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谈房子,谈一个生活中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总是痛苦的事情能让你进步。
为啥不谈房子呢?特殊时刻,你懂得,大家最好在留言中也别多说。
1
有人说,如果你不是干工程或者科研的,实际日常生活中,高中以上理科知识用不上。
的确,你去摘苹果的时候,确实也用不上牛顿力学。
你去开车的时候,也不用上能量守恒定律。
然而,如果你换一种思路就会发现。
实际上,很多理科原理,不单纯能指导工程和实验,有时候它也能代表一种自然界的运行模型。
比如我们今天要谈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就是这么一个规律。
2
那啥是熵增呢?咱也不去高考,就不念那种严谨定义了。
所谓熵增,简单的讲就是任何系统,在不如输入能量的情况下,就持续一种向着混乱,毁灭,能量流失的状态发展,熵就那种混乱程度的单位,熵增就是这种自毁趋势的不断增加。
还是听不懂,咱们举一个例子,水往低处流,水在高处拥有较大的势能,如果一直往地处流,就始终处于一种能量流失的状态,这就是熵增趋势。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这种趋势,人会慢慢变老,菜刀不用不磨就会逐渐生锈,就连太阳未来也会慢慢燃烧干净,变成黑洞坍塌,那个霍金研究的就是这个。
这种趋势就是熵增,熵增是万事万物自发的状态,而不需要任何力量的推动。
3
那么人除了生理方面的熵增(就是衰老),其他方面会熵增吗?
当然会,人的熵增不单单只身体状态,更是指的心理的状态,知识的状态,技能的掌握。
如果,你像我一样,四十多岁老是觉得对于某个东西不懂,但是又不愿意懂,实际上就是心理熵增的体现。
比特币是啥?那不就是骗人的玩意儿。
元宇宙是啥?那不就是复杂一点的网络游戏。
我有个老领导,在2006年就认为手机的主要功能就应该是打电话和发短信,其他听歌、上网,聊天的通通都是奇技淫巧,要不如不要。
别以为他是农村出来的,人家曾经当过万科地方公司的副总,不过六十多了,退休了,给我们公司当顾问,在公司会上就说过了这句话。
不过,好在我们公司当时是房地产公司,如果是个科技公司,那他的顾问价值应该是负的。
所以吧,不是歧视老年人,因为大多数人的确有这样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心态趋于保守,也就是心理熵增(但也有例外,比如我们的邓公,到了老年,思想依旧非常活跃且与时俱进)。
自己30岁之前的新生事物,都是改变历史巨大进步。
30岁之后的新生事物,都是不值一提的细枝末节,完全用自己当做原点来判断世界所有事物的价值。
很多新生事物,要么觉得自己全懂,要么觉得自己学了也不会懂,信息摄入处于熵增状态。
4
熵增是自然趋势,虽然不能改变,但是能减缓。
就如同任何人的死亡不能避免,但是可以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来不断延缓这种情况发展的速度。
那么,想要对抗熵增趋势,就需要输入能量,而输入的这种能量就是负熵流。
当然,能量是一种统称,负熵流可以是物质,比如一个湖泊不断注入新的水流,也可以是能量,就像往一个火炉里放木炭,当然还可能是信息,比如一个人的学习。
然而,这种输入,往往是痛苦的,因为它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要耗能,需要特别的力量推动。
从我们的身体到大脑,是讨厌耗能行为的,这是来自于基因的好恶。
因为长期以来,基因对于能量是极为珍惜的。
这是几百万年进化的结果,毕竟原始人上百万年来始终处于饥饿状态(就是能量不足状态,开始消灭温饱问题时间不超过200年),而基因也被引导进化为对于能量的极度珍惜。
凡是,需要额外付出注意力和精力的事情,大脑都讨厌,比如背单词,写文章,编代码。
凡是,不需要付出额外精力的和能量的事情,而且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大脑都喜欢,比如刷刷抖音,哈哈一笑,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都过去了。
总结一下,凡是具有耗能效果的运动都是痛苦的。
让你身体健康的运动,对于不常运动的人是非常痛苦的。
