南海山谷。一名益智。
【产地】产我国福建四川广东等地,实形圆,故名。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龙眼为滋养要药,主益脾长肌,养心安神,治血虚怔忡劳神健忘。
【别录】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蛊毒,去三虫。
【括要】主补血气,养肌肉,益虚气,除健忘,治怔忡,开胃益脾,补虚长智。
【用量】普通二至三钱。
【禁忌】甘能作胀,凡中满气膈之证均忌。

二一九、松萝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嗔怒,邪气,止虚汗,头风,女子阴寒肿痛。生川谷松树上。一名女萝。一名松萝。
【产地】松树上之地衣植物。
【性味】味苦,性平。
【主治】为祛痰,涌吐药,可以吐痰涎,治温虐,项瘿及女子阴寒肿痛。
【别录】疗痰热温虐,可为吐汤,利水道。
【甄权】治寒热,胸中客热痰涎,去头疮,项上瘿瘤,令人得眠。
【用量】一般二至四钱。
【禁忌】呕家禁用。

二二〇、卫矛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除邪,杀鬼毒,蛊疰,生山谷。一名鬼箭。又名神箭。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味苦涩,性寒。
【主治】为调经止痛要药,治女子崩中,产后腹绞痛。
【别录】主中恶腹痛,去白虫,消皮肤风毒肿。令阴中解。
【甄权】破陈血,能落胎。
【大明】通月水,破症结,止血崩带下,杀腹臓虫,及产后血绞腹痛。
【苏敬】疗妇人血气大效。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寒利者禁用。

二二一、合欢
【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久服轻身,明目,得所欲。生山谷。一名蠲忿,一名夜合。
【产地】山中有之。皮供药用。
【性味】合欢皮味甘,性平。
【主治】为合血,消肿,止痛药,治筋骨折伤及肺痈吐脓。
【大明】煎膏消痈肿,续筋骨。
【用量】一般二至四钱。
【禁忌】无禁忌。

二二二、白马茎
【本经原文】味咸,平,无毒,治伤中,脉绝,阴不起,强志,益气,长肌肉,肥健,生子。眼,平。治惊痫,腹满,虐疾。悬蹄,平。治惊邪,瘛瘲,乳难,辟恶气,鬼毒,蛊疰,不祥。生平泽。
二二三、鹿茸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角,温,无毒。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
【产地】鹿产山林中,处处有之,我国西北及东三省为多,其茸及角入药。
【性味】味甘咸,性温,无毒。
【主治】鹿茸为大补真阳要药,主养血益阳,强筋健骨,生精充髓,治男子虚劳,老人精衰,腰膝无力,滑精,眩晕,妇人崩瘘带下。
【别录】疗虚劳洒洒如虐,羸瘦,四肢酸痛,腰脊痛,小便数利,泄经溺血,破瘀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举疽痒,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久服耐老,不可近丈夫阴令萎。
【日华】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瘘血,赤白带下,炙末空心酒服方寸匕,壮筋骨。
【容川】其宿以头顾尾,能通督脉,督者肾脉,坎中一阳之主脉也,鹿生北方,得坎中一阳之气也,故其督脉极旺,而脊与脑髓极足,因而上发而生角,每年一换,初生为鹿茸,茸之精气极足,为补髓强精壮阳益血之圣药。但其性上行,凡是血逆火逆者不宜用。惟血虚火弱,阳不举,气不上者,乃为合宜。
【灵胎】补阳益血。
【用量】普通七分至钱半。
【禁忌】壮年慎用,阴虚火旺者忌之,麻勃为使,畏大黄,不可嗅,有虫恐入鼻颡,药不能治,男子阴茎近入易于痿弱。
鹿胎—浑然元气所在,归下焦而不上行,为种子益肾补胞宫之要药。

二二四、牛角鳃
【本经原文】牛黄味苦,平,有小毒。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除邪,逐鬼。生平泽。
牛角鳃,温,无毒。下闭血,瘀血疼痛,女人带下血。
髓,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
胆,治惊,寒热,可丸药。
【产地】牛黄生于病牛胆中,状如鸡子黄,多出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味苦(或作甘),性平(或作凉),有小毒(或作无毒)。
【主治】牛黄为泻热定惊,利痰清心要药,主惊痫,寒热中恶,口襟,小儿惊邪,痘疮发狂,治痰迷,径急,斑痧,疮毒,益肝胆,定魂魄。
【别录】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久服令人不忘。
【甄权】安魂定魄,辟邪魅,卒中恶,小儿夜啼。
【日华】主中风失音,口襟,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思貌】益肝胆,定惊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除百病。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
【禁忌】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蜚蠊,畏牛膝干漆,风热未深入者忌用。

二二五、羖羊角
【本经原文】味咸,温,无毒,治青盲,明目,杀疥虫,止寒泄,辟恶鬼,虎,狼,止惊悸。久服安心,益气,轻身。生川谷。

二二六、牡狗阴茎
【本经原文】味咸,平,无毒。治伤中,阴痿不起,令强热大,生子,除女子带下十二疾。胆,平。主明目。一名狗精。

二二七、羚羊角
【本经原文】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外服强筋骨,轻身。生川谷。
【产地】产非洲,我国蒙古等地。
【性味】味咸,性寒。
【主治】羚羊角为清热,明目,强筋骨,起阴气药,治伤寒,热病寒热,中风附骨痛,产后恶血动心,食噎及惊痫,能抑低血压,防止脑溢血。
【别录】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湿风注毒伏在骨间,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
【孟铣】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作末蜜服治卒热闷,及热毒,利血,疝气,磨水涂肿毒。
【藏器】治惊悸烦闷,心胸恶气,瘰疬恶疮,溪毒。
【容川】羚羊挂树干而眠,身悬而能眠,因其筋最直,故能治筋缩抽扯之症,角尤精气之所在,故性微寒,功专舒筋,本天水之阴,以清热也。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有寒利者禁忌。

二二八、犀角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外服轻身。生山谷。
【产地】产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生山谷中,角入药。
【性味】味苦酸咸,性寒,无毒。
【主治】犀角为散邪清热凉血解毒要药,主伤寒时疫,发黄发斑,风毒中恶,狂言妄语,治胃中大热,痘疮黑陷,吐血下血,蓄血谵语,能消痈化脓,解毒定惊。
【别录】伤寒瘟疫头痛寒热诸毒气,令人骏健。
【药性】辟中恶毒气,镇心神,解大热,散风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作水,疗时疾热如火,烦毒入心,狂言妄语。
【灵胎】养心开窍,解毒除邪。
【用量】普通三分至一钱。
【禁忌】恶乌头,忌盐,能消胎气,孕妇忌服,痘疮气虚无大热,伤寒阴症发躁,脉沉细,足冷,渴而饮不多,且复吐出者均忌。

二二九、燕屎
【本经原文】味辛,平,有毒。治蛊毒,鬼疰,逐不祥邪气,破五癃,利小便。生高山平谷。

二三〇、天鼠屎
【本经原文】味辛,寒,无毒。治面痈肿,皮肤洒洒时痛,腹中血气,破寒热积聚,除惊悸。生山谷。一名鼠法,一名石肝。

二三一、猬皮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者杀之。生川谷、田野。
【产地】山地多有之。
【性味】味苦,性平。
【主治】猬皮治五痔,泻血,阴肿痛及反胃,炙为末或烧灰服。
【别录】疗腹痛疝积,烧灰酒服。
【毅明】治反胃吐食。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禁生用。

二三二、露蜂房
【本经原文】味苦,平,有毒。治惊痫,瘛瘲,寒热,邪气,癫疾,鬼精,蛊毒,肠痔。生山谷。一名蜂肠。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味甘咸,性平,有毒,火烧灰用。
【主治】露蜂房为解毒,杀虫药,治附骨瘫疽,瘰疬,恶疮,惊痫,癫疾,杀肠中寄生虫,兴肠道。
【别录】合乱发、蛇皮烧灰,以酒日服二方寸匕,治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间,歴节肿出,疔肿恶脉,诸毒皆瘥。
【苏讼】煎水治热病后毒气冲目,炙研和猪脂涂瘰疬成瘘。
【大明】煎水漱牙齿,止风虫疼痛,又洗乳癕,蜂疔,恶疮。
【苏敬】疗上气,赤白痢,遗尿失禁,烧灰酒服主阴痿,水煮服汁下乳石毒。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禁生用。

二三三、鳖甲
【本经原文】味咸,平,无毒。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生池泽。
【产地】处处有之,生水中,岳州元江所出甲有九肋者为胜。
【性味】味咸,性平,无毒。
【主治】鳖甲为益阴除热散结要药,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治老虐虐母,骨节间劳热,消肿下瘀,能堕胎。
【别录】疗温虐,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甄权】宿食症块痃癖,冷瘕劳瘦,除骨热结实壅,下气,妇人瘘下五色,下瘀血。
【容川】鳖甲攻破肝气,去症瘕。
【用量】普通二钱至四钱。
【禁忌】妊娠及阴虚胃弱,阴虚泄泻,产后泄泻,产后饮食不消,不思食及呕恶等证均忌。

二三四、蟹
【本经原文】味咸,寒,有毒。治胸中邪气,热结痛,喎僻,面肿,败漆。烧之致鼠。生池泽诸水中。
【产地】处处有之,产陂泽中,八足两螯,有甲壳。
【性味】味咸,性寒,有小毒。
【主治】蟹主散血,解结,疏肝气,理经脉,利肢节,续筋骨,治热结痛,胸中邪气,面肿,妇人经血不通。
【别录】解结散血,愈漆创,养筋益气。
【用量】普通为服食之品,入药无定量。
【禁忌】能动风,有风疾人不可食,不可合柿及荆介食,发霍乱动风,孕妇忌之,中蟹毒,紫苏煎浓汁,冷服。

二三五、蚱蝉
【本经原文】味咸,寒,无毒。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生杨柳上。
【灵胎】清火散风。即今日之蝉。

二三六、蛴螬
【本经原文】味咸,微温,有毒。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生平泽及人家积粪草中。一名蟦蛴。

二三七、乌贼鱼骨
【本经原文】味咸,微温,无毒。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惊气,症瘕,无子,生东海、池泽。
【产地】产于海滨,形如革囊,骨及肉入药。
【性味】味咸,性微温,无毒。
【主治】乌贼骨主通经络,祛寒湿,治寒热症瘕,阴蚀肿痛,赤白漏下,血枯经闭,能补肝伤疗血不足。
【别录】惊气入腹,腹痛环脐,丈夫阴中肿痛,令人有子,又止疮多脓汁不燥。
【日华】疗血崩,杀虫。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血病多热者勿用。

二三八、白僵蚕
【本经原文】味咸,平,无毒。治小儿惊,夜啼,去三虫,灭黑,令人面色好,男子阴易病。生平泽。
【产地】处处有之,乃蚕之病风而机殭者,入药。
【性味】味咸辛,性平,无毒。
【主治】白僵蚕为祛风化痰要药,主小儿惊痫,头风齿痛,喉痹咽肿,中风失音,治丹毒搔痒,瘰疬结核,去皮肤中如虫行。外用灭诸疮般痕。
【别录】女子崩中赤白,产后腹痛,灭诸疮般痕,为末封疔肿,拔根极效。
【灵胎】驱风逐痰。
【用量】普通八分至三钱。
【禁忌】所治诸病,非由风寒外邪客入者,均忌。

二三九、鮀鱼甲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有毒。治心腹症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阴中相引痛,疮疥死肌。生南海池泽。

二四〇、樗鸡
【本经原文】味苦,平,有小毒。治心腹邪气,阴痿,益精,强志,生子,好色,补中,轻身。生川谷樗树上。

二四一、蛞蝓
【本经原文】味咸,寒,无毒。治贼风喎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生池泽及阴地、沙石、垣下。一名陵蠡。

二四二、石龙子
【本经原文】味咸,寒,有小毒。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生川谷及山石间。一名蜥蜴。
【产地】今之蜥蜴。处处有之
【性味】味咸性寒,有小毒。
【主治】有利尿通淋下血之效,妊妇不得服用。
【别录】主治五癃结气,利小便水道,破石淋,下血。
【用量】一般一条至两条,烧灰研粉酒服。
【禁忌】有寒利者禁忌。

二四三、木虻
【本经原文】味苦,平,有毒。治目赤痛。眦伤,泪出,瘀血,血闭,寒热,酸痟,无子。生川泽。一名魂常。

二四四、蜚虻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生川谷。又名虻虫,寄生于牛身者为真品。名牛虻。
【产地】产于牛舍之中为上品。
【性味】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活血化瘀,专攻妇女子脏之瘀,与少腹中之瘀血。
【药征】瘀血,少腹鞭满,兼治发狂瘀热喜忘,及妇人经水不利。
【容川】蝱虫为飞而食血;故主行上下之血。可以攻血。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下利者忌用。

二四五、蜚蠊
【本经原文】味咸,寒,有毒。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子。生川泽及人家屋间。

二四六、蟅虫
【本经原文】味咸,寒,有毒。治心腹寒热洒洒,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生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一名地鳖。
【产地】处处有之,多生墙壁下土中湿处,形扁小,六足,似鳖而无甲。
【性味】味咸,性寒,有毒。
【主治】蟅虫为破症瘕下血积要药,主心腹寒热,留血积聚,治乳脉不通,妇人经闭,产后血积,折伤瘀血。
【药征】主治干血,故兼治少腹满痛,及妇人经水不利。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用皂荚菖蒲,无瘀血停留者忌,孕妇慎用。

二四七、伏翼
【本经原文】味咸,平,无毒。治目瞑,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生川谷及人家屋间。一名蝙蝠,今名夜明砂。
【产地】山洞之中,倒悬于洞顶之上。其屎供药用。
【性味】味辛性寒。
【主治】为散血明目要药,治障翳,青盲,夜盲,头面痈肿,疳积,瘰疬。
【灵胎】养血明日。
【苏敬】烧灰酒服可下死胎。
【日华】炒服治瘰疬。
【宗奭】治疳有效。
【时珍】治目盲障翳。
【用量】一般一钱至二钱。
【禁忌】胃肠寒之人禁忌。
右虫鱼中品十七种,旧十六种,增伏翼于此。

二四八、梅实
【本经原文】味酸,平,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能益气,不饥。生川谷。
【产地】即梅花之实,有乌梅与白梅二种,处处有之。乌梅系采半黄之梅实,用烟熏黑,再以稻草灰淋汁润湿蒸过,白梅又叫盐梅,用大青梅实用盐腌渍,日晒夜渍,十日即成。
【性味】乌梅味酸,性平而涩:白梅味酸咸,性平。
【主治】乌梅为收敛,解热,消肿,驱虫之药,治久利,痢疾,反胃,去面痣,蚀恶肉,蚘厥吐利,反胃膈噎。驱蛔虫。白梅与乌梅之效用相同。
【别录】去痹,利筋脉,止下痢,好唾口干。
【藏器】止渴,调中,去痰,治瘴虐。止吐逆霍乱,除冷热利。
【大明】治虚劳骨蒸,消酒毒,令人得睡,和建茶干姜为丸服,止休息痢大验。
【弘景】白梅和药点痣,蚀恶肉。水渍汁饮治伤寒烦热。
【时珍】敛肺,涩肠,止久嗽泻利,反胃咦膈,蛔厥吐逆,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硫磺毒。
【容川】乌梅极酸,能敛肝木之阳,能化蛔虫,能去坏肉,此是以木来克土,酸能收之义。
【汪颖】治乳痈肿毒,杵烂贴之佳。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多食梅肉损齿伤筋。凡风寒初起,虐痢未久者均忌,忌猪肉。

二四丸、大豆黄卷
【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治湿痹,筋挛,膝痛。生大豆。平。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赤小豆,平。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生平泽。
【产地】黑大豆所制成,处处有之。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大豆黄卷为清热开胃,推陈去积要药,主行水去湿,胃气结积,治湿痹筋挛膝痛。
【别录】五脏不足,味气结积,益气止痛,去黑皯,润肌肤皮毛。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恶海藻龙胆。

二五〇、粟米
【本经原文】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胃中脾中热,益气。陈粟,味苦,寒,无毒。主胃熟,消渴,利小便。

二五一、黍米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丹黍米,味苦,微温,无毒。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二五二、蓼实
【本经原文】味辛,温,无毒。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马蓼,去肠中蛏虫,轻身。生川泽。

二五三、葱实
【本经原文】味辛,温,无毒。主明目,补中不足。其茎,平,作汤,治伤寒寒热,出汗,中凤,面目肿。薤,味辛,温,无毒。治金疮疮败,轻身,不饥,耐老。生平泽。

二五四、水苏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毒。辟恶气。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生池泽。一名芥租。

叁、下经
本经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二五五、石灰
【本经原文】味辛,温。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生川谷。一名恶灰。
【产地】近山处皆有之,其石青白色,作窑烧之,则成石灰。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主治】石灰为止血要药,功能蚀恶肉,止吐血,疗金疮,又能解酸类中毒。
【别录】疗髓谷疽。
【甄权】治病疥,蚀恶肉,止金疮血甚长。
【大明】生肌长肉,吐血,白癜疬疡,般疵,痔瘘,瘿赘疣子,妇人粉刺,产后阴不能合,解酒酸,治酒毒,暖水臓,治气。
【用量】普通三分至一钱。
【禁忌】性燥,且能蚀肉,不可多服。

二五六、礜石
【本经原文】味辛,大热,有毒。治寒热,鼠瘘,蚀疮,死肌,风痹,腹中坚癖,邪气,除热。生山谷。一名青分石,一名立制石,一名固羊石。

二五七、铅丹
【本经原文】味辛,微寒,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炼化还成九光,久服通神明。生平泽。
【产地】产我国四川山中,各国亦多有之,色青,故又名青铅。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铅为镇心坠痰解毒要药,主治积聚,噎膈,恶疮,性重平肝逆,能堕胎。
【大明】主镇心安神,治伤寒毒气,反胃呕哕,蛇蜴所咬,炙熨之。
【用量】内服用量宜少,外用无定量。
【禁忌】性质重坠,能碍消化,虚者慎用,孕妇忌用。

二五八、粉钖
【本绖原文】味辛,寒,无毒。治伏尸,毒螫,杀三虫。锡镜鼻,平。治女子血闭,症瘕,伏肠,绝孕。生山谷。一名解锡。
【产地】以醋蒸铅化合而成,日本产此甚多,我国亦有制出,色白,故亦曰白粉,以其为铅所化,故亦曰铅粉。
【性味】味辛,性寒,无毒。
【主治】粉锡为外用要药,作膏药,治溃疡,制妆品,除皮病。
【别录】去鳖瘕。疗恶疮,止小便利,堕胎。
【甄权】治积聚不消,炒焦止小儿疳痢。
【大明】治痈肿瘘烂,呕逆,疗症瘕,小儿疳气。
【用量】普通皆外用,内服甚少,即用,亦宜轻量。
【禁忌】粉钖用以制妆品,久用蚀血,反使面色不华,故妇女常用粉者,去粉则面黄,且少血色。

二五九、代赭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生山谷。一名须丸。
【产地】产各处山中,我国北方多有之,色赤。
【性味】味苦甘,性寒(或作平),无毒。
【主治】代赭石为镇虚祛,养阴血要药,功能避邪毒,治气逆,痰逆,反胃,血中热,血痹,血痢,女子赤白带下。
【别录】带下百病,产难胞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痢,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大明】安胎健脾,止反胃,吐血,鼻衄,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泻痢,脱精,遗溺,小儿惊痫疳疾,金疮长肉,辟鬼魅。
【用量】入煎剂钱半至三钱,水飞用五分至一钱。
【禁忌】下部虚寒及阳虚阴痿者忌,胎前慎用,畏天雄附子,凡使,醋淬,研末,水飞用。
【容川】赭石重镇,其色赤,又入血分,故一名血师,因其能降血也。血为气之宅,故旋覆花代赭石汤,止噫气者,正是行血而降其气也。

二六〇、卤咸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及吐下蛊毒,柔肌肤。一名寒石。生盐池。大盐,一名胡盐。寒,无毒。治肠胃结热,令人吐。生池泽。戎盐。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生北地。

二六一、白垩
【本经原文】味苦,温,无毒。治女子寒热,症瘕,月闭,积聚,阴肿痛,漏下,无子。生山谷。
【产地】产河南山西,今他省亦多有之,画家用之,亦名画粉。
【性味】味苦,性温,无毒。
【主治】白垩主燥湿温臓,治吐血反胃泻痢,外用治风赤烂眼,疿疹搔痒。
【别录】阴肿痛瘘下无子,泻痢。
【甄权】疗女子血结。涩肠,止痢。
【大明】治鼻红血,痔瘘泄精,男子水藏冷,女子子宫冷。
【用量】普通数分至一钱。
【禁忌】用时宜取白色者,以盐汤飞过,以免结涩入肠,不可久服,否则损五脏,令人羸瘦。

二六二、冬灰
【本经原文】一名藜灰。味辛,微温。治黑子,去疣息肉,疽蚀,疥瘙。生川泽。

二六三、青琅玕。
【本经原文】一名石珠。味辛,平,无毒。治身痒,火疮,痈伤,白秃,疥瘙,死肌。生平泽。

二六四、附子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大毒。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生山谷。一名跟。
【产地】产我国四川山野,亦可种植,冬播而春生苗,其初种之根,生成小块状者曰乌头,附乌头旁生而大者即附子,又附生而变形者曰天雄,小者毒强而大者毒少,故近人多取用附子,亦曰大附子。
【性味】味辛甘,性大热,有大毒。
【主治】附子为扶元回阳,补火退寒要药,主寒湿痿躄,症瘕积聚,命门火衰,脾胃虚寒,治寒霍乱转筋,阳气暴脱,及真寒假热,阳气欲散,疗寒痰,寒痛,阴疽。
【别录】腰脊风寒,脚气寒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温中,强阴,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
【元素】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
【好古】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容川】人身之气,生于肾中一阳,实则借鼻孔吸入之天阳,歴心系,引心火下交于肾,附子可以振肾阳以蒸动其气。其色纯黑,味辛烈,能从下焦扶阳补气,凡极阳极阴,皆有毒,附子之烈,正因其纯是坎阳之性,可以大毒,与肉桂不同,肉桂是补火,属地二之火气也,附子是助热,热生于水中,是得天水之阳,故附子入气分以助阳,能补命门之火,是以火化水,为肾与膀胱要药,火炙则无毒,水中之阳毒,过火则散,此阴阳相引之意。今用盐腌以去毒,使附子之性不全,非正法也,举凡温药皆秉木气,唯附子是水中之阳,为温肾达阳之正药,而得木火者,为得地二之火,能秉水中之阳,是得天一之阳。仲景用炮附子,是制其毒也,用生附是以毒追风,毒因毒用,一生一炮,有一定之理。
【倪注】炮附子可以固表虚,去肺家寒症,生附子可以去里寒,二者截然不同。医者须明辨之,方可以用之无误。临床时可见病人因表虚而至真阳外越,我辈当以炮附子为救逆之剂。如脉细无力,病人昏迷不识人,此为里寒至极,因而真阳不足,当此之时又须以生附为主。
【药征】主逐水,能治恶寒,身体四肢及骨节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而旁治腹痛失精下利。
【灵胎】逐寒邪,回阳气。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大剂一至二两。
【禁忌】乌头附子,用豆腐蒸熟或黑大豆蒸熟者,谓之熟乌头熟附子,味淡而力薄,不能用以救急,生者仅去皮脐,味咸而力猛,可以救急,宜慎用之,经疏曰,一切阳证火证热证,阴虚内热,血液衰少证,均忌,忌豉汁,畏饴。