让你学习背单词,学外语,也不是令人高兴的,研究表明大脑背诵东西的时候,耗能是无所事事时候的3倍。
让你熟练掌握一门乐器的练习,从小提琴到钢琴,没听说哪个小孩能够天天高兴万分的进行。
就连钢琴家郎朗,自己回忆自己小时候练习弹钢琴,都说那是一种痛苦的经历。
然而,只有这种耗能活动,才会产生负熵流的效果,才让自己的思想和身体,处于一种对抗熵增的状态。
5
思想的负熵流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学习,然而学习也分很多种。
我们普通人的学习,一般就是指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学习,然后在工作中不断的充实自己。
这属于知识的学习,比如你现在不去看抖音,而能够认真读这篇文章就属于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当然很有必要,然而却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无法形成及时正反馈。
学习一门外语,几年以后才能看懂正常的外文书籍。
演奏一门乐器,几年之后才能体会到演奏的快乐。
从6岁到22岁的努力,才能换来一份满意的工作,有时候还换不来,缺少及时的反馈让这种学习,也就是负熵行为不具备持续性。
这是因为,大脑天生对于需要长时间才开始的正反馈的东西提不起兴趣。
你没有发现,衡水中学那种超级学校,考试非常频繁,甚至月考,周考,这不单单是考察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更是对于那种好学生的一种频繁正反馈。
虽然,学习很枯燥,很痛苦,但是考个好名次而形成的兴奋感和多巴胺分泌,会让这种正反馈变得更加频繁,从而能够刺激大脑进行持续性的学习。
当然,这种行为还有一个度的问题。
我刚刚提到的那个万科出身的顾问,曾经对我们公司提出个一个很好的建议,把年底才发的年终奖(大概6个月工资),四六开,分成两份,七月初发一份,一月底发一份。
这样老板没有多花钱,可以多刺激大家一下,产生正反馈,提高工作积极性。
然而,一看这个措施有效果,有人就提出来,干脆分成十二份,随工资发。
老头子马上就说,那有个p用。
年终奖之所以有用,是它大大高于普通的工资,才能产生对大脑的刺激。
你分成12份发,还不到普通工资的一小半,能刺激个啥。
6
这种发年终奖的思维,就属于生意人的技巧。
当然也算知识,不过是实用知识。
生意人,天天在处理事情,而且每件事情都不尽相同,所以说他们实际上也在无意识学习,而且学习了东西马上就能用,用了就能产生结果。
好的结果,产生正反馈,可以推而广之。
坏的结果,也可以产生反馈,督促他们改进。
所以说,实际上做生意,尤其是是做那种没有固定客户、固定套路的生意,需要到处协调资源的生意,是非常好的负熵流运动。
比如,我们看的《大染坊》,那个陈寿亭就是属于这种人,善于从各种经营活动中,从各种不同的交往的人中间学习知识,虽然大字不识,但是依旧是生意人的顶尖。
而且知识这种东西吧,要想用处大,必须积累。
知识积累如果能以算术级增长,知识的用处就能以指数级增长。
单细胞动物能做的动作极少,但是多细胞动物,哪怕是多几倍细胞形成的生物,比他的生存能力就能强几十倍。
在学术上,对于这种积累产生的质变变化,叫做涌现。
积累越久,数量越多,产生的涌现可能性越大,产生的涌现变化越多,产生的涌现越复杂。
不到百人的村庄,只能涌现出小卖铺,估计连个饭店都难有。
几千人的小镇,小卖铺肯定会有,饭店一定也有,但是很难有电影院。
几万人的城市,就可能产生电影院,但是很难有比较好的外卖体系。
到了十几万级的城市,就产生了运行良好的外卖体系。
到像北京上海那个级别的城市,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奇奇怪怪的职业,有专门给狗做美容的,有专门帮人减肥的减肥师,都能年入百万。
而这种职业在低人口等级城市不可能出现。
回到文章的开头,所以说吧,熵增状态虽然舒服,但是不利于我们个人成长,因为它是处于能量流失,物质流失,知识被淘汰的状态。
然而负熵状态,虽然不舒服,却让我们不断处于积累状态,知识越积累越多,从而产生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涌现”,而就是这种奇奇怪怪的“涌现”,让我们能够对抗知识熵增,让我们能够对抗各方面的衰退。