二六五、乌头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大毒。治中风,恶风洒洒,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生山谷。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
【产地】产我国四川,故亦名川乌,与附子同种,称为附子之母。
【性味】味辛,性热,有大毒。
【主治】乌头为扶元回阳,补火退寒要药。功同附子。
【元素】主诸风,风痹血痹,半身不遂,除寒冷,温养脏腑,去心下坚痞,感寒腹痛。
【好古】补命门不足,肝风虚。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详见附子。

二六六、天雄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大毒。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生山谷。
【产地】如乌头。
【性味】味甘辛,性温热,有毒。
【主治】天雄与附子之功用略同,惟一般对下元虚寒性机能衰退者及风痰症都多用天雄。
【别录】疗头面风,去来疼痛,心腹结聚,关节重,不能步行,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心,令人勇武力作不倦。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热症之人忌用

二六七、半夏
【本经原文】味辛,平,有毒。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生山谷。一名地文,一名水玉。
【产地】产我国四川江浙及北地多有之,为多年生野草,根白色,入药。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
【主治】半夏为除湿化痰,止呕止哕,开郁发表要药,主和胃,健脾,消积,化涎,顺气止咳,平逆止吐,治心痛,痞结,水饮,痰气,救五绝。
【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结满,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疗痿黄,悦泽面目,堕胎。
【甄权】制者消痰下肺气,关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生者摩痈肿,除瘤瘿气。
【大明】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虐。
【元素】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气,燥脾湿,治痰厥头痛,消肿散结。
【好古】补肝风虚。
【容川】此生当夏之半,其根成于秋时,得燥金辛烈之气,故主降逆水饮,为阳明之药,此为真性。
【倪注】一般使用生半夏以止呕吐时,多加生姜以制其毒,重症病患之呕吐,唯此生半夏可治,学者当用之勿惧,今之医多不敢使用生药,因惧其毒性,实则此药又名婆婆药,意即可以让人失音,并不会致命,如果失音时,只须口含生姜片,须臾声自回。
【药征】主治痰饮呕吐也,旁治心痛逆满,咽中痛,咳悸,腹中雷鸣。
【灵胎】开肺降逆,消痰燥湿。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一切血症及阴虚血少,津液不足之病,均忌,孕妇禁用,用姜佐则无害,反乌头,忌饴糖海藻羊血。

二六八、虎掌
【本经原文】味苦,温,有大毒。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瘘,拘缓,利水道。生山谷。又名虎掌,今名天南星。
【产地】产我国北地,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野阴处,根入药。
【性味】味苦,性温,有大毒。
【主治】天南星为祛风湿豁顽痰要药。主风痰壅塞,中风口襟,治口歪眼斜,痈毒疥癣,小儿惊风。
【别录】治阴下湿,风眩。
【甄权】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
【大明】蛇虫咬,疥癣恶疮。
【元素】去上焦痰,眩晕。
【好古】补肝风虚,治痰功同半夏。
【用量】普通五分至钱半。
【禁忌】误服麻唇舌,得防风则不麻,凡使,宜以矾汤或皂角水浸,至不麻乃止,忌铁,用竹刀切,阴虚燥痰忌用。

二六九、鸢尾
【本经原文】味苦,平,有毒。治蛊毒,邪气,鬼疰,诸毒。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生山谷。

二七〇、大黄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产地】产陕西甘肃四川等处,为多年生宿根草,根黄色,带有赤色之纹,故亦曰绵纹。
【性味】味大苦,性大寒,无毒(或作有毒)。
【主治】大黄为泻实热,荡积滞要药,主血闭热结,功能下瘀破症,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调中化食,大便燥结,女子经闭。
【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甄权】通女子经候,利水肿,利大小肠,贴热肿毒,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
【大明】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结,泄壅滞水气,温瘴热虐。
【元素】泻诸热不通,除下焦湿热,消宿食,泻心下痞痛。
【容川】大黄味苦大寒,形大而气烈,得地火之阴味,色黄,为火之退气所发见,故能退火,专下血分之结,以味厚有烈气,味既降又得气之助,故走脾胃,下行更速更远。寒性皆下引。其纯于苦味,又有雄烈之气,以气行其苦味,则走而不守。与黄连之守而不走,正好相反。大黄是治火之药,禀地气,入后天之血分也。
【药征】主通利及结毒也,故能治胸满腹满,腹痛及便秘,小便不利,旁治发黄瘀血脓肿。
【灵胎】攻凝结,消积滞。
【用量】普通五分至三钱。
【禁忌】凡气分病,及胃寒血虚,妊娠产后,均忌。
【炮制】拣去杂质,大小分开,浸泡约一小时,捞出沥干余水,切3毫米厚,长宽约3厘米块片,晾干或烘干即得。
熟大黄,取大黄片,用白酒调匀,待吸收酒后,蒸约4小时,以蒸黑为度,停火闷一夜,冷却后取出,烘干即得,酒炒至黑后,则质轻味淡,能上清头目。

二七一、葶苈
【本经原文】味辛,寒,无毒。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生平泽及田野。一名大室,一名大适。
【产地】产我国河南陕西河北一带,有甜苦二种,今俱以甜者入药,且多以荠子或折蓂子混充,苦者绝少。
【性味】味辛苦,性大寒,无毒。
【主治】葶苈子为下气行水要药,功能降肺气,逐痰饮,止喘促,下膀胱水,治面目浮肿。
【别录】下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沸痒,利小便,久服令人虚。
【甄权】疗肺壅土气咳嗽,止喘促,除肺中痰饮。
【容川】葶苈子多油,当能滑利,又有辛味,舆巴豆之辛有油相似,其味苦,与大黄之苦而滑润相似,故葶苈子隐含巴豆舆大黄二者之性,故能大泻肺中之痰饮脓血,性极速降,是猛药类,故仲景配以大枣补之,入药前须要炒过,不炒则不香,不能散。
【药征】主治水病也,旁治肺痈结胸也。
【灵胎】泻肺气,利水道。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三钱。
【禁忌】肿满由脾虚不能制水,小便不通,由膀胱虚无气以化者均忌,肺气虚者亦忌,宜大枣为辅、恶僵蚕。

二七二、桔梗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有小毒。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生山谷。
【产地】自生于山中向阳之地,处处皆有,叶似沙参,根亦相似而较白。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
【主治】桔梗为宣肺祛痰要药,功能治痰壅气逆,胸胁气痛,利咽喉,治肺痈。
【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下蛊毒。
【甄权】治下痢,破血积气,消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大明】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破症瘕肺痈,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元素】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
【药征】主治浊唾肿脓也,旁治咽喉痛。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钱。
【禁忌】凡攻补下焦药中勿入。气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均忌。

二七三、莨菪子
【本经原文】味苦,寒,有毒。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生海滨、川谷。一名横唐。

二七四、草蒿
【本经原文】一名青蒿。一名方溃。味苦,寒,无毒。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生川泽。一名青蒿,一名方溃。
【产地】处处有之,可煮饮,亦可作食,自生于河岸或海滨,茎叶气味俱芬,入药,子功用亦同。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青蒿为清虚热要药,主治虚痨骨蒸,烦热盗汗,虐痢虚热,血中伏热,明目。
【大明】补中益气,补劳。长毛发令黑不老,兼去蒜髪,杀风毒,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贴之。
【容川】青蒿色青味苦,正治肝胆之相火,其节中必生红虫,乃感风化而生之虫,故青蒿为去风清热之要药,人之痨虫皆因肝气相火,相煽而生,假血以成质,故必骨蒸而生痨虫,青蒿节以虫杀虫,消瘀去蒸,借虫以攻血,借风气以散郁火也。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钱。
【禁忌】产后气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均忌,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归地同用。

二七五、旋复花
【本经原文】一名筋根花,一名金沸。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黑,色媚好。其根,味辛,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生平泽。
【产地】产原野湿地,各处有之,园圃亦可栽植,亦名金钱花。
【性味】味咸,性温,无毒(或作有小毒)。
【主治】旋覆花为下气祛痰健胃行水要药,主治肺胃气虚,痰水胶结,上气喘急,根能续筋断。
【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胸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甄权】主水肿,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灵胎】降气消痰。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三钱。
【禁忌】病人涉虚者,忌多服,冷利大肠,虚寒人禁用。

二七六、藜芦
【本经原文】一名葱苒。味辛,寒,有毒。治蛊毒,咳逆,泄利,肠辟,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生山谷。
【产地】产我国陕西一带,各省亦多有之,生山谷中,根似葱有须而多毛。
【性味】味辛苦,性寒,有毒。
【主治】藜芦为催吐要药,主风痰上塞,用吐一切恶物,通顶发嚏(嗅之),治风痫,外用治疮疥杀虫。
【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乱疮,不入汤用。
【甄权】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利。
【灵胎】除湿泄热解毒杀虫。
【用量】普通一至二分。
【禁忌】多服引吐,损人元气,畏葱白,服之吐即止,有辛烈气味,入鼻发嚏不止,饮冷水即止,能杀蝇,亦称蝇毒,黄莲为使,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苦参,丹参,恶大黄。

二七七、钩吻
【本经原文】一名野葛。味辛,温,有大毒。治金疮,乳痉,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鬼疰,蛊毒。生山谷。

二七八、射干
【本经原文】一名乌扇,一名乌蒲。味苦,平,有毒。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生川谷田野。
【产地】处处有之,生于各地山中,为多年生草本,园圃亦可栽种,叶似菖蒲,其花可供玩赏。
【性味】味苦,性平,有毒。
【主治】射干清火解毒散血消痰要药,主咽喉肿痛,咳逆上气,降实火,利大肠,治积痰瘀血,热气结毒。
【别录】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
【甄权】治疰气消瘀血,通女人月闭。
【大明】消痰破症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镇肝明目。
【元素】去胃中痈疮。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性不益阴,凡脾胃弱,脏寒,气血虚,病无实热,均忌。
【容川】射干微苦,利喉中之痰。

二七九、蛇含
【本经原文】一名蛇衔。味苦,微寒,无毒。治惊痫,寒热邪气,除热,金疮,疽,痔,鼠瘰,恶疮,头疡。生山谷。
【产地】产山野之地,处处有之。
【性味】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蛇含草主治痈疮,蛇咬,清热解毒。
【别录】疗心腹邪气,腹痛湿痹,养胎,利小儿。
【甄权】治小儿寒热丹疹。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外用无定量。
【禁忌】忌火。

二八○、恒山
【本经原文】一名玄草。味苦,寒,有毒。治伤寒寒热,发温虐,鬼毒,胸中痰结,吐逆。生川谷。

二八一、蜀漆
【本经原文】味辛,平,有毒。治虐,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生川谷。又名常山。
【产地】产我国陕西河南四川等地,江浙亦有之,生于山野阴湿之处,为落叶小灌木,根名为常山,苗即为蜀漆。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主治】蜀漆为驱痰截虐要药,主袪老痰积饮,治新久诸虐,能引痰上行使吐,下行使下,逐水消肿,杀虫,疗蛊。(春夏用蜀漆,秋冬用常山)
【别录】疗鬼蛊往来,水胀,洒洒恶寒,鼠瘘
【甄权】治诸虐,吐痰涎,治项下瘤瘘。
【容川】为治虐要药,痰虐是积湿而成的,常山苗能透达以吐之。
【药征】主治胸腹及脐下动剧者,故兼治惊狂火逆虐疾。
【用量】普通八分至三钱。
【禁忌】凡真气虚者忌,忌葱菜及松茗,得甘草吐虐痰,酒炒用良。

二八二、甘遂
【本经原文】一名主田。味苦,寒,有毒。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生川谷。
【产地】产陕西河南一带,自生山野间,为类似大戟之毒草,茎叶含乳液,切断则流白汁,其根为连珠状,多节,皮有赤色斑点,内白色。
【性味】味苦甘,性寒,有毒。
【主治】甘遂为行水要药,主治身体浮肿,腹胀,囊肿,攻决痰水,利大小便。
【别录】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
【甄权】能泻十二种水疾,去痰水。
【药征】主利水也,旁治掣痛,咳烦,短气,小便难,心下满。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钱。
【禁忌】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蛊胀,谨慎用之,恶远志,反甘草。

二八三、白蔹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虐,女子阴中肿痛。生山谷。一名莬核,一名白草。
【产地】产我国湖南湖北,及北地各省亦多有之,根入药。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白蔹主散结聚,治痈疽疮毒,痔瘘血痢,生肌止痛,外用敷一切疮,并治面上粉刺赤鼻。
【别录】杀火毒。
【大明】治发背瘰疬,面上疱疮,肠风痔瘘,血痢,刀箭疮扑损,生肌止痛。
【用量】普通五分至钱半。
【禁忌】反乌头。

二八四、青箱子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无毒。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子,名草决明,治唇口青,生平谷道旁。一名草蒿,一名萎蒿。
【产地】产我国南方暖地田野,为草本植物,茎直立,叶作披针形,花作淡红色,茎叶皆入药,名草决明,子名青箱子,别有一种名决明子,与此名似而物殊。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青箱子为眼科要药,主镇肝明目,治赤障青盲翳膜。
【甄权】治肝脏热毒充眼,赤障青盲翳肿,恶疮疥疮。
【大明】治五脏邪气,益脑髓,镇肝,明耳目,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三钱。
【禁忌】虚寒之人,火衰目病者不宜。

二八五、雚菌
【本经原文】一名雚卢。味咸,平,有小毒。治心痛,温中,去长虫,白癣,蛲虫,蛇螫毒,症瘕,诸虫。生东海池泽及渤海。

二八六、白及
【本经原文】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味苦,平,无毒。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生川谷。
【产地】山野多年生草本,庭园亦可种类,根黄白色,中含粘液颇多。
【性味】味苦辛,性寒,无毒。
【主治】白及为止血疗疮要药,功能逐瘀生新,补肺损,止吐血。
【甄权】除白癣疥虫,结热不消,阴下痿,面上皯疱。
【大明】止惊邪,血,痫疾,风痹,赤眼,症结,温热,虐疾,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扑损刀箭伤,汤火疮,生肌止痛。
【东垣】止肺血。
【灵胎】敛疮涩血。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畏李核杏仁,反乌头。

二八七、大戟
【本经原文】一名邛巨。味苦,寒,有小毒。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产地】山野或平泽自生之宿根有毒草,产江浙等地,春生红芽,茎高尺许,伤其茎,有白汁流出,根外部赤黄,内白色。
【性味】味苦性寒,有小毒。
【主治】大戟为泻脏腑水湿要药,主消水肿,袪痰涎,利大小便,泻痘毒陷。
【别录】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便。
【甄权】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堕胎。
【大明】泻毒药,泻天行,黄病温虐,破症结。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钱。
【禁忌】大戟力峻,取效甚捷而用之亦宜慎,反甘草,用菖蒲解之,得枣良,不损脾。

二八八、泽漆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无毒。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生川泽。
【产地】产江湖原泽,处处有之,绿叶绿花,茎有白汁粘人,故曰泽漆。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或作小毒)。
【主治】泽漆主治水肿脚肿,消痰退热,敷之消疣。
【别录】利大小肠,明目。
【大明】止虐疾,消痰,退热。
【用量】普通五分至钱半。
【禁忌】赤小豆为使,恶薯蓣。

二八九、茵芋
【本经原文】味苦,温,有毒。治五臓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虐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生川谷。

二九〇、贯众
【本经原文】一名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一名虎卷,一名扁符。味苦,微寒,有毒。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生山谷。
【产地】处处有之,多自生山中溪畔,或森林阴处,根黑褐色。
【性味】味苦,性微寒,有小毒。
【主治】贯众为解毒要药,功能治腹中邪热之毒,软坚破积,及妇科诸血症。
【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
【苏颂】为末水服一钱,止鼻血有效。
【灵胎】解毒杀虫。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钱。
【禁忌】无。

二九一、荛花
【本经原文】味苦,寒,有毒。治伤寒,温虐,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生川谷。又名黄芫花。
【产地】为山地小灌木。花供药用。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主治】为排水要药,治腹水,水肿,肋膜积水及湿痰咳嗽。
【别录】疗痰饮咳嗽
【甄权】治咳逆上气,喉中肿满,蛊毒,痃癖气块。
【用量】一般一钱左右。
【禁忌】同芫花。

二九二、牙子
【本经原文】一名狼牙。味苦,寒,有毒。治邪气,热气,疥瘙,恶疡,疮,痔,去白虫。生川谷。
【产地】山中处处有之。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主治】为解毒杀虫要药,治风搔,恶疮,驱寸白条虫。
【甄权】治浮风搔痒,煎汁洗恶疮。
【大明】杀腹臓一切虫,止赤白痢,煎服。
【禁忌】内服须慎重

二九三、羊踯躅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大毒。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虐,恶毒,诸痹。生川谷。
【产地】产我国广东广西四川一带,花冠为漏斗状,色黄似杜鹃花而大。
【性味】味辛,性温,有大毒。
【主治】羊踯躅为诸风湿痹痛药,主痛风走注,风痰湿痹,治蛊毒。
【别录】邪气鬼疰,蛊毒。
【用量】普通分许
【禁忌】羊食其草,踯躅而死,有毒之药,宜慎用之,近眼令人昏翳,其根误服,亦能杀人,中毒者,绿豆汁解之。

二九四、商陆
【本经原文】味辛,平,有毒。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杀鬼精物。生川谷。一名?根。
【产地】处处有之,多生山野阴地,其根有赤白两种,赤者有毒,白者入药。
【性味】味苦(或作辛),性寒,有毒。
【主治】商陆为利水消肿要药,主治水肿,瘕疝,脚气胀满,能疏五臓,散水气,通利大小肠,并可傅痈疮。
【别录】疗胸邪气,水肿痿痹,腹满洪,直疏五臓,散水气。
【甄权】泻十种水病,喉痹不通,薄切醋炒涂喉外良。
【大明】通大小肠,泻蛊毒,堕胎,熁肿毒,傅恶物。
【容川】商陆用根,取其内透膜膈,以导水下行。一般用苗则升,用根则降。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左右
【禁忌】虚人禁用,赤者有毒伤人,只堪贴脐,商陆入麝香少许,用以利嫂水肿。

二九五、羊蹄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头秃,疥瘙,除热,女子阴蚀。生川泽。一名东方宿,一名连虫陆,一名鬼目。
【产地】处处有之,多生山野下湿之地,叶长似菜,故亦曰羊蹄菜,根黄白色,粗大似葫芦巴。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羊蹄主杀虫,治疥癣,肿疡,清血热,疗肠风,便秘。
【别录】浸淫疽痔,杀虫。
【大明】治癣,杀一切虫,醋磨贴肿毒。
【用量】普通二至三钱,外用无定量。
【禁忌】多食下气,令人作泻,故有人取以代大黄者。

二九六、篇蓄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生山谷。一名篇竹。
【产地】处处有之,多繁殖路旁,叶细绿。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篇蓄草为杀虫疥,利小便要药,治湿疮浸淫,热淋涩痛,热疾黄疸。
【别录】疗女子阴蚀。
【甄权】煮汁饮小儿,疗蚘虫有验。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无湿热者勿用。

二九七、狼毒
【本经原文】味辛,平,有大毒。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瘰,疽蚀,鬼精,蛊毒,杀飞鸟走兽。生山谷。一名续毒。
【产地】产我国山西陕西等地,叶似商陆及大黄,茎叶上有毛,其根皮黄肉白。
【性味】味辛,性平,有大毒。
【主治】狼毒主破积聚,治九种心痛。
【别录】除胸下积癖。
【大明】治痰饮症瘕,亦杀鼠。
【括要】经年癣疮生痂,搔之有黄水出,每阴雨痒甚,为末敷之效。
【用量】普通三分至钱许。
【禁忌】狼毒有毒,用之宜慎,畏密陀僧。

二九八、白头翁
【本经原文】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有毒。治温虐,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治金疮。生山谷及田野。
【产地】处处有之,生山谷及田野,近根处有白茸,故名。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或作小毒)。
【主治】白头翁为治痢要药,功能泄热凉血,治毒痢赤痢,下血腹痛,及妇女经闭。
【别录】治鼻衄。
【甄权】赤痢腹痛,齿痛,百节骨痛,项下瘿瘤。
【弘景】止毒痢。
【容川】白头翁一茎直上如柴胡,所以能治下痢后重者,升散郁结也。其无风动摇,有风不动,色白有毛,凡毛皆得风气,采于秋月,得金木交合之气,故能熄风,从肺金以达风木之气,使木不侮土,故功在升举后重,而止痢疾,又其味苦,是治风热之妙药,仲景治产后中风,及痢疾后重者,走取其熄风火,达肝阳也。
【药征】主治热痢下重也。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滞下胃虚不思食,及完谷不化,泄泻由虚寒寒热而不由湿毒者,均忌,得酒良。

二九九、鬼臼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毒。主杀蛊毒,鬼疰,精物,辟恶气不详,逐邪,解百毒。生山谷。一名爵犀,一名马目毒公,一名九臼。

三〇〇、羊桃
【本经原文】味苦,寒,有毒。治熛热,身暴赤色,风水,积聚,恶疡,除小儿热,生山林川谷及田野。一名鬼桃,一名羊肠。

三〇一、女青
【本经原文】味辛,平,有毒.治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虐,辟不祥,生山谷。一名雀瓢。

三〇二、连翘
【本经原文】一名异翘,一名兰华。一名折根,一名职,一名三廉。味苦,平,无毒。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生山谷。
【产地】产山谷中及泽地,处处有之,四川产者为胜。
【性味】味苦辛,性平,无毒。
【主治】连翘为散结清火要药,主治疮疡,能清火解毒,消肿排脓,散血结气聚,去上焦热,通利小便。
【别录】去白虫。
【甄权】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
【大明】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丹溪】泻心火,除脾胃湿热,治中部血证以为使。
【东垣】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
【容川】连翘亦象心包,而质轻扬,味征苦,故轻扬上达,能清心与上焦头目之热,其无辛散之气,故不主散。
【灵胎】散郁火,治疮疡。
【倪注】此药常与银花同用,皆属味清而质轻,皆能升清气。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连翘清而无补之药也,痈疽已溃及日久,火热由于虚,与脾胃薄弱作泄者均忌,忌火。

三〇三、蔺茹
【本经原文】味辛,寒,有小毒。主蚀恶肉,败疮,死肌,杀疥虫,排脓、恶血,除大风,热气,善忘,不乐。生川谷。

三〇四、乌韭
【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治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生山谷石上。

三〇五、鹿藿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蛊毒,女子腰腹痛,不乐,肠痈,瘰疬,疡气。生山谷。

三〇六、蚤休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有毒。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生川谷。一名蚩休。
【产地】处处有之,生于深山阴湿之地。
【性味】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蚤休主散结导热,治寒热,虐疾,癫疾,痈疽,瘰疬,解蛇毒虫(磨醋敷)。
【别录】癫疾痈疮,除蚀,下三虫,去蛇毒。
【大明】治胎风手足搐,能吐泄瘰疬。
【用量】普通五分至二钱,外用无定量。
【禁忌】以治外证,殊有功效,但其性苦寒,不宜多服,元气虚者忌之。

三〇七、石长生
【本经原文】一名丹草。味咸,微寒,有毒。治寒热,恶疮,大热,辟鬼气不祥。生山谷。
【产地】产我国陕西,各处亦多有之,生于高山峻崖之上,四时不凋,固号长生。
【性味】味咸,性微寒,有毒。
【主治】石长生主积聚痈肿,豁痰利尿,功能散结凝排脓,治胸膈满闷,咳嗽喘满。为解毒杀虫要药。
【别录】下三虫。
【甄权】治疥癣,逐诸风,治百邪魁。
【用量】普通一钱至钱半。
【禁忌】不详。

三〇八、陆英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生川谷。

三〇九、盖草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生川谷。

三一〇、牛扁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无毒。治身皮疮热气,可作浴汤,杀牛虱、小虫、又治牛病。生川谷。

三一一、夏枯草
【本经原文】味苦,辛,寒,无毒。治寒热瘰,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生川谷。一名夕句,一名乃东。
【产地】生原野,处处有之,四川为良,冬至后生,夏至而枯。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无毒。
【主治】夏枯草为瘰疬要药,主养阴血,散结毒,治目珠疼夜甚,阴肿赤白带下,消暑清湿。
【灵胎】泻湿热,散结气。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不详。
【容川】此以时为治之药,夏枯草生于冬末,长于三春,正得水木之气,遇夏则枯,因木当火令,其气退谢,故可用以退肝胆经之火。
【倪注】民间方使用单味夏枯草五钱,生鸡蛋带壳一只,用水二碗煮成一碗,将汤喝尽,去壳吃蛋,如果于健康时吃一剂,则终身不再犯扁桃腺炎。

三一二、芫花
【本经原文】一名去水。味辛,温,有小毒。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虐,疝瘕,痈肿,杀虫、鱼。生川谷。
【产地】产我国河南以及北地山谷中,庭园亦可种植,为约三四尺之落叶灌木,花入药。
【性味】味辛(或作苦),性温,有毒(或作大毒)。
【主治】芫花为行水祛痰要药,主水肿,水饮,痰癖,利血脉,治疮毒,参看甘遂大戟等条。
【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根疗疥疮,可用毒鱼。
【甄权】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寒痰,涕唾如胶,通利血脉,治恶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
【大明】疗咳嗽瘴虐。
【药征】主逐水也,旁治咳掣痛。
【用量】普通七分至二钱。
【禁忌】时珍曰,饮有五,皆由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芫花大戟甘遂,逐水泄热,能直达水饮巢囊隐癖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元气,反甘草,能堕胎,孕妇忌用,醋制良,参看甘遂大戟条。

三一三、巴豆
【本经原文】一名巴菽.味辛,温,有大毒。治伤寒,温虐,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筱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生川谷。
【产地】产四川,出古之巴郡,故名,木高大,结实作房,内含之仁即巴豆。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主治】巴豆为峻泻要药,主荡涤脏腑,开通闭塞,破症坚积聚,留饮痰辟,治大腹水胀,胎伤腹中,利水谷道,排恶疮脓血。
【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杀班蝥蛇虺毒,可练饵之益血脉。
【药性】治十种水肿,瘘痹落胎。
【日华】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子疮。
【元素】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治生冷硬物所伤。
【容川】巴豆油滑,而主下降,故能利大便。味大辛故性烈,大热则悍,以悍烈行其滑利,故迅捷而不留也。
【药征】主治心腹胸膈之毒,兼治心腹卒痛,胀满吐脓。
【用量】普通五厘至三至五分。
【禁忌】凡一切汤散丸剂,切勿轻投,即不得以急证,亦须炒熟压令油极净,入分许即止,不得多用,芫花为使,畏大黄黄莲藜芦冷水,反牵牛,中巴豆毒,用冷水黄莲汁大豆汁解之效。

三一四、蜀椒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毒。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瘁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产地】椒之一种,产四川故名,今各省多有种植。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主治】蜀椒为散寒祛湿,补火温中要药,主邪气咳逆,寒热痹痛,宣肺燥脾,治骨节皮肤死肌,止呕逆,伏蚘虫。
【别录】除六腑寒冷,伤寒温虐,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辟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鬼疰蛊毒,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明目,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甄权】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治咳嗽腹内冷痛,除齿痛。
【大明】破症结,开胸,治天行时气,产后宿血,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止呕逆。
【孟铣】益血,利五脏,下乳汁,灭般,生毛发。
【容川】辛温以散寒湿,能杀虫化湿。
【用量】普通五分至钱半。
【禁忌】久服令人失明伤血脉,多忘乏气,杏仁为使,得盐味佳,中其毒者,火麻仁浆解之,闭口者有毒勿用。

三一五、皂荚
【本经原文】味辛,咸,温,有小毒。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生川谷。
【产地】皂树处处有之,结实名皂荚,以肥而多脂为良,其刺亦可入药。
【性味】味辛咸,性温,有小毒。
【主治】皂荚为通窍搜风拔毒杀虫要药,主风痹死肌,消痰涎,破坚症,治肠痈腹痛,溃散疮疡。
【别录】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
【甄权】破坚症腹中痛,能堕胎,又将浸酒中取尽其精,煎成膏涂帛,贴一切肿痛。
【大明】通关节,头风,消痰杀虫,治骨蒸,开胃,中风口襟。
【宗奭】溽暑久雨时,合苍术烧烟辟瘟疫邪湿气。
【汪机】烧烟熏久痢脱肛。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药性颇峻,中病即止,凡由阴虚火炎,煎熬成痰,热极生风,至卒然仆蹶,不可遽用稀涎,耗其津液,致经络无以营养,为拘挛偏废之病,孕妇亦忌,畏空青人参苦参,伏丹砂粉霜硫黄磠砂。
皂角刺——即皂树刺,味辛性温,无毒,主通关窍,消痈疽,搜风,杀虫,治风厉,腹内生疮,妇人妒乳,胎衣不下。功同皂荚而力更锋锐,能直达病所,通风涎咽喉阻塞、治痈疽未溃均妙,痈疽已溃者、气虚者与孕妇均禁用。

三一六、柳花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风水,黄疸,面热黑。叶,治马疥,痂疮。实,主溃痈,逐脓血。生川泽。一名柳絮。
【产地】江南一带,生湖畔河堤处。
【性味】柳絮,柳枝,柳叶,柳根皆味苦,性寒。
【主治】柳絮为祛湿,解热,止痛药,治黄疸,湿痹,金疮及脚气。柳叶可疗疥,洗漆疮,解热毒,止痛。柳枝及根白皮能解热,止痛,消肿。
【别录】主痂疥,恶疮,金疮,实主溃脓,逐脓血,子汁疗渴。
【甄权】主止血,治湿痹,四肢挛急膝痛。
【日华】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主服金石人大发热闷,汤火疮毒入腹闷热,及疔毒。
【苏敬】柳枝与根主治痰热淋疾,可为浴汤,洗风肿疮疡,煮酒漱齿痛。
【时珍】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肿痛,去风,止痛,消肿。
【附方】金疮出血——柳絮封之即止。
脚多汗湿——柳絮着鞋袜内穿之。
眉毛脱落——柳叶阴干为末,以姜汁在铁器内调膏,夜夜抹之。
黄疸初起——柳枝煮浓汁半升,顿服。
乳痈妒乳——初起坚紫,众疗不愈,柳根皮熟捣,火温棉裹慰之,冷更易,一宿消。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寒症忌用。

三一七、楝实
【本经原文】味苦,寒,有小毒。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生山谷。今名金铃子。又名川楝子。苦楝子。
【产地】产四川云贵等地。
【性味】金铃子味苦,性微寒,其皮味苦,性微寒,有小毒。
【主治】为解热,利尿,镇痛要药,治妇女白带,疝气及心腹诸痛症。苦楝皮杀虫治疥癣,亦可为蔬菜杀虫药。
【别录】苦楝皮治疣虫,利大小肠。
【东垣】入心及小肠,止上下腹痛。
【括要】泻膀胱,治诸疝虫痔,能入肝舒筋,导小肠,膀胱之热,为疝气要药。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胃虚寒者禁之。

三一八、郁李仁
【本经原文】味酸,平,无毒。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根,治齿断肿,龋齿,坚齿。生高山川谷及丘陵。一名爵李。
【产地】产我国陕西甘肃等地,他处亦多有之,其树虽似李树,而结子小若樱桃,核仁入药。
【性味】味酸(或作苦辛),性平,无毒。
【主治】郁李仁为润燥破血,泄气行水要药,主大肠气滞,关格不通,治大腹水肿,四肢浮肿,破结气,利水道。
【孟铣】破癖气,下四肢水,酒服四十九粒,能泻结气。
【甄权】阳中结气,关格不通。
【大明】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
【元素】破血润燥。
【东垣】专治大肠气滞,燥湿不通。
【宗奭】研和龙脑点赤眼。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性专下降,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下后多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非可常用,津液不足者忌用之。

三一九、莽草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毒。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生山谷。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主治】消肿,杀虫要药,治痈肿,瘰疬,疥癣,白秃,头风痛及皮肤麻痹。
【别录】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内服。
【甄权】治风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疬,除风湿,不入汤服,主头疮白秃,杀虫,与白蔹,赤小豆为末,鸡子白调之如糊,敷毒肿,干更易之。
【用量】无定量。
【禁忌】只可做沐汤及外敷药,不可内服。

三二〇、雷丸
【本经原文】一名雷矢。味苦,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膏摩,除小儿百病。生山谷土中。
【产地】产我国河南陕西湖北等地,生土中,为竹之余气所结,故亦曰竹苓。
【性味】味苦(或作咸),性寒,有小毒(或作无毒)。
【主治】雷丸为消积杀虫要药,主除皮中热结,逐毒气,杀诸虫,作摩膏治小儿百病。
【别录】作摩膏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虫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人阴痿。
【甄权】逐风,主痫狂走。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
【禁忌】不利女子,多服令人阴痿。

三二一、桐叶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恶蚀疮着阴。皮,治五痔,杀三虫,花,主敷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山谷。
【产地】产山区。
【性味】桐叶及桐木皮俱味苦,性寒。
【主治】桐叶及皮皆消肿毒,生毛发,杀三虫。桐花能明目。
【别录】桐木皮疗奔豚气病。
【甄权】桐木皮治五淋,沐发去头风,生发滋润。
【时珍】桐叶消肿毒,生发,桐木皮治恶出疮,小儿丹毒,煎汁涂之。
【用量】一般三钱至五钱。
【禁忌】无。
【附方】手足浮肿——桐叶煎汁渍之,并饮少许,加小豆良。肘后方:削桐木煮汁洗,并饮少许。(圣惠方)
发落不生——桐叶一把,麻子仁三升,米泔煮汤去渣,日日洗之。(肘后)
眼见诸物——禽虫飞走,乃肝胆之疾,青桐(紫花者)花,酸枣仁,元明粉,羌活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和渣服,日三。(经验方)

三二二、梓白皮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热,去三虫。花、叶,捣敷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山谷。
【产地】生山区。
【性味】味苦,性寒。
【主治】梓白皮能解热,杀虫,亦治反胃疮疥,梓实为排水利尿药,治浮肿有效。
【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小儿热疮,身头烦热,蚀疮,煎汤浴之,并捣敷。
【大明】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搔痒。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寒症忌用。

三二三、古南
【本经原文】一名鬼目。味辛,平,有毒。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实,杀虫毒,破积聚,逐风痹。生山谷。

三二四、黄环
【本经原文】一名凌泉,一名大就。味苦,平,有毒。治蛊毒,鬼疰,鬼魅,邪气在臓中,除咳逆,寒热。生山谷。

三二五、嫂疏
【本经原文】味辛,寒,无毒。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生川谷及田野故丘墟地。可作浴汤。

三二六、鼠李
【本经原文】治寒热,瘰疬疮。生田野。今少用。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味苦性寒,有微毒,其皮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解毒,破积杀虫药,治瘰疬,疝瘕腹胀,天花黑陷,疥癣有虫。皮可治热毒及疳虫。
【大明】治水肿腹胀满。
【苏敬】下血及碎肉,除疝瘕积冷,九蒸酒渍,服三合。
【别录】鼠李皮治身皮热毒。
【孟铣】治口疳蛀齿,及疳虫蚀人脊骨者,煮浓汁灌之良。

三二七、药实根
【本经原文】一名连木。味辛,温,无毒。治邪气,诸痹疼酸,续绝伤,补骨髓。生山谷。

三二八、栾花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目痛,泪出,伤眦,消目肿。生川谷。

三二九、蔓椒
【本经原文】味苦,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歴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生川谷及丘冢间。一名豕椒。

三三〇、豚卵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治惊痫,癫疾,鬼疰,虫毒,除寒热,奔豚,五癃,邪气,挛缩。悬蹄,平。主五痔,伏热在肠,肠痈内蚀。一名豚颠。

三三一、麋脂
【本经原文】味辛,温,无毒。治痈肿,恶疮,死肌,风寒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生山谷及淮海边。一名官脂。

三三二、(鼯)鼠
【本经原文】微温。主堕胎,令产易。生平谷。

三三三、六畜毛蹄甲
【本经原文】味咸,平,有毒。治鬼疰,虫毒,寒热,惊痫,癫,痉,狂走。骆驼毛,尤良。

三三四、虾蟆
【本经原文】味辛,寒,有毒。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生江湖池泽。

三三五、马刀
【本经原文】味辛,微寒,有毒。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生江湖池泽及东海。

三三六、蛇蜕
【本经原文】味咸,平,无毒。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瘈瘲,癫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生川谷及田野。一名龙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龙子单衣,一名弓皮。
【产地】处处有之,多蜕于石上及人家墙屋间,白色如银者入药。
【性味】味咸甘,性平,无毒(或作小毒)。
【主治】蛇蜕主瘈瘲癫疾,弄舌摇头,治皮肤疥癣疮疡,明目退翳。
【别录】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止呕逆,明目,烧之疗诸恶疮。
【甄权】喉痹,百鬼魅。
【日华】炙用辟恶,止小儿惊悸客热,煎汁傅疬疡,白般风,摧生。
【孟铣】安胎。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
【禁忌】性走窜,凡小儿惊痫癫疾,非外邪客忤而由肝心虚者忌用,孕妇忌之,畏磁石及酒,得火熬之良。
三三七、白颈蚯蚓
【本经原文】味咸,寒,无毒。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虫毒,杀长虫。仍自化作水。生平土。今名地龙。
【产地】田中或韭田中及地下,处处有之。
【性味】味甘酸,性寒,无毒。
【主治】蚯蚓主解毒,傅疮,小便不通,赤白痢疾。
【藏器】主赤白久热痢,取一升炒烟尽,沃汁半升滤净饮之。
【日华】小儿阴囊忽虚热肿痛,以生甘草汁入轻粉末调涂之,以盐研傅疮去热毒,及蛇犬伤。
【苏敬】傅狂犬伤,出犬毛神效。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内服宜煎汁澄清,不必用渣。

三三八、翳螉
【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治久聋,咳逆,毒气,出刺,出汗。生川谷或人屋间。

三三九、蜈蚣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毒。治鬼疰,虫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虐,去三虫。生川谷。
【产地】处处有之,赤足者良。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主治】蜈蚣为驱风散结要药,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治寒热积聚,堕胎,去恶血,制蛇毒。
【别录】疗心腹寒热积聚,堕胎,去恶血。
【日华】治症瘕。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
【禁忌】蜈蚣有毒,必风气暴烈,药病相当,乃可设,或过剂,以蚯蚓桑皮解之,畏蛞蝓,被蜈蚣螫伤,捣蛞蝓涂之即止痛。

三四〇、水蛭
【本经原文】味咸平,有毒。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生池泽。一名至掌。
【产地】产池泽中,处处有之,好吸附人畜肌肤而吮其血。
【性味】味咸,性平,有毒。
【主治】水蛭主逐恶血,破征积,治折伤坠扑,蓄血疼痛,堕胎通经,外治肿毒。
【别录】堕胎。
【药性】治女子月闭,欲成干血劳。
【藏器】痈肿毒肿。
【宗奭】治折伤坠蹼蓄血有功。
【容川】锐而善入,又能允血,故主攻血积。
【灵胎】逐瘀破积。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
【禁忌】破血泄结之品,不可轻服,误吞水蛭,入腹难死,久则生子,食人肝血,腹痛难忍,面目黄瘦,用田中泥一两,雄黄二钱为丸,分四服,开水下,即随大便而出,桂圆肉包烟油吞之,即下,此物畏石灰食盐。

三四一、斑蟊(猫)
【本经原文】味辛寒,有毒。治寒热,鬼疰,虫毒,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生川谷。一名龙尾。
【产地】处处有之,大豆叶上甲虫也,有黄斑文。
【性味】味辛,性寒,有毒。
【主治】斑蟊主瘰疬虫毒,治血积,蚀死肌,破石癃,堕妊娠死胎,敷鼠瘘恶疮。
【别录】血积,伤人肌,治疥癣,堕胎。
【甄权】治瘰疬,通利水道。
【日华】疗淋疾,傅恶疮,瘘烂。
【用量】普通二分至三分。
【禁忌】有毒,用时去翅足,同糯米炒熟,或麸炒过,醋煮用,亦有用米取气不取质者,生用则吐泻,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曾青甘草豆花,惟性猛毒,力能烂肉堕胎,体虚者忌之

三四二、贝子
【本经原文】味咸,平,有毒。治目翳,鬼疰,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生东海池泽。一名贝齿。又名大贝。
【产地】产海滨,壳略似三角形,口作锯齿状,有白色紫色之花者。
【性味】味咸,性平,有毒。
【主治】贝齿主散结热,利水道,治目翳,狂热,鬼疰蛊毒,搜湿毒,通五癃。
【别录】温病寒热,解肌,散结热。
【甄权】伤寒狂热。
【弘景】烧研点目去翳.
【李珣】下水气浮肿,小儿疳蚀,吐乳。
【用量】普通二至三钱。
【禁忌】蜜醋浸透,虾米酒淘入药,无湿热结滞者勿用。

三四三、石蚕
【本经原文】味咸,寒,有毒。治五癃,破石淋,堕胎。肉,解结气,利水道,除热。生池泽。一名沙虱。

三四四、雀瓮
【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疰。生树枝间。一名躁舍。又名知了。今名蝉蜕。
【产地】生夏日树间。
【性味】昧甘咸性寒。
【主冶】为解热镇惊退翳之药,治小儿热惊,皮肤风热瘾疹。目生翳瘴,治小儿哑病及阴肿。
【别录】治小儿惊痫,妇人生子不下,烧灰酒服,治久病。
【藏器】研末一钱,用华水调服,治哑病。
【宗奭】除目昏除翳,以水煎汁服,治小儿疮疹出不快,甚良。
【时珍】治头风眩晕,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襟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用量】一般五分至一钱。
【禁忌】无。
【附方】小儿惊啼——蝉蜕后半截为末,入薄荷脑少许,每服一匙蜜调下,亦治夜啼。
瘾疹——皮肤起红般痒,蝉蜕与薄荷叶等分为末,每酒服一钱,日三。
痘后目翳——蝉蜕为末,每服一钱,日二。
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内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

三四五、蜣螂
【本经原文】味咸,寒,有毒。治小儿惊痫,瘛瘲,腹胀,寒热,大人癫疾,狂易。生池泽。一名蛣蜣。
【产地】产山区树间。
【性味】味咸,性寒。
【主治】功能通二便,治食痫,癫疾狂阳,脱肛,灸疮出血。
【时珍】治大小便不通,下利赤白,脱肛,一切痔瘘疔肿,附骨疽疮,灸疮出血不止,鼻中息肉,小儿重舌。

三四六、蝼蛄
【本经原文】味咸,寒,无毒。治产难,出肉中刺,溃痈肿,下硬噎,解毒,除恶疮,生平泽。一名蟪蛄,一名天蝼。
【产地】处处有之,穴地粪壤中而生,夜则外出求食,有短翅,能低飞。
【性味】味咸,性寒,无毒(或作有毒)。
【主治】蝼蛄主行水解毒,下硬噎,利二便,治大腹水肿,通石淋,疗难产,外涂出肉刺,治痈肿。
【日华】治水肿,头面肿。
【丹溪】治口疮甚效。
【用量】普通二至三钱。
【禁忌】欲利大小便,用自腰以后半截,但其性急,虚者忌之,入药取雄者(善鸣而非腹较小),去翅足炒用。

三四七、马陆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毒。治腹中大坚症,破积聚,息肉,恶疮,白秃。生川谷。一名百足。

三四八、地胆
【本经原文】味辛,寒,有毒。治鬼疰,寒热,鼠瘰,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生川谷。一名蚖青。

三四九、鼠妇
【本经原文】味酸,温,无毒。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症,痫,痉,寒热,利水道。生平谷及人家地上。一名负燔,一名蝛。
【产地】处处有之,多在下湿处瓮器底及土坎中。
【性味】味酸,性温,无毒。
【主冶】鼠妇主利水道,去瘀积,治久虐寒热,妇人月闭,能堕胎。
【日华】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痓,寒热,利水道,堕胎。
【用量】普通钱许。
【禁忌】孕妇忌之。

三五〇、萤火
【本经原文】一名夜光。味辛。微温,无毒。主明目,小儿火疮,伤热气,蛊毒,鬼疰,通神精。生阶地、池泽。

三五一、衣鱼
【本经原文】味咸,温,无毒。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皆宜摩之。生平泽。一名白鱼。
【产地】产湖中,即白鲤鱼也。
【性味】甘平无毒。味薄不美,故鱼人时而弃之。
【主治】去水气愈肿也。
【用量】属食物类,无定量。
【禁忌】无。

三五二、桃核仁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今名桃仁。
桃花——杀疰恶鬼,令人好颜色。
桃枭——在树不落,微温,主杀百鬼精物。
桃毛——平,主下血瘕,寒热积聚,无子。
桃蠹——杀鬼,辟邪恶不祥。生川谷。
【产地】处处有之,以产河南陕西者为良,仁入药。
【性味】味苦甘,性平,无毒。
【主治】桃仁为破血润燥要药,主行瘀血,消心下坚硬,治血晕血痞血积血痢,血热燥痒,蓄血发狂,通月经。
【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硬,除卒暴击血,通月血,止心腹痛。
【元素】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
【孟铣】杀三虫,又每夜嚼一枚和蜜涂乎面良。
【容川】桃花红而仁味苦,皆得地火之性,仁在核中,又象人心,味苦有生气,是正入心中,故桃仁能破血,亦能生血。气属阳,血属阴,瘀血阻气,则阳不入阴,蒸热汗出,宜破其血,使气得入于血中,则不壅热,桃仁主之。
【灵胎】逐瘀血,除邪气。
【倪注】痘家勿用,因仁有生气,可令痘长。
【药征】主治瘀血,少腹满痛,兼治肠痈及妇人经水不利。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至三钱。
【禁忌】生桃实多食,令人膨胀及生疮疽,与鳖同食患心痛,服术人忌之,作脯食,益颜色,肺病宜之。桃仁散而不收,泻而无补,过用或不当,能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故凡经闭由于血枯,产后腹痛由于血虚,大便闭涩由于津液不足者均忌,双仁者有毒,不可食。

三五三、杏核仁
【本经原文】味甘,温,有毒。治咳逆上气,肠中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生川谷。今名杏仁。
【产地】杏树处处有之,有多种,以产山西河南山东一带者为胜,仁入药。
【性味】味甘苦,性温,有小毒。
【主治】杏仁为咳逆痰气要药,主咳嗽气急,能下气平喘,治风寒痰滞,能宣肺解肌,除风散寒,润燥消积,利胸膈气滞。通大肠气闭。
【别录】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往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满痛,杀狗毒。
【甄权】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角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和酪作汤润声气。
【元素】除肺热,治上焦风燥,利胸膈气逆,润大肠气秘。
【容川】杏仁有油,但得苦味,无辛烈之气,故降而不及。色白属金,降气行痰,气降则血降,故凡吐血必咳痰,痰为气分,因气逆而血升,故引出其血也。
【药征】主治胸间停水也,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气结胸,心痛,形体浮肿。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凡杏子性皆热,小儿多食致疮痈膈热,多食动宿疾,产妇尤忌,杏仁双仁者有毒能杀人,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痰者均忌,恶黄耆葛根。

三五四、腐婢
【本经原文】小豆花也。味辛,平,无毒。治痎虐,寒热,邪气,泄利,阴不起,病酒头痛。
【药征】主治心中懊恼,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而烦也。
【用量】不定量。
【禁忌】无。

三五五、苦瓠
【本经原文】味苦,寒,有毒。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生川泽。
【产地】产我国山西,他省亦多有之,瓤及子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主治】苦瓠主治水肿,利小便,通淋,治疮。
【苏敬】利石淋,吐呀嗽。囊结疰蛊,痰饮。又煮汁渍阴,疗小便不通。
【藏器】煎汁滴鼻中出黄水,去伤冷鼻塞黄疸。
【大明】吐蛔虫。
【用量】普通二至三钱,大剂无定量。
【禁忌】服苦瓠过分吐利不止者,以黍穰灰汁解之。

三五六、水斳
【本经原文】一名水英。味甘,平,无毒。治女子赤沃,止血,养精,保血脉,益气,令人肥健,嗜食。生南海,池泽。又名芹菜。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味甘性平,有特殊的香味。
【主治】解热止血,健胃药,治女子血崩赤带,小儿暴热,大人酒后热。
【本经】主女子赤沃,止血养精,保血脉,益气,令人肥健,嗜食。
【藏器】饮汁去小儿暴热,大人酒后热,鼻塞身热,去头中风热,利口齿,利大小肠。
【大明】治烦渴、崩中,带下,五种黄病。
【圣惠】捣汁日服六七合,治小便出血。

三五七、彼子
【本经原文】味甘,温,有毒。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鬼疰,伏尸。生山谷。

第三章 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
以下的药物原不见于神农本草经,但是因为张仲景医圣在伤寒与金匮中有使用到这些药物,我想必然在仲师所依循的胎胪药录该书之中可以找到,由于该书已经失传,我不揣冒昧地将它们另外列出,并附上使用说明,以求使经方更为完善。

一、青盐
【产地】产于我国内陆青海之盐。
【性味】甘咸而寒。入肾经。
【主治】补肾,泻血热,助水脏,平血热,坚骨固齿,明目乌发。
【别录】治目痛赤涩,吐血溺血,齿舌出血。
【炮制】不假煎炼,方棱,明莹,色青者良。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
【禁忌】多食伤肺,走血,渗津,发渴。凡血病,哮喘,水肿,消渴人为大忌。

二、诃子
【产地】产我国广东等地,其实六棱,又名诃黎勒。
【性味】味苦酸涩,性温,无毒。
【主治】诃子为涩肠治痢,保肺调气要药,主胸膈结气,心腹胀满,消痰,化食,通津,开胃,治心腹虚痛,肠风下血,崩带,胎漏,久痢,虚嗽。
【唐本】主冷气。
【甄权】破胸膈结气,通利津液,止水道,黑髭发。
【大明】消痰下气,化食开胃,除烦治水,调中止呕吐,霍乱心腹虚痛,奔豚肾气,肺气喘息,五膈气,肠风泻血,崩中带下,怀孕漏胎,及动胎欲生,胀闷气喘,痢人肛门急痛,产妇阴痛,和蜡烧烟熏之及煎汤熏洗。
【萧柄】下宿物,止肠辟久泄赤白痢。
【苏敬】治痰嗽咽喉不利,合三数枚殊胜。
【丹溪】实大肠,敛肺降火。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
【禁忌】气虚宜缓缓少用,以此虽涩肠,而又泄气也,凡咳嗽痢疾初起者,均忌。

三、红花
【产地】产我国北地,今处处有之,园圃亦可栽植,为两年生之草本植物,花开色红,故名。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红花为活血行瘀要药,主暴吐紫血,(紫则有瘀),产后血晕,痘疮血热有毒,(血行则毒解),治月经不调,腹中结块。
【开宝】主产后血运口襟,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
【丹溪】多用破血,少用养血。
【用量】普通五分至钱半。
【禁忌】忌沉香麝香,能使红花变色,可下死胎,孕妇忌用,过用红花,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容川】色赤自入血分,味苦专能泄血,而花性专主轻扬,上行外走,故能泄肌肤脉络在外在上之血,有谚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血足则肝阳不动,而风自熄。观仲景之红蓝花酒,治风气百疾,则知治风先治血的道理。色红能生血,而味苦,又能泻血。
番红花——红花之产于新疆者,味甘性平无毒,主活血开郁,治心忧气闷,惊悸,伤寒发狂今多用为开胃行经之品。
藏红花——红花之产于西藏者,性味同红花,以入滚水内色如血,可冲四次不变色者为真,主活血通经治吐血(各种痞结冲汤服,忌食油荤盐),功用最良。
土红花——红花之产于福建者,根叶入药,味甘,性微寒,无毒,(或作有毒)治劳热瘴虐,骨节疼痛。

四、蜘蛛
【产地】生原野,处处有之,种类甚多,取大腹深灰色,空中作圆网者,入药。
【性味】味缺,性微寒,有小毒。
【主治】蜘蛛主口瘑,瘰疬,结核,治蜈蚣蜂虿螫伤,宜外用,内服治干霍乱呕吐,脱肛,小儿大腹疳。
【别录】小儿大腹丁奚,三年不能行者。
【弘景】蜈蚣蜂虿螫人,取置咬处吸其毒。
【苏敬】主蛇毒,温虐,止呕逆霍乱。
【苏颂】取汁涂蛇伤,烧啖治小儿腹疳。
【日华】斑者治虐疾疔肿。
【用量】普通一至二钱。
【禁忌】有毒之物,可外用,少内服。凡使,去头足用,落在饮食中者不可食,畏蔓青雄黄,被蜘蛛咬中毒者,(一)用大篮汁一碗,入雄黄麝香少许,搽患处,仍服其汁。(二)用艾叶烧烟熏之。(三)羊乳灌之。(四)雄黄末敷之。

五、赤小豆
【产地】处处有之,以紧小者为良。
【性味】味辛(或作甘酸)性平,无毒。
【主治】赤小豆为行水散血,消肿解毒要药,主排痈肿脓血,水气肿账,治脚气,利小便,疗一切痈疽恶疮发背,内外可用。
【别录】疗寒热,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下腹胀满,吐逆卒辟。
【甄权】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通气,健脾胃,令人美食,捣末同鸡子白涂一切热毒痈肿,煮汁洗小儿黄烂疮,不过三度。
【士良】缩气行风,坚筋骨,抽肌肉。
【孟铣】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暴痢后气满不能食者,煮食一顿即愈,和鲤鱼煮食,甚治脚气。
【日华】解小麦热毒,煮汁解酒毒,解衣粘缀。
【容川】赤小豆发芽,则能透达脓血。(黏涩又味甘,能填补止泻利。)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至四钱。
【禁忌】合鱼鲊食成消渴,作酱,同饭食成口疮,久服则降令太过,津血渗泄、令人肌瘦身重。

六、艾叶
【产地】生田野间,处处有之,陈久者良,有香味。
【性味】味苦,性征温,无毒。
【主治】艾叶为炙百病要药,并可作煎剂,主暖子宫,调经,止血,安胎。
【弘景】捣汁服止伤血,杀蚘虫。
【苏敬】主衄血下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甄权】止崩血肠痔,血搨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捣汁饮,冶心腹一切冷气鬼气。
【大明】治带下,霍乱转筋,痢后寒热。
【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容川】艾叶味苦而气温,其茸又能发火,是以能温肝补火,禀母木火之气,能入血室,女人经痛,乃凝血作痛,艾叶可去血室中之冷气也。补火之药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
【用量】普通数分至钱半,炙用无定量。
【禁忌】妇女血热而月经超前者,宜慎用之。

七、紫苏
【产地】处处有之,为一年生之草本,叶之背面皆紫者佳,有香气。茎叶与子皆入药。【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紫苏为发表散寒解毒要药,功能降气化馾,发汗祛寒,主伤风寒热霍乱,肺气喘急,心腹胀满,安胎,妇人胎前宜之。
【别录】主下气,除寒热,其子尤良。
【孟铣】除寒热,治一切冷气。
【日华】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角气,通大小肠。
【苏颂】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
【苏敬】下气消缓,虚者宜之,主安胎。
【用量】叶梗普通八分至二钱,苏子钱半至三钱。
【禁忌】凡阴虚因发寒热,或寒头痛者,宜敛宜补,不可用苏叶,火升作呕者亦忌,惟可用子,忌鲤鱼,同食发恶疮。
【容川】紫苏色红味辛香,能散血分肌肉中之寒,枝叶披离,故主散之性多,而主升之性少。苏子——主上气咳逆冷气,及腰脚中湿气,风结气,调中止霍乱,消五膈呕吐反胃,消痰止嗽,利大小便,治肺气喘急。
苏叶——主发散,盂铣曰苏子与苏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宜用子,近世多用以发散风寒,至化痰之力,则不如子也。主散气分之热,如喉为气之海。
苏梗——主顺气表散,汪昂曰,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开郁降气,消痰定喘。

八、饴糖
【产地】处处有之,乃以米麦制成者。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饴糖为滋润肺脾,健胃补中要药,补中益气,主补虚冷,益气力,治胃气枯燥,脾弱不运。
【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思貌】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治唾血,消痰,润肺止嗽。
【孟铣】健脾胃补中,治吐血,打损瘀血者熬焦酒服,能下恶血,又伤寒大毒嗽,于蔓青薤汁中煮一沸,顿服之良。
【宗奭】脾弱不思食人多用,能和胃气,亦用和药。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钱。
【禁忌】丹溪曰,饴属土,成于火,大发湿中之热,多食助脾风,能生胃火,此损齿之因,凡中满呕吐,酒病、牙疳,肾病及湿热证,不得轻投。

九、侧柏叶
【产地】处处有之,山野最宜种植,树高大可作木材,叶侧生者入药。
【性味】味苦涩,性微寒,无毒。
【主治】侧柏叶为滋阴凉血要药,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治冷鞥湿痹,傅汤火伤,生肌杀虫。
【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甄权】治冷风历节疼痛,止尿血。
【大明】灸罯冻疮,烧取汁涂头,黑润鬓发。
【苏颂】傅汤火伤,止痛减般,服之疗蛊痢,作汤常服杀五脏虫,益人。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畏菊花诸石,忌面,得酒良,焙干用。
侧柏子壳——和鸡子清调服,解砒霜毒。
侧柏子枝节——治风痹,历节风,疗虫疥。
侧柏油——外用治诸癣痈毒,游丹秃疮,头面耳部黄水疮,杀虫虱。
侧柏根皮——主凉血,生毛发,治火灼烂疮。

十、豆豉
【产地】处处有之,为一般食物调味之用。
【性味】色黑味咸,无毒,形如心,色如肾,味咸入肾,故治火中之木,令水火相济。
【主治】主治心中懊憹也,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而烦也。
【倪注】经方中之栀子豆豉汤主治心中懊憹,一般多用于病愈后之失眠烦躁。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多无禁忌。

十一、鸡矢白
【产地】处处有之。为鸡食砂岩后排出之大便中,色白者。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主行水消积,治鼓胀,疗转筋入腹,破石淋,利二便,下气破血,治伤寒寒热中风贼风风痹白虎风,贴风痛头痛,止遗溺,灭般痕,小儿客忤惊啼,解金银毒,酒服疗乳妒乳痈乳头破裂,外敷秃疮耳疮瘰疬。
【素问】治臌胀。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酒服最佳。

十二、蒴翟细叶——现无资料可查(出于王不留行散中)

十三、没药
【产地】产我国南部热地,为树中流出之脂液,凝结成塽者,入药。
【性味】味苦辛,性平,无毒。
【主治】没药为散血消肿定痛生肌要药,主破血止痛,治折伤瘀血,消肿毒。
【开宝】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瘘,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李珣】堕胎,产后心腹血气痛,并入丸散服。
【大明】破症瘕宿血,损伤瘀血,消肿痛。
【好古】心胆虚,肝血不足。
【用量】普通五分至二钱。
【禁忌】凡骨节痛,胸腹胁肋痛,非由血瘀而由血虚者,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者,痈疽已溃者,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均忌。
【吴克潜】打扑跌损,皆伤筋络,气血不行,瘀痈作痛,乳香没药,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多相兼而用。

十四、乳香
【产池】产西南热地及西藏等处,为树中流出之脂液,凝结成块者,入药。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无毒。
【主治】乳香为活血伸筋要药,主通行周身经络,去风散瘀,活血定痛,托疮毒,消痈疽。
【别录】主风水毒肿,去恶气,伏尸,痈疹痒毒。
【之才】治不眠。
【大明】下气,益精,补腰膝,治肾气,止霍乱冲恶,中邪气心腹痛疰气,煎膏止痛长肉。
【元素】补肾,定诸经之痛。
【用量】普通五分至二钱。
【禁忌】痈疽已溃,不宜服,诸疮脓多时,未宜遽用。

十五、白芝
【产地】处处有之,根有轮节或隆起,外面色淡黄褐,气味甚香。
【性味】味辛,(或作甘)性温,无毒。色白入肺。
【主治】白芝为散风发表要药,行手足阳明,入手太阴而为阳明主药、故治头面诸疾,功能通窍去湿,疗风行血,止头痛,和肠胃,烧之辟邪气。
【别录】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头眩目痒。
【甄权】能蚀脓,止心腹血刺痛,女人沥血腰痛血崩。
【大明】治目赤努肉,去面皯疵般,补胎瘘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一切痈疮疥癣,止痛排脓。
【元素】解利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
【用量】普通五分至钱半。
【禁忌】呕吐由于火,瘘下赤白,阴虚火炽,病由血热所至者,均忌,恶旋覆花,制雄黄硫黄。
【吴克潜】白芝为肺胃大肠三经气分药,亦入三经血分,擅散风去湿之功,配白芝治偏正头风,齿痛,带下者,成方颇多。

十六、粳米
【产地】我国东南诸省。粳乃稻米之总称,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金气多,性凉,尤能清热。俗话:北粳凉,南粳温,白粳凉,红粳温,新米食之,动气。陈米佳,冲淡可以养胃。煮汁煎汤,取其调胃,利小便,去湿热,除烦渴之功。
【性味】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色白入肺。
【主治】补脾清肺,和胃补中,除烦清热,煮汁止渴。
【仲景】以清热补不足。
【张文潜】粥能畅胃气,生津液,每晨空腹食之,所补不细。与脏腑相宜者唯此最佳。
【用量】可以日常服用。
【禁忌】无禁忌。

十七、甘李根白皮
【产地】即李树之根。
【性味】味咸性大寒。
【主治】为解热药,治消渴,奔豚气逆。
【别录】李根白皮治消渴,止心烦,逆奔豚气。
【孟铣】将之炙黄煎汤,日再饮之,治女人卒赤白带下。
【甄权】治脚下气,主热毒烦躁,煮汁服止消渴
【用量】一般三钱至五钱。
【禁忌】津液不足者忌。

十八、三七
【产地】产我国湖广一带,山野自生,庭园亦可栽植,茎高二三尺,根作团块。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无毒。
【主治】三七为散瘀定痛要药,功能散一切恶血,保一切新血,治血瘀成肿成痛,外敷能消肿止血。为云南白药之主药。
【日华】金鱼将死,入山漆叶(三七叶)汁于鱼口,即活,无名疮疖,捻叶敷之。
【倪注】举凡内外伤,诸烂疮,乳痈等都可以用,镇痛止血。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大剂一两左右。
【禁忌】无。

十九、鸡子黄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味甘性平。
【主治】镇心安脏,益气补血。清咽开音,散热定惊。止嗽止痢,利产安胎。用醋煮食,治赤白久利。胎衣不下,吞卵黄二三枚,解发刺喉,令吐即下。取蛋壳,细研,调以麻油,擦痘毒神效。
【用量】一般一日二三枚。
【禁忌】多食另人滞闷。

二十、猪胆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猪胆汁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主清心明目,凉肝胆,治目赤目翳,小儿疳瘦,著名方剂有猪胆汁方。(用猪胆汁和醋少许,灌入谷道中,少顷大便出宿垢),治阳明热结于下,大便不通者。
【用量】一次一枚。
【禁忌】寒实者禁忌。

二十一、郁金
【产地】产四川广东及台湾琉球等地,为多年生之宿根草,根茎似芋,内暗褐色或黄色,其香能及远。
【性味】味辛苦,性寒,无毒。
【主治】郁金为凉血破瘀要药,功能开血中之郁,泄血中之热,治吐血。溺血,恶血留积,失心癫狂。
【唐本】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甄权】单用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傅之,亦治马胀。
【丹溪】治吐衄,妇人倒经,痘毒入心。
【元素】凉心。
【东垣】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迫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肝气不平,以致伤肝吐血者,均忌。

二十二、木通
【产地】木通古名通草,多自生山野,庭园亦可栽植,各省有之,茎入药。
【性味】味辛苦(或作辛甘)性平,无毒。
【主治】木通为导湿热,利小便要药,主降心火,清肺热,化津液,止大渴,治淋沥,水肿。
【别录】疗脾疽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齆鼻息肉,堕胎。
【甄权】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唾,主水肿浮大。
【孟铣】利诸经脉寒热不通之气。
【士良】理风热小便数急痛,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饮有效。
【大明】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推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下乳。
【藏器】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李珣】主诸痿疮,喉痹咽痛,浓煎含咽。
【冬垣】通经利窍,导小肠火。
【用量】普通七分至二钱。
【禁忌】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忌,孕妇禁用。

二十三、新绛
【产地】即大红帽之纬也。
【性味】烧炙后用,味苦辛。
【主治】主要用于止血行血。
【用量】一般五分至一钱。
【禁忌】忌与活血化血之药同用。

二十四、薤白
【产地】处处有之,叶似韭而阔,多白而无实,入药去青留白。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
【主治】薤白为滑利散结要药,调中助阳,散血生肌,泄下焦太肠气滞,主胸痹刺痛,泄痢后重,温中助阳,下气散血,除寒热,治带下。
【本经】主金疮,疮败。
【别录】归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作羹食利病人,诸疮中风寒水气肿痛,捣涂之。
【日华】煮食耐寒,调中补不足,止久痢冷泻。
【东垣】治泄痢下重,能泄下焦阳明气滞。
【思貌】心病宜食之,利产妇。
【孟铣】治女人带下赤白,作羹食之,骨硬在咽不去者,食之即下。
【苏敬】白者补益,赤者疗金疮及风,生肌肉。
【宗奭】与蜜同捣,涂汤火伤甚速。
【药征】主治心胸痛而喘息咳唾也,旁治背痛,心中痞。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发热病不宜多食,不可与牛肉同食,令人作症瘕。

二十五、白前
【产地】山野多年生草,根死似细辛而大。白色,坚直易折,嘉谟曰,似牛膝短小柔软,能弯者为白微,长坚易折者为白前。
【性味】辛苦味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白前为下气降痰要药,长于降气,下痰止嗽,治肺气壅实,胸膈逆满,主治咳逆上气,肺病痰喘。
【别录】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呼吸欲绝。
【大明】主一切气,肺气烦闷,贲豚肾气。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肺虚硬气者忌。
【吴克潜】白前能祛痰而利肺气,寇氏称其能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左尤佳,而时珍谓其性无补益,虽寇氏称其能保肺气,但其功能专于降气,气降故痰亦下,故惟肺气壅实,兼有痰凝塞者,用之无不奏效,若虚者则不宜,之二说者,可并存也,盖惟其泻肺不补,而痰乃能降,气乃能平,惟其祛痰降气,而肺乃得保,气乃得安,正可以互相发明也。

二十六、神曲
【产地】处处有之,乃以青篙苍耳野蓼自然汁杏仁泥赤小豆未和白面,如造酱法酿制者,药铺多于伏日为之。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神曲为消食化痰要药,辛能散气,甘调中,温开胃,化水谷,消积滞,主化水谷宿食,行气调中,健脾开胃,治症结胀满,泄泻痢疾。
【本草】痰逆症结,泻利胀满:回乳下胎,治目病。
【药性】主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
【元素】养胃气,治赤白痢。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脾阴虚胃火盛者忌之,虚胀者亦不宜,又能落胎,孕妇宜少食。

二十七、小麦
【产地】处处有之,北方者为良。
【性味】味甘,性平,微寒,无毒。
【主治】小麦主除客热,养心除烦,利尿止血,养心气,为服食滋养之品。
【别录】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女子易孕。
【思貌】养心气,心病宜食之。
【宗奭】煎汤饮治暴淋。
【素问】麦属火,心之谷也。
【圣惠方】小麦饭治疗烦热少睡多渴。
【用量】普通二至三钱。
【禁忌】脾虚作胀者,不甚相宜,入药,宜完用,皮肉不可分拆,拆则性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
【附录】浮小麦——麦之性轻,入水浮起者,味咸性寒无毒,主益气除烦。治盗汗自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麦苗——味辛性寒,主消酒毒,暴热,酒疸目黄,并捣汁日饮。

二十八、灶心土
【产地】乡下土灶烧之多年者佳,新土无效。
【性味】味甘性温平,功能补土利湿,修补胃壁之损伤。
【主治】治吐血,下血,胃家损伤之重症者,胃出血,呕吐血,大便黑等。
【仲景】黄土汤用之,治疗便血吐血等。
【用量】一般三钱至五钱。
【禁忌】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星曝出的那些圈中内幕,真实的娱乐圈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uxings.com/262

作者: doufujiuhua

灵修万法归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休息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